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 西澳州】十年如一 守護弱勢家庭口腔健康《人醫心傳》239期

2023.10.22
文、攝影/梁啟健

十月二十二日澳洲慈濟人醫會舉行牙科義診,服務柏斯地區的弱勢居民。開診前,人醫志工團隊默契。

澳洲慈濟人醫會十月二十二日在柏斯(Perth) 舉行每月一次的牙科義診,以熱心的牙科醫師桑尼(Dr. Sonny Lee) 借出的牙科診所作為義診場地,由十位醫護及志工組成的牙科團隊為弱勢鄉親提供診療服務,期能幫助擺脫牙齒及牙齦疾病造成的困擾。

慈濟柏斯聯絡處二○一三年第一次舉辦牙科義診。起初每半年舉辦一次,後來考慮到不少病情比較嚴重的患者需要密集度較高的治療週期,於是二○一七年開始,在西澳口腔健康中心(OHCWA) 推動導師計畫,招募西澳大學牙醫系學生參與每月一次的慈濟義診,培育視病猶親的良醫與人醫。二○二一年三月,義診舉辦地點更換至桑尼牙醫師出借的個人診所,持續讓弱勢族群可以得到更妥善的牙科服務。

十年間,牙科病人大多是其他慈善機構轉介,或是慈濟的關懷個案。交通上,病人若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到來的話,志工也會開車幫忙接送至鄰近的火車站。義診上,患者登記後會到等待區候診,有些人第一次來或是在看牙醫前會緊張焦慮,體貼的志工們總是會在一旁陪伴聊天,緩解不安的情緒。

「有牙齒的感覺真好!」病人莎拉(Sarah) 今天來複診,對之前裝上的假牙稍作調整。在認識慈濟之前,她已經長達二十年沒有看過牙醫了。記不得多少年之前,她的牙齒開始一顆一顆地脫落,有很長的一段時間,她感到自己說話都模糊不清,也經常自慚形穢地用手遮擋嘴巴。

直到戴上慈濟牙科醫療團隊為她製作的假牙後,終於露出久違的笑容。莎拉表示現在在進食和說話方面都有所改善,很感激慈濟的幫助,也向慈濟志工詢問慈濟柏斯聯絡處的地址,想要寫張感謝卡向慈濟人致謝。

躺在牙科治療椅上的格桑(Ghassan) 和牙醫師談話時眼睛仍盯著手機,原來他是在用手機的翻譯軟體和牙醫交談。格桑和太太娜絲琳(Nesrin) 是來自敘利亞的難民夫婦,他們經歷過戰爭的無情,在聯合國的幫助下,四個月前,帶著四個孩子來到澳洲柏斯定居。不諳英語的一家六口,雖然有在上課學習,不過目前尚需依靠手機的翻譯軟體和當地人溝通。

格桑先對著手機說了一串阿拉伯語,牙醫看向手機螢幕,回應了一句英語,格桑再看著手機,明白後點點頭示意。一來一往,看似「雞同鴨講」,在善用科技工具下,其實都能明白彼此想表達的意思。格桑和太太的牙齒問題,經過幾次治療後已經有明顯改善,滿心感激義診的協助,今日離開診所前還主動要求和慈濟志工一起拍一張大合照。

「回來的感覺很好,很熟悉,以後還是會來的。」牙醫師黃晶晶分享道。其實兩年前還是醫學生的時候就已經多次來參與義診當牙科助手了,此次是畢業後,第一次以牙醫師的身分來到義診付出。黃醫師表示能夠與人醫團隊一同做義診是很有意義的事,所以即使時間是在週末、地點離家稍遠,依然義不容辭地報名,以後還會繼續參與服務。

病人格桑使用手機翻譯工具與醫師溝通。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