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讓病家孤單
拔苦予樂給依靠
2023.06.11
文/邱語娟、黃愛惠、吳瑞清
六月十一日進行的三芝石門往診關懷上,北區人醫王建嘉醫師為楊家母子診察、關懷身心健康。攝影/陳志隆
七十多歲的洪婉慧護理師樂於付出,珍惜每次家訪關懷的機緣。攝影/黃淑美
六月十一日,梅雨鋒面滯留,全臺有雨,北區慈濟人醫會牢記著與地方鄉親的暖心約定,二十三位醫護與四十位志工,分成七條路線,前往三芝、石門進行往診關懷。
人醫團隊前來探視轉介個案楊家母子。楊先生大約在一年半前發生車禍,右小腿受傷放置鋼板治療時受到感染,雖然已經取出,但傷口一直無法癒合。與他同住的母親三個月前中風,下床行走需要靠助行器或坐輪椅。兩個月不見,王建嘉醫師檢視楊先生的傷口說:「復原狀況不錯,沒有流膿就表示沒有再感染,傷口會慢慢好轉結痂。」王醫師建議楊先生多走路運動,有助於傷口癒合。護理師郭淑宜也細心的為楊先生小腿的傷口消毒換藥。
人醫志工團隊的訪視關懷,讓原本感到孤單無助的楊先生在精神上有了依靠,「兩個妹妹住得遠,很久才回來一次。獨自照顧媽媽,有時感到好累好累,加上腳受傷,無法工作,很無助,每天都很煩。自從慈濟來關懷我的傷勢,還有媽媽的病情,就覺得身邊有人了,不是只有我一個人而已。」
洪阿公是往診團隊探視多年的老朋友,此次來到他家只見大門深鎖,室內一片漆黑。志工不放棄的再次呼喚,終於見人出來應門。王建嘉醫師發現洪阿公有哮喘症狀,建議他開除濕機降低室內濕氣,呼吸道比較不會出問題,不然晚上睡覺可能會喘得更嚴重。
阿公又拿出一罐坊間的「止咳化痰」中藥丸,說是有在服用此藥物。王醫師檢視其成分標示不明,提醒要就醫,對症下藥。貼心的王醫師將建議帶阿公看醫生的事項寫在一張紙條上,請他轉交給外出工作的兒子。阿公將紙條緊緊握在手裡,依依不捨的和人醫志工揮手道別。
人瑞郭阿嬤耳聰目明,說話鏗鏘有力,而且雙手靈活,剝起桂竹筍殼快速又俐落,九十九歲的年紀有著一百分的活力,讓志工讚歎不已。王建嘉醫師檢查阿嬤的身體康狀況良好無大礙,唯因行動比較不便,大部分時間是坐著。除了坐著時可以做的手部運動之外,王醫師建議阿嬤也要多起身走路,坐臥時也可以將腳抬高一點。
有高血糖問題的何先生因車禍小腿受傷,傷口一直無法癒合。陳靜麗護理師協助換藥時,林啟民醫師從旁進行衛教,說明由於血糖值過高,影響血液循環,傷口發炎的處理,建議以打針治療會比較好。
來到高齡九十二歲的馬爺爺家探望,林啟民醫師叮嚀有貧血情況的他要吃營養一點。馬爺爺的女兒在一旁笑著說:「你們來,爸爸的精神特別好。」聽馬爺爺說起電動床正是慈濟基金會送過來的,原來慈濟的輔具平臺也廣結善緣照顧到偏鄉長者。
許阿公夫婦雙雙中風,了解阿嬤長期臥床的苦悶,鄭吉敦醫師和洪婉慧護理師輪流誇獎她皮膚細緻、人漂亮,以前一定是個大美女。阿嬤雖然無法言語,卻被逗得開心張嘴微笑,頻頻舉手示意。人醫團隊也向行動不便的許阿公指導居家復健運動。
護理師洪婉慧在三芝偏鄉穿梭往診二十幾年,已經七十幾歲的她相信,有健康的身體可以付出的人生最美好。「我們在老,這些年來也陸續送走陪伴很久的長輩,真的很不捨,因此要把握每個因緣,好好跟他們互動。每個月都很期待跟長者見面,希望帶給他們健康和快樂。」
不畏暑熱
為移工朋友義診與健檢
2023.06.11
文、攝影/張嫦娥
北區慈濟人醫會醫護人員及慈濟志工團隊六月十一日在三重幸福水漾公園廣場設攤,為移工朋友進行義診暨健檢服務。圖為賴秋英牙醫師(左)專注為病人問診檢查。
為照顧移工健康,六月十一日新北市政府勞工局與菲律賓駐臺代表處在三重幸福水漾公園廣場合辦「菲律賓一百二十五年國慶暨移工歡樂路跑友誼賽」,北區慈濟人醫會醫護人員及慈濟志工團隊應邀設攤,為參與賽事的菲律賓移工朋友進行義診暨健檢服務。
一早,人醫志工團隊就開始忙著搬運物資、布置義診會場,熱情的太陽讓每個人身上汗水直流,衣服濕透。大家手腳俐落,分工合作下,很快地完成場布。
此次義診提供中醫科、牙科、皮膚科的看診服務。幾位經驗豐富的護理師細心為移工們測量身高、體重及血壓。第一次參與義診的青年志工吳玉珍認真做衛教,說明如何正確刷牙,「第一次嘗試,我盡可能去跟他們溝通,基本上他們聽得懂也了解我的表達。」
移工艾咪已經來臺十一年,因工作上長期要照顧行動不便及生病的老人,造成睡眠品質不佳。張治球中醫師仔細診斷,施以針炙治療,幫助改善艾咪的失眠情況。
張醫師說明,除了義診和健檢,移工朋友參與路跑時,若出現肌肉疲勞、痠痛等運動傷害,亦可透過醫療服務得到妥善的處置。「非常感謝菲律賓朋友給我們服務的機會,人醫志工一起用專業和關懷守護移工們的健康,也傳達慈濟的大愛。」
由於翻譯人手不足,志工們臨機應變,以簡單的英文,走動宣導慈濟義診活動。志工陳陸勳歡喜有好因緣為眾生付出,也藉此機會分享慈濟理念,將愛與善的種子傳播。
人醫志工團隊以醫療專業守護移工健康,也傳達臺灣友善的愛與關懷。
往診導入預防失智
安心慢老
2023.06.18
文/吳宥霖、陳美慧
六月十八日平溪義診暨往診服務上,帶隊嶺腳北線往診關懷的卓資彬中醫師,仔細為長輩看診檢查。攝影/陳坤富
菁桐老街線往診關懷,台北慈院廖振凱中醫師細心了解阿嬤的身體情況。小志工芷蓉(前)隨媽媽徐菀曾藥師(右)一同來服務。攝影/余錦豪
北區慈濟人醫會結合醫護藥師及慈濟志工共一百二十多人團隊,六月十八日舉行平溪義診暨往診服務。
定點義診在平溪區活動中心,開診前,台北慈濟醫院失能服務中心主任李嘉富醫師首先為大家介紹「失智十大警訊量表」的運用。平溪區是臺灣人口老化程度最高的社區,期能結合北區人醫每兩個月到此居家往診的服務,以警訊量表進行篩檢,醫護人員可藉此即早提醒家屬,長輩可能有需要做進一步的轉診,透過進一步的檢查評估之後,才能夠把後續照顧安排得更完善。
此次另安排十條往診路線,在平溪義診隊長張治球醫師愛的叮嚀後,各小隊分頭深入山間關懷偏鄉長者。
嶺腳北線由卓資彬中醫師、謝麗珠護理師、張靜妃藥師加上志工一行十六人穿梭綿延山路走訪。
李阿嬤九十三歲,中風後左手左腳比較不太靈光,本來可以自己走路,疫情之後,情況轉壞,也出現過胃出血的問題。卓醫師施以針炙,刺激腦部與改善腸胃的機能,治療完,見阿嬤的眼睛亮了起來,精神好多了!卓醫師提醒要按時服藥,日常家屬可以協助拉拉筋、動一動,也建議可帶老人家到長照中心參與活動,對腦部及身體有很大的幫助。
阿枝姊提起目前使用的藥共有安神鎮定藥、暈眩藥、胃藥、降血壓三種、降血糖三種、降血脂二種。或許是藥物作用,常常覺得頭昏眼花。卓醫師指出,吃太多藥,藥效可能會互相干擾、抵銷,身體也無法負擔。建議就醫與醫師討論調整用藥,才不會影響健康,也避免造成醫療資源的浪費。
九十三歲的阿利阿公曾久任礦工,有肺纖維化疾病。糖尿病的關係加上肝功能降低,造成皮膚發癢,愈癢愈抓,紅腫破皮的傷口不容易癒合。卓醫師為他開藥,幫助穩定血糖、調理循環,並且保護肺部,也叮嚀阿公身體要保持乾爽。
菁桐老街路線由台北慈院廖振凱醫師帶隊醫護和志工共十一人,沿著商店街、順著鐵道或穿越山間小路,逐一探望病家。
來到菁桐車站老街上的小吃店,黃阿嬤逝世兩年了,人醫團隊持續來關心她的兒子福哥。他與醫師和志工都很熟了,彼此很開心地話家常。廖醫師細心為他把脈,叮嚀要注意身體健康。福哥非常感謝慈濟人醫會,到偏鄉服務鄉親、關懷媽媽,現在連他也一起關懷。
探望過侯女士後,她領著大家穿過馬路,關懷親戚陳阿嬤。老人家已經八十幾歲了,還在做泥水工。聽聞阿嬤有暈倒的毛病,廖醫師報備就醫綠色通道,希望幫助長輩改善身體狀況。離別之際,侯女士依依不捨的跟大家道再見!
「怎麼這麼久沒來呢?」長者和家屬看到醫護團隊親切問著。廖振凱醫師輕聲地說:「兩個月前才來呢!」長者靦腆的說:「忘記了!」一旁的志工迸出一句:「是阿嬤太想我們了!」逗得長者笑開懷。
「你們來我足歡喜!」九十多歲的李阿嬤以依然宏亮的聲音說著。廖醫師看過她的病歷問:「心臟最近好嗎?」阿嬤回:「心是好的,沒有缺角喔!」讓大家忍不住笑了出來。藥師徐菀曾檢視用藥時,見厚厚一大疊好幾包,阿嬤自嘲:「吃藥比吃飯還多!」為了不要吃太多藥,還自行決定兩天吃一次。不過這個這舉動實在令人擔心,因為血壓量出來的數值,可是超高的!醫師、藥師叮嚀務必要乖乖定時吃藥,阿嬤笑咪咪地答應了。
郭阿嬤中風過,所幸復原得不錯,還能到處走動。廖醫師仔細為其檢查小腿腫脹的情況後,進行埋耳針療法,同時請阿嬤睡覺時試著將腳抬高,有助改善浮腫。
走著走著,見坐在門外的張阿嬤,廖醫師關心問起身體有沒有哪裡不舒服?阿嬤說左大腿痛。廖醫師為其貼耳針後,說明日常可以如何按摩耳針穴,也請阿嬤星期三可到菁桐據點繼續追蹤治療。
徐菀曾藥師與先生從女兒還在襁褓中就帶來一起參加義診,孩子從小跟著爸媽做服務,如今義診前一天要做各項準備,例如:準備餐盒、印藥單等,小志工芷蓉都會主動協助。夫妻倆自二○一二年起投入服務,透過義診心靈充電、洗滌無明,學會見苦知福。徐藥師說,專業曾經是用來追求事業的那一座山,但不管怎樣還是有限的;參加義診則是利用專業,追求人生更有價值的第二座山,領略更多心靈美麗的風景。
廖振凱醫師有感,菁桐近五年人口零成長,讓地方長者透過活動、與老友交流,身心都能較健康,因此趁家訪做失智檢測,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並鼓勵長者前來菁桐據點多多出來走動,過得更健康更開心。
村長線往診關懷,張素燕護理師握著奶奶的手,與台北慈院蘇旺裕醫師(左二)、黃瀞萱護理師(左一)及志工們聆聽長輩訴說身上病痛。攝影/林靜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