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 新北】為臥床住民洗牙 歌聲撫慰心靈《人醫心傳》241期

2023.12.24
文/李老滿 攝影/許金福

十二月二十四日台北慈院牙科部結合北區慈濟人醫志工八十二人團隊來到新店創世分院進行牙科義診,一共為四十七位住民完成洗牙服務。夏毅然醫師(第一排左三)感恩團隊歡喜付出、圓滿任務。

十二月二十四日冷氣團籠罩中,台北慈院牙科部同仁,以及北區慈濟人醫會的牙科醫護及志工等共八十二人,來到新店創世分院進行洗牙義診。在大家暖心互助下,一個上午共為四十七位住民做了口腔篩檢、洗牙、補牙、拔牙的服務。

成就這次義診的,還有一群專業志工,他們是先遣部隊,早早就來到現場,將牙科診療的器材安置好,包括管線如何配置、診療設備的妥善組裝、器材要擺放定位等等。處處用心就是要讓醫護志工們可以安心合力的為這群特殊患者處理牙齒問題。

薔薇房診區,洗牙過程中場休息,台北慈院牙科部夏毅然主任不時以溫暖歌聲安撫病人,幾位志工們也跟著拍手唱和。不一會兒,監控血氧的護理師歡喜的說:「有效欸!主任,血氧變好,心跳下降了呢!⋯⋯」真是醫病同樂,歡喜付出。

大廳診區,台北慈院傅鍔醫師帶領六位牙醫師齊心服務。傅鍔醫師對於每一次能參與義診,「看到慈濟志工的付出,是我最感動、最想學習的典範。」

桐花房診區,由北區人醫謝金龍、黃祥麟、陳彥廷三位牙醫師組成的治療團隊分工合作,專注為住民潔牙。黃祥麟醫師表示自己與陳彥廷醫師是醫學生時期睡上下鋪的同學,此行特別邀他同來體驗為植物人洗牙。陳彥廷醫師提到:「一般都以為植物人或是裝著鼻胃管的病人,沒有咀嚼,也許就不會有口腔的問題。但是其實仍會有很多的牙垢、牙結石,需要協助清潔。」陳醫師也說,看到有這麼多的志工、慈濟人,還有牙醫前輩們照顧著住民的口齒健康,心裡很感動,期待「病人少一點病痛,多一點快樂,讓社會更溫暖。」


候車亭成診間
人醫慰老顧健康

2023.12.10
文/沈素真、郭惠菁、黃世英、詹麗琴

小小的候車亭成為臨時診間, 人醫志工團隊在此為鄉親問診檢查。攝影/陳明霖

十二月十日北區慈濟人醫會的醫師、護理師、藥師及志工們共五十五人團隊,齊聚慈濟淡水共修處集合,出發前往三芝和石門地區,透過七條往診路線,關懷偏遠地方的鄉親。

聽見林金龍醫師親切的呼喊聲,阿美阿嬤拄著拐杖蹣跚地從房間內走出來。志工們陪著阿嬤聊著天噓寒問暖。因罹患帕金森氏症,老人家上半身容易往右傾。巫淑雲護理師蹲在阿嬤跟前,輕柔地握著她的雙手,請她出力回握做測試。「喔?這邊卡無力齁?」說著說著,她站起來坐到阿嬤身旁說:「我給恁靠一下,做恁的靠山。」一旁的志工讚歎道,「親像查某囝(女兒)做恁的靠山,足感動咧!」阿嬤輕呼:「嘿啊!」兩人溫情陪伴互動的畫面,深印在眾人的腦海中。

拜訪年歲近百的莊阿嬤之後,再轉往探視黃伯伯。他裝了四、五支心臟支架,定期在醫院看診,經高川琪醫師檢查,稱讚是「年輕人的身體!」相談中,黃伯伯接到女兒來電,他很高興的說起「慈濟的醫生來看我。」關懷和陪伴,相信能讓長輩得到面對病痛的力量。

阿柳伯一週要洗腎三次,人醫志工們帶來了營養補給品,希望為身形單薄的他增加體重和活力。在志工張新益和青醫志工的帶動下,阿柳伯在屋前的水泥牆前一口氣做完了六十次「伏牆挺身」。堂哥阿明就住在他家的斜坡上,中風後右手指彎曲、右腳不良於行。高醫師檢視其四肢後,囑咐看護日常要協助將阿明的手掰開來做復健,以免日後萎縮更嚴重。

走了一小段爬坡來到鄭家,癱瘓多年的鄭太太,有意識卻無法表達,陳文慶醫師仍親切問候並細心查看四肢萎縮情況,也叮嚀外籍看護要經常為案主按摩及翻身。

聽聞看護訴說因長年累月重複相同的護理動作,導致腰部、手部痠痛不已,陳醫師立即施以針灸和拔罐治療。青醫志工朱翔麟再以手肘進行背部推拿,並教導她正確的施力姿勢,讓她能更輕鬆省力的照顧病人。往診團隊不僅關懷被照護者,案家的照顧者也一起疼惜呵護。

座落在石門鄉間一座不顯眼的候車亭,除了等公車外,更是里鄰間的交誼場所。關懷戶阿和伯趁著好天氣,來到亭內與鄰話家常。人醫志工團隊本著「全人關懷」的精神,也為候車亭的長者們,量血壓、測血糖,並且關心飲食、服藥情形,宣導正確的衛教觀念,鼓勵長輩們要多運動,保持筋骨活絡才會更健康。在溫馨的互動交談中,小小候車亭也成了臨時診間。

陳文慶中醫師為病人施以針炙治療。攝影/林福星

十二月十日舉行的三芝石門往診關懷服務上,罹患帕金森氏症的阿美阿嬤身體不自主傾斜,北區人醫會巫淑雲護理師(左)主動坐到老人家的身旁,要當阿嬤的靠山,溫暖互動關懷零距離。攝影/詹麗琴

一行人接著來探望因腦中風臥床的廖伯伯,廖太太表示,孩子不忍生病的父親獨自安置在護理之家,雖收入不豐仍執意聘請看護照顧。護理師王秀琴讚許說道:「照顧得很好,都沒有褥瘡。」對於慈濟人每月的關懷互動,廖太太直說:「真是謝謝大家啦!」

黃子玲藥師提到,往診時藥師的主要任務是協助檢視藥物,了解案主服藥、用藥的情況,並適時做衛教,也會幫忙回收過期藥物,以維護老人家的用藥安全。

林維英醫師分享:「實際走入案家,可以了解主要照顧者平常照顧病人上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有需要我們幫忙的;或有不了解的地方,都可以即時來交流、共學。」人醫志工們更藉由服務的機會,一起為案家加油打氣!


中醫緩解痛症 阿嬤樂呵呵

2023.12.17
文/周綉珍、陳美慧

十二月十七日北區慈濟人醫會進行平溪義診暨往診活動,菁桐老街線關懷服務上,台北慈院沈邑穎中醫師為長者診療,同時詳加叮嚀日常的保健之道。攝影/林世欽

北區慈濟人醫會結合慈濟志工一百三十四人團隊十二月十七日進行平溪義診暨往診活動。在下探十度的濕冷天氣中出隊,平溪義診隊長張治球醫師愛的叮嚀後,定點義診在平溪區民活動中心展開;隨後家訪往診小隊依序出發,分為十分成安宮、平溪老街、嶺腳南北線、義工線、村長線、菁桐老街、長照記憶居家關懷等九條關懷路線,探視病中及行動不便的案家。

菁桐老街線由台北慈院沈邑穎中醫師帶隊,隨同護理師、藥師和志工一行共十人,驅車穿街走巷,探視關懷長者。沈醫師說明,中醫在判別病情,除了因人做評估之外,會「因時(天冷低溫)、因地(平溪山區濕氣重)」統合整體軸線來看。例如濕氣會對長者的關節造成影響,而長輩早年勞動對筋骨累積的勞損,也容易因而誘發引起不適感。

首先來探視潘阿嬤母女。經問診、把脈,檢查發現阿嬤的頸部血管緊縮,問起「這兩天有感冒嗎?胸口悶嗎?」阿嬤點頭示意。氣溫驟降,阿嬤的手腳都很僵硬,沈醫師為她從頭頂到腳扎針,還用艾草溫灸。此外,體恤照顧者的身心壓力負荷,沈醫師也為潘阿嬤的女兒針灸,舒緩其不適。

楊阿嬤九十一歲了,老當益壯仍在做生意,但長年操勞下,造成膝關節彎不下去。沈邑穎醫師施以針灸、拔罐,並提醒阿嬤要穿戴護腰,保護脊椎,延緩腿部退化。阿嬤驚訝於走起路來輕鬆許多,開心不已!在一旁的兒子楊先生,馬上記下沈醫師的門診資訊,說要帶媽媽去醫院持續治療。

劉阿嬤脊椎側彎得厲害,導致全身痠麻,還曾摔倒過兩次。沈醫師拿出長針,問她怕不怕針灸?阿嬤很勇敢的說不會。經治療後,才過了一會兒,在大家的鼓勵之下,阿嬤滿面春風走起臺步,直呼「足好喔!」

「看見恁(你們)來,我足歡喜!」九十三歲的李阿嬤行動不便,坐在沙發上歡迎大家。蕭春華護理師為她量血壓,前後量了兩次數值都破兩百,嚇壞人了!沈醫師關心問起早上是否有吃藥,李阿嬤靦腆道:「好像有?」讓大家哭笑不得。沈醫師在阿嬤的背上拔罐後,也提醒她要按時服藥,大家陪著老人家開開心心的話家常。轉往阿娥阿嬤家探望,發現她的血壓值也飆到一百九十一,還感到頭暈和胸悶。女兒嚴女士不解,媽媽的血壓平日還好,今天為何這麼高?沈醫師釋疑,氣溫急速下降,血管一緊縮,血壓就容易升高。在嚴女士的請託下,沈醫師也協助衛教和叮嚀阿嬤,日常要注意保暖,洗完澡要穿暖再走出浴室、避免受寒。

沈醫師眼中的平溪長輩,很單純、可愛、樂天,「只要多聊兩句,他們反而會說笑話撫慰我們。」醫病之間互相信任、互相祝福,訪視關懷的過程充滿歡喜。偏鄉交通不便,長者就醫困難,沈醫師也期待能與人醫志工團隊透過定期密集的訪視,幫助診治病痛,讓平溪長者得到更完善的醫療資源,提升生活品質。

長照記憶居家關懷線由台北慈院廖振凱醫師帶隊服務。初次拜訪鄭阿嬤,訪視居家生活狀況,也藉由交談,觀察其反應和情緒。過程中,細細聆聽她訴說人生故事。臨別依依,老人家頻頻要大家「有空要常來玩喔!」廖醫師有感,往診最重要的不只是開立藥物,而是陪伴。

長照記憶居家關懷線上,台北慈院廖振凱醫師(右二)、護理師、個管師及志工們,一起到府關懷長輩。攝影/陳李少民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