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小娟、江珮如
斗六慈院簡瑞騰院長(掌旗)承擔此次柬埔寨義診團領隊。圖為臺灣團出隊機場合影,第一排右五為凌久惠醫師、後排左五為呂佩潔醫師。圖/柬埔寨聯絡處提供
斗六慈濟醫院簡瑞騰院長此行接下執行長指派的任務,擔任義診團團長,帶領慈濟人醫會義診團前往柬埔寨義診,隨行的大林慈院團隊成員包括中醫部葉明憲主任、牙科醫師凌久惠、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呂佩潔,一行人首日飛抵金邊,經馬德望市再前往三百四十三公里外的巴威縣轉診醫院進行為期三天的義診行程。
簡院長除了在外科區服務,也在各診療區走動關懷特殊醫療個案。崇帕(Chhorm Pak) 左手的手肘上有一顆大如西瓜的腫瘤,而整個臉及背部也都布滿小顆的腫瘤。「病人罹患良性多發性神經纖維瘤,原本二十多年前還能夠工作,當地醫院也曾為他開刀處理過那顆大瘤,但是後來瘤一直變大、蔓延,如今手肘根本不能動。」簡院長和葉添浩醫師診療討論後,由柬埔寨慈濟志工透過TYDA 醫師協會的協助,安排崇帕到金邊醫院進行治療,未來將延續醫療結合慈善的後續追蹤關懷。不論是海內外義診,慈濟人總是團結一心,為救治病苦而努力。
口腔醫學部凌久惠醫師第三次參加國際義診,她現在不追求海外旅遊,因為義診同樣是出國,但相較之下,反而義診所得到的快樂要比旅遊來得更多。「口腔醫學部的助理都很羨慕,還有到桃園機場的時候,前來接送的師兄很羨慕我們有此專長才能有機會去義診。回臺後也有許多人都好奇問我那邊的情形,並詢問如何才能參加這種活動。」可見大家對於付出,是很嚮往也重視的。凌醫師認為自己能夠去義診,因此顯得格外難得,更懂得珍惜與把握。
心臟血管外科呂佩潔醫師在菲律賓長大,大學期間幾乎每年都會參加慈濟在菲國舉辦的國際義診活動,而此回隨臺灣團參加柬埔寨義診則是第一次。「因為當醫生,在那麼大的壓力環境下,其實做久了,真的好像會失去方向,心態也會跟著改變,好像你付錢,我辦事,就是這種關係。可是這一次義診後,就像回到以前在菲國做服務時,當你做這些事情的時候,可以看到那些居民,就算是生病也一樣都是笑臉,每一個人都很客氣,充滿感激對著你一直笑,不斷向你鞠躬,一直說謝謝。」
柬埔寨義診後回到工作崗位,「我覺得自己的態度轉變了,現在都會想,生病的人一定很不舒服,所以需要多多照顧、被關心,畢竟誰生病還能嘻嘻哈哈?或許有時候病人可能很緊張、很煩,然後對著醫護發洩情緒……」她不再因為病人的不配合治療而感到生氣,現在反而能站在病人的角度去思考,嘗試各種方法幫患者解決問題。而這些轉變,體現在她的溫柔、耐心和細心的舉動中,病人都感受得到。呂佩潔立下心願,下次尼泊爾義診或其他國際醫療義診,一定要搶先報名。
多發性神經纖維瘤個案崇帕,簡院長商請柬埔寨慈濟志工結合TYDA 醫師協會提供醫療援助。圖/柬埔寨聯絡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