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 新北】人醫攜手「宅配」醫療與關懷《人醫心傳》237期

2023.08.13
文/陳清香、林慧石、蔡東霖、林富美

北區慈濟人醫會八月十三日舉行三芝石門往診關懷,陳文慶中醫師(中)以拔罐器為王阿公按摩舒緩頭部。攝影/簡聰田

王建嘉醫師悉心診察,並帶來與廠商合作開發、便於攜帶的紅外線治療器,舒緩長者不適處。攝影/蔡淑蕙

洪茂雄藥師手把手教學傳承,與青年志工藥學系學生蔡思昀分享檢視個案用藥時的注意事項。攝影/吳品俙

北區慈濟人醫會結合慈濟志工團隊八月十三日展開三芝石門往診服務。

楊阿嬤幾個月前因為腦中風導致臥床。平日,除了居服員定時到家照顧外,其他時間由兒子楊大哥承擔照護的工作。不過三年前楊大哥也因為中風造成左半邊肢體有些不便;近期又遭車禍意外傷及腿部,但仍盡心盡力照顧母親,讓人醫志工團隊很感動,莊文美護理師與王建嘉醫師交相稱讚他把母親照顧得很好。

往診服務中,醫護人員總是一心為案主減輕病苦。正如高奶奶年紀大了,還要照顧一個長年臥床的兒子,導致脊椎側彎及疼痛,王建嘉醫師帶來自己設計的輕便紅外線治療器,幫助她舒緩腰部疼痛。而連伯伯中風後左手肌肉緊繃、有萎縮情況,王醫師更用心為他準備復健用手套,可藉以伸展手指做復健。

長期投入往診關懷的王建嘉醫師,熟悉許多個案的身體狀況,他說這些器材都是找廠商合作開發,輕巧方便往診攜帶,讓病人能透過醫療輔助,舒緩身體不適。

另一條路線由參與義診十幾年的陳文慶中醫師領隊。林阿嬤腳背遭重物壓傷,傷口化膿腫脹,陳醫師跪在地上施醫藥。在為病人治療腰背痠痛時,陳醫師也指導教學青年醫療志工陳盈如和廖冠媚,如何為長者按摩及正確使用拔罐器。兩位青年志工很快學會並且派上用場,認真為長輩服務。

首次參加義診的廖同學反思到,透過往診,她發覺自己對別人的阿公阿嬤都很有耐性,對自己的阿嬤反而有些疏於付出。「經由這次的體驗,以後會多關心阿嬤,並運用往診所學,為常常腰痛的阿嬤按摩。」

人醫志工團隊走入偏鄉,「宅配」關懷及醫療服務。往診老班底都很期待年輕新血輪入列,讓人醫隊伍更加浩蕩長,為此身教言教提攜不遺餘力。

資深藥師洪茂雄親切和個案聊天互動,藉以了解日常服藥的遵從性,以及是否產生副作用等等用藥情況,並且適時衛教。同時手上拿著藥袋,一邊和身旁的藥學系大五實習生蔡思昀分享,檢視個案用藥時,該注意哪些事項。牢記上人叮嚀要用心傳承,他侃侃而談多年隨隊往診關懷服務經驗,希望能接引更多新生代加入。

初次參與往診的蔡同學分享,走進荒煙漫草的廢棄屋內,真正看到病人實際的居家環境,這也才發現個案需要服用多種藥物,卻沒有適當的藥盒,很難知道老人家是否按時服藥。「前輩運用專業、付出愛心和關懷,幫助案家。很感謝有機會跟隨出隊、深入學習,使我獲益良多。」


2023.08.20
文/周綉珍、吳宥霖

北區慈濟人醫會結合慈濟志工一百四十一人團隊,八月二十日展開平溪義診暨往診服務。台北慈院李嘉富醫師帶領共照團隊走訪多位長者家中,為家屬解答照護失智長輩上的疑難雜症。右一為台北慈院廖振凱中醫師。攝影/周綉珍

北區人醫張却中醫師帶隊嶺腳南線往診關懷,悉心為病人診療。攝影/張嫦娥

村長線往診關懷,北區人醫沈士雄中醫師為阿嬤按摩放鬆筋膜,同時也教導外籍看護日常如何從旁協助阿嬤做復健運動。攝影/林世欽

北區慈濟人醫會結合慈濟志工一百四十一人團隊,八月二十日展開平溪義診暨往診服務,定點義診在平溪市民活動中心舉行,同時安排多條往診關懷路線探訪臥床或行動不便的長輩。

長照失智居家關懷路線,由台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李嘉富醫師帶領共照團隊走訪多位長者家中,有人健康如常,但也有變化無常。「先前居家關懷的一位長輩,今天來看的時候已退化到三分,也就是重度了。」李醫師說明,走到家裡面才能發現失智症患者的家庭照顧上遇到什麼樣的困難;也會發現到有些家屬確實精疲力竭,甚至於不知道該怎麼照顧而出現一些負面的情緒反應,這都可以透過關懷和指導改善的。

人醫團隊也邀請擔任主要照顧者的外籍看護,把如何照顧阿公阿嬤的過程,詳實的記錄下來,藉此可以提供給後續居家往診或長照居服員、接手的醫療人員等,能夠有一個比較明確的參考依據。「用對方法,才能夠把偏鄉地區失智者的照顧與長照服務,提升整體的品質。」李醫師提出做法上的建議。

在探訪獨居的陳老先生之前,個案管理師曾與家屬電話連繫,詳加了解阿公的生活起居狀況,得知老人家不太能接受晚輩的勸說,拜託醫護團隊多引導。經廖振凱中醫師問診把脈,指導穴位保健運動,叮嚀他要每天做才有效。陳阿公其實有察覺到自己最近忘東忘西的,不太容易理解並記憶每個步驟,幸好拜科技所賜,日常還可以透過通訊軟體傳影片和訊息來關懷提醒。人醫團隊鼓勵阿公可到關懷據點多加走動交流,也跟他約定,每週三上午會溫馨來電,「要到平溪衛生所上課,還要跟駐診的廖醫師聊一聊。」

預防與延緩失智,需要多方協力共進。共照中心團隊成員,除了醫院端的醫師、護理師、心理師、職能治療師、社工師和個管師合作外,更連結社區資源,以人醫之愛與社區志工的美善,一起帶動健康,倡導身心靈兼具的全人醫療與健康促進,共創愛的連結網絡。

北區人醫陳振芳醫師行醫三十多年,在診間觀察到,很多病苦或弱勢的人,偏偏是最不懂得怎麼使用社會資源的族群。而透過慈濟義診活動,有機會找到這些求助無門的人們。

陳醫師深深地感恩上人的恩德及志工們,「我常形容慈濟志工,就像是我們人體的血脈一樣,深入到社會的大街小巷,甚至是陰暗的角落,滋潤這些受苦微弱的生命。」有感於志工所聚集的善的力量,用他們生命,翻轉病苦人的生命,陳醫師領悟到,「能夠走到病人的身邊或床邊,是多麼不容易,因緣是如此的殊勝和不可思議!」他因此期許自己用最大的心力來照顧病家,且要恆持以對。

今天來探望一位高齡的阿嬤,原本被安置在家裡角落的一張木板床上,診察發現身上有很嚴重的褥瘡。陳醫師一方面與家屬說明輔具對阿嬤的好處,也能夠減輕照顧上的負擔,一方面聯繫慈濟輔具平臺提出電動床的需求,經家屬同意後,電動床送到家裡來,使用了四個月後,看到老人家的氣色好很多,褥瘡也改善了,陳醫師為她感到很高興。

嶺腳南線由張却中醫師、劉河英與劉筑倢護理師、何淑珍藥師加上志工一行十一人驅車穿梭山路關懷長者。謝阿嬤因頭暈無法走動,坐著迎接大家的到來。提到關節疼痛導致雙手無法舉高,張醫師診療研判沾黏所引起,導引她練習復健運動,雙手慢慢舉高,再來是腳抬高伸直,建議每天早中晚都要做。臨別前,張醫師也為阿嬤貼痠痛藥布,叮嚀四小時候即可撕掉。

劉阿嬤一百零三歲了,是五代同堂的大家長,八十歲的兒子把媽媽照顧得很好,身體無特別症狀,唯久坐少動。張醫師為阿嬤按摩頭部,並送她一顆握力球練掌力,護理師與志工一同帶動阿嬤拍手、拍腿當復健,把她逗得笑開懷。

阿桂阿嬤一見到往診團隊到來非常高興,九十二歲的她記憶力很好,逐一點名,發現有的沒有來,志工忙緩頰。阿嬤有骨頭痠痛情況,去醫院看過心臟科、腸胃科,她的兒子開玩笑道,「看到您們來,媽媽的身體就不痛了。」張醫師診療後,大夥聆聽阿嬤唱日語歌,優美歌聲彷彿帶大家回到她的青春年華時光。

每次出隊服務,藥師也是不可或缺的要角。行前須準備適合與足量的藥品,也要對品質與數量控管,在藥品的取得、整理安置、妥善運送及當日的調劑均需藥師進行有效率地管理,方能使義診過程流暢並發揮其最大效益。藥師溫政源說明,「此次準備有二百四十三種藥品,接到處方箋之後,會由藥師做調劑,核對後再請病人來取藥並做用藥衛教。每次義診,大概花半天時間準備藥品;每半年盤點一次,要花費兩三天時間。」北區人醫與台北慈院失智共照團隊深耕偏鄉,致力於長者的照護。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