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炳宏、江家瑜 攝影/徐政裕
花蓮慈濟醫院迎接三十八周年院慶,八月十日「回歸心靈故鄉路跑暨健行活動」率先登場,近兩百位社區鄉親共襄盛舉,以健康行動力來祝福醫院生日快樂。
花蓮慈院迎接三十八周年,八月十日舉行回歸心靈故鄉路跑暨健行活動,清晨四點半,超過兩百位鄉親跑友齊聚院前廣場準備開跑。
林欣榮院長帶動鄉親跑出健康活力。攝影/陳安俞
清晨四點半,大愛樓前圓環廣場已聚集參加路跑、健行的朋友,隨著音樂旋律跟著長照部照服員一起做暖身操。五點十分,由林欣榮院長鳴槍開跑,眾人沿著中山路、國福大橋、落羽松小徑、田間小路,在美景相伴下,以跑步、健走、騎腳踏車等不同方式,回到慈濟人心靈的故鄉靜思精舍。
醫院女子組冠亞軍由馮羿錡、馮羿樺姊妹包辦,兩人自小隨父親花蓮慈院研究部副主任馮清榮的腳步,參與了第一屆路跑隊、單車社等醫院社團活動,培養出跑步、騎單車的運動習慣。姊妹倆很有心,完成院慶路跑後再趕火車回北部處理要事,由同在醫院服務的雙親馮清榮、李思蓓代為領獎。
社區長青男子組第一名陳明裕是吉安路跑協會前任理事長,他特別感謝花蓮慈院三十八年來對鄉親的照顧,讓花蓮人不用奔波到外地看病。社區女子組第一名方巧玲是護理人員,她分享接觸跑步後,過去因不正常作息搞壞的身體已慢慢調養回來,憂鬱、失眠都改善了,也愈加跑出自信,在全馬選手的路上持續精進。
醫院長青男子組前三名為花蓮慈院眼科部李原傑主任(中)、影像醫學部王魯發放射師(右)、研究部黃玄舜副研究員(左)。攝影/陳安俞
關山慈院潘建志物理治療師(右)獲醫院男子組第一名。關山慈院潘永謙院長(左)此行帶著十多位同仁前來參賽。
關山慈濟醫院物理治療師潘建志展現練跑兩年多的成果,榮獲醫院男子組第一名,他說跑步有助整頓身心與強化心肺功能,不忘熱情預告相約「明年歡迎花蓮鄉親一起來參加關山慈院二十五周年院慶路跑!」
慈濟大學學務長溫蕙甄拿下醫院長青女子組第一名,她說二十餘年來都藉練跑紓壓放鬆,而且「一群朋友一起跑可以促進感情,一個人跑也可以很盡興。」獲得醫院長青男子組第一名的眼科主任李原傑也分享,如果早上有跑步就可以看診一整天不會累。
靜思精舍師父為歡迎「跑回家」的同仁、志工以及社區朋友,準備了豐盛的早餐。德如師父與德寋師父感恩醫院同仁對東部醫療的努力和貢獻,也歡迎大家常回來充電。
志工早會啟新頁
搶救馬小弟有成
主管團隊上臺透過視訊連線,感恩上人、精舍師父及全球慈濟人的護持。同時護兒中心張瑞雲護理長(第一排右五)以凱米風災腦部重傷個案馬小弟在中西醫精準合療照護下持續恢復、進步,分享跨科醫療照護團隊同心合力的成果。
八月十七日是花蓮慈濟醫院三十八歲生日,花蓮慈院同仁參與志工早會領受祝福。
感恩人力資源室、人文室、會計室、醫務室、院長室同仁與志工們合力備辦三十八周年慶結緣品。攝影/陳炳宏
八月十七日是花蓮慈濟醫院三十八歲生日,一早院內近二百位同仁在二期講堂參與志工早會。德念師父開示後,林欣榮院長、陳宗鷹副院長、何宗融副院長、陳星助副院長、王立信顧問、護理顧問王棋、護理部主任鍾惠君、及影像醫學部主任高鴻文、老年醫學科主任高聖倫、家庭醫學科主任葉日弌、消化系功能檢查室主任劉作財、一般影像科主任張寶源、幹細胞與精準醫療研發中心免疫治療科副主任黃威翰,檢驗醫學科主任張淳淳與副主任辜明慧、社會服務室主任謝侑書、組長黃昱惠、護理部副主任呂基燕、王琬詳、督導彭淑敏、鄭雅君、蘇芬蘭、戴佳惠及花蓮慈院護理部護兒中心護理長張瑞雲站上講臺,透過連線分享,感恩上人、精舍師父及全球慈濟人的護持。
張瑞雲護理長以「凱米風災護兒心」為題,道出醫療照護團隊傾力救治凱米颱風重傷個案馬小弟的感人故事。七月二十四日凱米颱風來襲,發生因磚牆掉落砸車導致七歲馬小弟頭部重創、母親不幸往生事故,馬小弟送到急診後緊急進行開顱手術,轉入兒科加護病房照護,經歷氣切、低溫治療、腰椎引流等治療,期間林欣榮院長、何宗融副院長組成中西合療跨團隊照護,包括神經外科、中醫部、復健部物理治療師等,都經常到兒科加護病房關切。此外,除了護理師的臨床照護,還有音樂藝術治療師協同安定小病人的身心靈。
病房也在白天特別安排彈性會客,讓三十餘位布農族親人可以輪流進入兒科加護病房為馬小弟加油打氣。馬爸爸與幾位家屬日日進病房探視,並為小朋友錄音以二十四小時播放在旁陪伴,親友也寫卡片貼成「布農小勇士加油海報」,眾人集氣盼能喚醒馬小弟意識。
「馬小弟剛來時昏迷指數只有三,現在已經到滿分十五分,也能從一數到十。經過他床邊喊名,他都以為要考試,自動從一數到十。」點滴的進步帶給同仁莫大的鼓舞!
瑞雲護理長接著提及自己有幸在三十四年前舉家搬遷到花蓮定居,並帶領學弟妹學習臨床作業,現在同事和自己的小孩都已經進入慈濟大學念書,「未來也期望他們可以投入慈濟大家庭開枝展葉。」
林欣榮院長說明,馬小弟是神經外科的病人,到院後瞳孔放大、血壓靠升壓藥物維持,瀕臨腦死,「謹記上人叮嚀,要盡全力搶救,讓他頭腦恢復正常。」帶著上人的祝福,中西醫合療雙管齊下,加上何宗融副院長一天十二個時辰的針灸,馬小弟開始有意識、會反應,現在已拔管且會說話。「最感恩上人,從五毛錢竹筒歲月開始創造慈濟世界,三十八年前募心募愛、一磚一瓦打造出慈濟醫院,現在同仁三千五百位,每天守護花蓮鄉親的生命、健康、與愛,未來一定可以永續經營。」
院慶團聚
聚善緣護健康大智慧
八月十七日花蓮慈濟醫院舉辦三十八周年院慶大會,醫護、醫技、行政同仁與慈濟志工歡喜團聚,精舍師父與各界貴賓送上祝福。
花蓮慈院「壽喜燒」員工健康運動中心的教學團隊帶動現場一起做彈力繩運動。攝影/劉明繐
花蓮慈院八月十七日舉辦院慶大會歡度三十八歲生日,醫護、醫技、行政同仁與慈濟志工齊聚,靜思精舍師父蒞臨送上祝福,包含花蓮縣衛生局局長朱家祥、花蓮縣消防局第一大隊長林武正、健保署東區業務組組長黃兆杰、花蓮縣醫師公會理事長周朝雄、君達集團董事長尹純綢、慈濟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副執行長張宗義、劉銘達、慈濟教育志業執行長王本榮、慈濟大學副校長何縕琪、戴昌賢、玉里慈濟醫院院長陳岩碧、關山慈濟醫院院長潘永謙等貴賓到場祝賀,現場也透過直播與民眾一起即時見證這個充滿祝福與感恩的日子。
慈濟醫療志業執行長林俊龍致詞期勉,只要病人有需要,醫療團隊會盡力去達成,守護花東地區民眾的健康。花蓮慈院林欣榮院長鼓勵同仁,在「人本醫療,尊重生命」的理念下,結合慈濟四大志業包含慈善、醫療、教育、人文等用愛發揮良能。
花蓮慈院今年成立「壽喜燒」員工健康運動中心,以健康長壽、歡喜運動、燃燒體脂肪為宗旨,向同仁推動健康促進,會中壽喜燒教學團隊也帶動眾人一起學習做彈力繩運動,現場活力四射!
服務三十年資深同仁由林俊龍執行長授獎。攝影/劉明繐
表揚服務二十年資深同仁,慈濟基金會顏博文執行長頒獎。攝影/劉明繐
服務十年資深同仁由教育志業王本榮執行長授獎。攝影/劉明繐
林欣榮院長表揚年度優良同仁。攝影/劉明繐
本屆院慶大會由王咏璇醫師(左)與蘇芬蘭督導擔綱主持人。
護理部凃炳旭副護理長獲選年度優良同仁,熱誠銘謝大家的支持。攝影/劉明繐
服務二十年的資深同仁黃靖玲社工師代表致詞時提到,能夠以專業為病人及其家庭取得合適的幫助,是她作為醫務社工最大的肯定。
在院慶大會主持人王咏璇醫師及蘇芬蘭督導的唱名下,服務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的資深同仁與十大傑出優良同仁分別上臺接受表揚。二十年資深同仁黃靖玲社工師發表感言提及,大學畢業後回到東部家鄉服務,過程中看見病人因病或意外而貧,能透過社工專業協助取得資源,幫助其家庭生活回歸到平穩狀態,是她作為醫務社工最大的肯定。「每個人堅守自己的崗位,發揮小小螺絲釘的功能,希望讓花蓮慈院這臺幸福列車可以走得更穩、更遠、更好。」
中西醫精準醫療 用愛照護
蔡昇宗醫師(左一)與林院長說明為跨海來臺求治的病人傑諾米施以中西醫精準治療的過程,傑諾米的爸爸(左二)、奶奶(左三)、姑姑(右三)等分別從香港、印尼、澳洲來到花蓮慈院的院慶大會上道感恩。攝影/劉明繐
花蓮慈院一九八六年八月十七日啟業至今,不僅守護東臺灣鄉親健康,在病人安全、醫療專業、教學、研究上精進成為東部唯一的醫學中心,提供急重症救護,也深入社區推動健康促進;並以人文醫療為主軸,看見病人真正的需求,用精準的細胞、分子的醫療,推動中西醫合併治療,幫癌症病人、脊髓損傷患者⋯⋯等無數因病而苦的病人,獲得重生,也積極向海外拓展,幫助有醫療需要的難症、重症病人。
「我們一家人都很感恩,謝謝花蓮慈院用愛照護,讓我們看見治療的希望。」傑諾米(Jeremy) 的爸爸、九十八歲奶奶、姑姑等分別從香港、印尼、澳洲來到花蓮慈院的院慶大會分享好消息。
今年三十九歲從香港跨海來臺灣就醫的傑諾米,原是射擊、擊劍等運動好手,八年前開始感到肌肉無力,呼吸些微困難,隨著時間日漸惡化,五年前狀況急轉直下,需依靠呼吸器來維持生命的最基本功能。在當地經過詳細的檢查,發現因為TTN(Titin) 基因突變,引發了一種罕見且嚴重的肌肉疾病。傑諾米的爸爸帶著兒子一路求醫問藥到各個國家,但醫師都束手無策,甚至說他只剩一至兩年的生命。隨著肌肉萎縮,連手都抬不起來,已放棄希望的他,在親友的建議下,今年三月來到花蓮慈院進行治療。
由林欣榮院長、何宗融副院長、資深顧問張建國教授、神經外科部主任蔡昇宗、中醫預防醫學中心副主任陳中奎等團隊以中西醫精準治療,結合包含針灸、中草藥、內生性幹細胞、脂肪幹細胞治療,以及個人化復健治療的療程。住院三週,傑諾米可以脫離呼吸器的時間從十秒進步到兩分鐘,且雙臂從無法用力到可以高高舉起、握力也明顯增加。
影片上大方秀出新長出的手臂肌肉,傑諾米說,現在他不僅可以靠自己的力量翻身、拿水喝,甚至可以到洗手間清潔自己等,這些是以前做不到的,很感謝花蓮慈院拯救他,他知道自己不好照顧,所以很謝謝團隊的包容與用心照護之外,也希望藉由自身的例子,幫助更多與他有相同病症的人。
長效型心室輔助器
重獲「心」生
趙先生(左二)是宜花東首例裝置長效型心室輔助器病人,趙太太感謝張睿智醫師(左一)以高超的醫術救治,還有醫院團隊的照顧與關懷。
「感謝張睿智醫師,用高超的醫術把我救回來,也感謝花蓮慈院團隊對我的照顧與關懷,我會把這分暖心的能量分享給更多人。」趙先生是宜花東首例植入長效型心室輔助器的病人,他背著維持心臟跳動的控制器與電池的生命小包,現身院慶大會道感謝,一旁陪伴的趙太太則是紅著眼眶說,當時覺得人生沒有希望,謝謝張醫師與醫療團隊不放棄的一直鼓勵他們。
去年因為心臟衰竭引起心因性休克的趙先生,在加護病房一住就將近半年,經歷腦出血、葉克膜搶救等危急時刻,由團隊救回性命後,在加護病房等待心臟移植。但是等待心臟移植不容易,不僅數量稀少,不少心衰竭病友在等待心臟的過程中而離開人世。幸現代醫療科技進步,透過心室輔助器能幫助心臟衰竭的病友延長生命,趙先生在外科部主任張睿智評估建議下裝置「長效型心室輔助器」。
長效型心室輔助器是將磁浮式馬達安裝於心臟上,以人工血管將血液引流到主動脈上進而傳遞到全身,並透過一條電極訊號線路連接到體外的儀器電池上,維持馬達運轉取代心臟的功能。張睿智主任表示,搭配藥物控制及管線照護衛教,病人出院後,只要隨身攜帶儀器與電池,不僅移動範圍不受限,還能幫助他們找回正常生活。
健康藥接力行動
前進偏遠地區
秀林鄉衛生所護理長陳姿伶(左二)帶隊來感恩花蓮縣衛生局與消防局、花蓮慈院的鼎力相助,讓夥伴們可以順利送藥到村民手上。陳星助副院長(左)是促成「健康藥接力」行動的推手。
林欣榮院長、潘永謙院長、陳岩碧院長代表東部三家慈院全體同仁致頒感恩卡予醫療志工團隊,謝謝他們用愛、用心護持。
今年地震、颱風等天災重創花蓮,尤其強烈颱風凱米七月底造成花蓮多處路段坍方及道路中斷,山區民眾的就醫大受影響,尤其對於罹患慢性病的鄉親來說,更是面臨健康及生命安全的重大危機。
心繫偏鄉就醫需求,在花蓮縣衛生局與消防局的協助下,由花蓮縣衛生局與花蓮慈院推動「健康藥接力」行動,透過消防局北埔分隊與和仁分隊,將和平村居民急需的藥物送達和平衛生室,交由健康關懷員周珮蘭分送到村民家中,花蓮慈院家庭醫學部邱雲柯醫師再透過電話聯繫,關懷村民身體狀況,並提醒用藥注意事項。秀林鄉衛生所護理長陳姿伶說,路斷時,不少鄉親打電話到衛生室說沒有藥了,怎麼辦?真的很感謝花蓮縣衛生局與消防局、花蓮慈院即時的幫忙,讓關懷員可以順利送藥到民眾手上。
花蓮慈院長期承辦秀林鄉IDS 計畫(全民健康保險山地離島地區醫療給付效益提昇計畫),二○二二年起更是創全臺之先,偕同秀林鄉衛生所,並與鄰近的院所合作,承辦臺灣唯一的健保署山地鄉「全人醫療整合計畫」,結合專業醫療與資通訊科技應用智慧AI 應用,轉型成「預防及醫療並重」。陳星助副院長說,未來,也將導入無人機物流,不僅能運送緊急物資,也能送藥到偏鄉,對偏鄉健康平權盡一分力。
一路走來彼此成就
感恩道不盡
全院同仁總動員齊心完成醫學中心評鑑,會中向醫護藥師及行政代表致意。
除了醫護、醫技與行政同仁,志工也是醫院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在醫院各個角落服務有需要民眾。今年六月底適逢醫學中心評鑑,志工全力鼎力相助,不僅從三月起三度在院內會師,合和互協的清理全院環境,五月中旬志工室主任顏靜曦師姊與梯次醫療志工連續兩週在三樓連通道午餐區以每天一道特色蔬食料理為同仁加油打氣,鼓舞全院同仁之外,評鑑期間負責場地布置、茶水點心、各處整潔以及同仁餐點等需求做最溫暖的後盾。會中除了感恩院內醫護藥及行政團隊的承擔與總動員,亦致頒感恩卡予來自全臺、全球的各地志工,謝謝他們用愛、用心護持花蓮慈院。
院慶大會尾聲,林院長帶領同仁至誠發願,一起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靜思精舍德寋法師勉語祝福:「不能醒的讓他醒,不能走的讓他走,雖然講得很local(鄉土),但是很重要!」跨海求治的香港個案、心衰竭病友的續命生機、助偏遠地區克服領藥困境的送藥服務,醫療成果始於步步踏實,在在讓人感受到,醫療之愛,改變了多少人的生命?為多少家庭帶來新的希望?願同仁秉持初衷,攜手以愛以善守護民眾健康。
德寋法師勉勵祝福,感恩同仁用愛與善守護民眾健康。
院慶大會尾聲,院部主管至誠發願,臺上臺下聲氣相應。攝影/劉明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