無圍牆醫院愛無疆 花蓮慈濟醫院三十七周年院慶

文/鍾懷諠、江家瑜

二〇二三年八月十二日花蓮慈濟醫院舉辦三十七周年院慶大會,精舍師父與地方嘉賓蒞臨,醫護、醫技、行政與慈濟志工齊聚互道感恩。攝影/徐政裕

花蓮慈濟醫院八月十七日歡度三十七歲生日,八月十二日上午舉辦院慶大會,醫護、醫技、行政與慈濟志工齊聚,共同回顧三十七年來的點點滴滴,會中並表揚服務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的資深同仁及年度優良同仁共一百五十人受獎。花蓮慈院啟業至今,醫護團隊不僅提供急重症救護,也深入社區推動健康促進,林欣榮院長期許大家繼續秉持以病人為中心的理念,打造「無圍牆醫院」,守護花東鄉親健康。

院慶大會上靜思精舍師父帶來祝福,還有立法委員傅崐萁、花蓮縣衛生局局長朱家祥、花蓮縣消防局祕書李龍聖、健保署東區業務組組長黃兆杰、花蓮縣醫師公會理事長周朝雄、慈濟基金會副總執行長林碧玉、慈濟大學副校長何縕琪、玉里慈濟醫院院長陳岩碧、關山慈濟醫院院長潘永謙等嘉賓到場祝賀。復健科醫師葉映廷、護理部督導蘇芬蘭擔綱三十七周年院慶大會主持人。

表揚服務三十年資深同仁,陳英和名譽院長(中)一一授獎。攝影/徐政裕

表揚服務二十年資深同仁,由花蓮縣衛生局朱家祥局長授獎。攝影/徐政裕

陳培榕副院長代表資深同仁致詞,分享三十年來駐守花蓮偏鄉、致力投入頭頸癌治療與照護,從一人部門發展成一個科別團隊的心路歷程。攝影/徐政裕

中醫住院醫師張簡媜鶧(右)感恩前輩陳怡真醫師(左)帶領她更加深入認識中醫,陪伴並見證她從病人成為醫師的成長。攝影/劉明繐

陳培榕副院長是服務滿三十年資深同仁之一,代表致詞時提到,遙想花蓮慈院一九八六年啟業初期,招募人才不易,基於堅信偏鄉需要醫師,在臺大醫院完成住院醫師訓練後,自願來到醫療資源匱乏的東部,也就此落地生根。三十年來陳培榕副院長投入頭頸部癌症治療照護,以一人之力帶起一個科別團隊,全力提升花東偏鄉頭頸癌治療照護品質、培育耳鼻喉科專業人才,更長期參與慈濟人醫會義診、往診服務,以謙卑柔軟的平等心照顧病人、視病猶親,數十年如一日,可謂白袍典範。

花蓮慈院二○二二年急診、門診及住院服務量為七十四萬五千五百九十五人次,幫助了許多病人走向健康之路。而醫療與慈善的結合,也延伸出許多溫馨醫病故事。九一八玉里大地震的受災居民范先生,因體重過重,甚至無法出門工作,經由慈善志業轉介醫療評估有減重需求,去年(二○二二年)十月開始至花蓮慈院減重門診治療,歷經嚴格的藥物和飲食控制,以及今年四月的縮胃手術,至今已成功從最初的二百五十八公斤減至一百九十六公斤。范先生表示,在減重之前走兩步路就會非常喘,對比現在的行動自如,真的很感恩有花蓮慈院醫療團隊的協助,讓他能順利減重,重新回歸打鼓的隊伍中,繼續進行演出;也希望自己的減重故事,能夠激勵更多有相同嚴重肥胖問題的病友,積極面對接受治療。院慶大會上,范先生也特別與姪子和姪女合作進行擊鼓演出,獲得全場熱烈掌聲。

歷經嚴格的藥物與飲食控制並接受縮胃手術治療,范先生(中)重拾行動力與活力,在院慶大會上與姪子和姪女合作擊鼓演出。攝影/劉明繐

減重病友范先生感謝有吳柏鋼醫師(左二)與醫療照護團隊的照顧和陪伴。攝影/劉明繐

而看病的因緣,竟也牽成醫療與教育的結合。花蓮慈院第三年中醫住院醫師張簡媜鶧,大三時因車禍意外造成身體不適,開始到花蓮慈院陳怡真中醫師的門診接受診療,透過陳醫師的分享得知慈濟大學有學士後中醫學系。這在她心中埋下了一顆種子,促使她自東華大學畢業、就業後,仍下定決心要回歸學生身分,專心考取學士後中醫,經過三次考試終於順利錄取就讀,並於畢業後取得中醫師執照,將興趣與專業結合,在醫療領域發揮良能。起初的醫病關係,後來竟延展到行醫路上共進,「很感恩當年有陳怡真醫師帶領我更加深入認識中醫,從問診的醫師到學姊,一路走來,陪伴並見證我的成長。」

志工也是醫院中不可或缺的角色,或在大廳、走廊、門診和病房區域指引和陪伴病人,或走出醫院與居家護理師前往病人家中關懷;從住院期間陪伴病人運動散心,乃至對家屬的心靈膚慰,到病人順利出院時獻上滿滿祝福,志工就像醫療團隊與患者在醫院的家人,用心付出,時刻給予支持與關愛。院慶大會上,林欣榮院長代表醫院全體同仁致頒感恩卡給志工。

「走過三十七年,參與了花蓮慈院從區域醫院升格至醫學中心的過程,心中感觸良多,也很感恩所有人的付出。」花蓮慈院名譽院長陳英和有感於臺灣醫療產業競爭激烈,大環境正以極快的步伐成長,醫療工作者該以努力與優秀成果視為本分,勉勵花蓮慈院同仁應居安思危、時刻精進,以承擔起東部唯一醫學中心的重責大任。

慈濟醫療法人執行長林俊龍透過影片祝賀花蓮慈院三十七周年生日快樂,期許同仁繼續守護花東民眾的生命健康。花蓮慈院林欣榮院長表示,花蓮慈院致力打造無圍牆醫院,不僅要提供最專業的醫療服務,也要更有彈性、更人性化,提供最體貼病人,同時也最便利醫護的醫療服務。院慶大會尾聲,由林院長帶領同仁演繹《無量義經》中的「大法船」,祝福花蓮慈院明年高分通過醫學中心評鑑。

主管團隊帶領同仁演繹無量義經大法船,祝福醫院明年高分通過醫學中心評鑑。攝影/劉明繐

志工是協力守護醫院的溫暖力量,林欣榮院長代表醫院全體同仁致頒感恩卡。攝影/劉明繐

路跑回歸心靈故鄉

睽違三年,揮別疫情,花蓮慈濟醫院三十七周年院慶路跑的終點站再度回到靜思精舍。八月十三日清晨五時十分,近兩百位社區鄉親與醫院同仁自醫院大門口的圓環出發,迎著晨曦陽光,以健康路跑來祝福花蓮慈院生日快樂。

醫院男子組第一名是核子醫學科藥師湯岳勳,今年是第四次參加院慶路跑,他覺得這條路線跑起來很舒服,風景很漂亮,以路跑方式慶祝院慶,不僅讓大家養成運動習慣,每年也多了一個目標,真的很棒。

「跑回心靈的故鄉靜思精舍,補充了心靈的能量,體力、身體也都能量滿滿。」醫院長青男子組第一名眼科部主任李原傑醫師說,因為平常看診時間很長,所以都藉由運動來保持體力。醫院長青女子組第一名則是醫事室專員楊陵湘,這是她平日每週跑步二到三次的成果。

在精舍,感恩師父們與醫院總務室供膳組團隊準備了風味絕佳的涼麵、蔬菜湯,以及精心獨特配方的杏仁漿、小葉紅茶等,飽足了胃,也補充了水分。

八月十三日花蓮慈濟醫院舉辦三十七周年院慶「回歸心靈故鄉路跑暨健行活動」,近兩百位社區鄉親與醫院同仁共襄盛舉。攝影/徐政裕

林欣榮院長參與路跑慶賀花蓮慈院三十七歲。攝影/徐政裕

李原傑醫師(右)獲醫院長青男子組第一名。攝影/徐政裕

深耕與傳承 感恩分享生日喜悅

八月十七日一早,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與超過兩百位同仁、醫療志工在晨間人文講座上,和全球的慈濟人連線,同步慶祝啟業三十七周年的生日。

花蓮慈院自一九八六年啟業至今,守護花東鄉親邁向三十八年,不少同仁也陪伴花蓮慈院一路成長,並培育無數的仁醫。在醫院耕耘超過三十年的一般影像科張寶源主任分享他與心臟內科王惠生醫師兩人從師生、同事,進而成為如家人般的「父子情」,兩人還同時當選今年的院內十大傑出優良同仁。

張寶源主任笑說,王惠生醫師是一位溫柔、靦腆又好學的孩子,十年前王醫師踏入臨床時,時常因為臨床病例、影像學等問題向他學習與討論,時間久了互動就如父子一樣,王醫師也會稱呼他為「乾爹」,很開心多了一個兒子,而慈濟大學畢業的王醫師也願意留在花蓮慈院服務,期待王醫師未來能發揮所長,照護著東部的鄉親。

陳宗鷹副院長接棒分享人才培育兼衣缽傳承的深耕。「感恩證嚴法師創建了花蓮慈院與慈濟大家庭,讓我們全家人能在花蓮安居樂業。」二○○四年到院服務的陳宗鷹副院長,秉持對教學的熱愛與熱忱,在二○○九年承接教學部主任與慈濟大學醫學系臨床教學副主任,繼而接下醫學系主任,以對待自己孩子的心來培育醫學系的孩子,如今擔任慈大醫學院院長,已菩提成林,培養出無數的醫學生。

陳宗鷹副院長表示,兒子不僅在大學入學指定科目考試後,放棄他校的醫學系,選擇就讀慈大醫學系,現在與媳婦兩人都在花蓮慈院服務,「我們父子不是一加一,是一加一等於三,一起在花蓮慈院工作成為同仁。」陳宗鷹也提到,他的太太於二○一九年因腦血管破裂在大林慈濟醫院與花蓮慈院團隊的接力照護下恢復良好,太太抱持這分感恩心,隨即在隔年完成慈濟志工培訓,加入了慈濟大家庭,並持續做著她熱愛的志工服務。

擔任這場晨間人文講座司儀的葉映廷醫師來自臺南,與王惠生醫師是慈大醫學系同學,他說,回首在花蓮的十五年中,許多同學、同仁與他一樣,盤山過嶺來到花蓮,感恩證嚴法師的悲心,讓他們可以在這裡安身立命、成家立業。

在花蓮慈院走入第三十八年的第一天,林欣榮院長帶領同仁發願,未來將如常的以「法入心、法入行」,秉持佛法慈悲利他的精神,持續推動品質提升、人才培育的目標,繼續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

「祝福花蓮慈院生日快樂!」在這幸福與感恩的日子裡,林院長與人力資源室特別準備了生日小蛋糕,感恩醫療志工擔任慈院的後盾,處處照顧著同仁;近午時分,志工室主任顏靜曦也準備了喜氣洋洋的紅蛋,由林院長、醫務祕書李毅代表,在大廳與病人及家屬分享院慶喜悅。

八月十七日花蓮慈濟醫院超過兩百位同仁及醫療志工在晨間人文講座上,和全球的慈濟人連線,同步慶祝啟業三十七周年的生日。攝影/黃思齊

傑出優良同仁一般影像科主任張寶源醫師(右)分享與心臟內科王惠生醫師(左)如父子般的溫馨師生情。攝影/黃思齊

副院長陳宗鷹分享投入醫學教育與衣缽傳承的信願行。攝影/黃思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