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9-20
文/蔡白球、林翠蓮、林靜君、朱秀蓮
十月十九至二十日印度賈格迪什布爾村的憂樓頻螺禪修院舉辦首場慈濟義診,星馬人醫志工團隊結合本土志工齊聚一堂,為當地村民提供中西醫診療服務。攝影/黃瑞芬
長駐印度的林金燕護理師(右一)與章愛玉護理師感恩眾人齊心成就義診。攝影/黃瑞芬
自二○二三年三月佛國團隊長駐印度以來,星馬人醫志工接力為有需要醫療的村民提供服務,陪同就醫、負擔手術費用及後續關懷等,用心幫助村民解除病苦。
十月十九日清晨,來自新加坡、馬來西亞的人醫志工團隊以及臺灣的真善美團隊,結合本土志工共一百零五人齊聚菩提迦耶慈濟會所,要前往賈格迪什布爾村的憂樓頻螺禪修院(Uruvela Forest Meditation Vihara),參加首次在印度舉辦的兩日慈濟義診活動。
此次小型義診主要提供西醫內科和中醫的診療服務。為確保活動順暢,共設有引導組、報到組、點心結緣組、BMI 測量組、素食戒酒宣導組、中西醫診間服務組、藥劑組、生活組及媒體組等九個功能組。從登記掛號、量測身高體重血壓、衛教宣導、候診區、領藥區,每一環節都有志工們引導與陪伴。
全力促成義診的憂樓頻螺禪修院的師父西哈穆尼(Siha Muni) 向志工概述:「村民飲食和環境衛生堪憂,此地水質不佳,但大人小孩習於喝生水,很多人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健康狀況。」
第一位來看診的村民巴里是痲瘋病患者,多根腳趾已變形,新加坡護理師鄺金玉為他清消腳底的傷口。巴里指出,村中有許多窮人、老人需要幫助,「我是看到宣傳橫幅得知義診活動,也知道慈濟為村民提供許多協助,想對志工說聲感謝。」
不少禪修院的法師也來看診。庫薩拉慕尼法師(Ven Kusalamummi) 日前騎腳踏車摔傷,新加坡何欣芩醫師仔細診療並上藥包紮,叮嚀洗澡時傷口儘量不要碰到水。法師表示,「很多人去不了藥局或醫院,因為收費非常昂貴。」
新加坡人醫會林金燕護理師長駐印度,承擔此次義診總協調,從去年七月她開始帶隊走入苦行林鄰近的村莊,為村民健檢、提供營養豆、辦理健康講座、勸請村民「以茶代酒」,一步一腳印地獲得村民的信任。
受林金燕護理師的用心和慈悲所感動,巴特納馬哈維亞癌症醫院(Mahavir Cancer Hospital in Patna) 的拉偉(Ravi Nayan) 醫師帶著兩位助理專程前來為村民看診。林金燕說:「希望能帶動本地醫護,由此一生無量,號召更多印度的人醫,造福佛國子民。」
多數村民對中醫治療方式很陌生,怕痛或擔心暈針,馬來西亞王玟富中醫師診療前都會耐心說明,請病人深呼吸、放輕鬆。
賈格迪什布爾村村長迪內甚(Dinesh Kumar) 前來義診現場關懷,同時就醫,並在邱建義師兄的建議下接受針灸。經陳俗潔中醫師把脈後,在他的小腿上扎針。迪內甚村長提到,「這裡很需要義診,希望將來還能再辦,幫助貧苦家庭。」
佛國行政團隊蘇祈逢師兄表示,星馬志工走入印度以來,所到之處都看到很多苦難的人,尤其是醫療非常匱乏。醫療小組從去年開始就走入鄉村舉辦健檢,也關懷訪視貧病個案。菩提迢耶義診是個開端,未來期能建立起醫療的聯絡網,服務更多有需要的村民。
中醫膚慰老嫗
在地醫師應邀獻力
新加坡何欣芩醫師(右)為法師診治並包紮傷口。攝影/朱秀蓮
林香均中醫師(中)細心問診治療後,立跪在地上病人貼上藥布。攝影/楊文輝
十月二十日義診活動進入第二天。七十四歲的帕奇亞(Pachiya Devi) 奶奶,拄著一根木杖,腰呈四十五度彎曲,引導的志工陪伴瘦小的她,慢步走進診區。她說自己全身疼痛、舉步維艱,雖然就住在義診地點所在地賈格迪什布爾村,不過從早上七點出發,花了二個小時才走到。
星國人醫林香均中醫師為她看診,透過慈青的翻譯,得知其雙膝與腰背都很痠痛,不過她不想針灸。老奶奶紗麗下的雙腳幾乎只剩皮包骨,醫師以雙手擦上藥油後,溫柔地由上而下,輕輕按摩著長者瘦骨嶙峋的腳。藥油加上按摩手法的溫熱作用,見她神情舒緩許多。為了將藥布貼在適當的位置,林醫師立跪在地上服務。「阿嬤,有好一點嗎?」奶奶小小聲地說有。
林香均醫師不禁感慨道:「她已經沒有肌肉來支撐身體,當然走起路來會這麼痛苦。」眼中流露出深深的憐惜。要減輕疼痛又怕針,該如何是好?「我只能給她『愛』。」林醫師輕聲回答。透過醫學專業,傳遞著人文關懷,一種發自內心的疼惜與無私的愛。
經過兩天的看診,新加坡人醫陳俊耀醫師觀察居民營養不良的情形格外明顯,疾病也伴隨而來。陳醫師很感恩翻譯志工的協助,「有時我講一句英文,本地志工會用兩三句本土語補充說明來幫助醫病溝通,讓病人更了解我的意思,十分用心。」
本土醫師普拉卡(Shree Prakash Singh) 是骨科權威,今日應林金燕護理師之邀前來服務,並帶著四位家醫科醫師同場支援,令團隊喜出望外。
普拉卡醫師曾於今年五月下旬來臺參加「全球靜思生活營」,「慈濟這樣的組織,為人類做出了可嘉的工作,無論在哪裡,只要有人需要幫助,慈濟總會出現在那裡。」普拉卡醫師手上戴著上人送他的佛珠,他說:「我決定,只要慈濟需要我的服務,幫助有需要的人,我一定會站出來,貢獻我的力量。」他也說從一進入義診會場,就看到志工們的無私奉獻,「他們是這個慈善事業的骨幹,沒有同情心的慈善行為是沒有意義的。我相信,像慈濟這樣的組織,是因為有這麼多志工的支持,才得以不斷推動慈善工作。」
印度總理藥局(Pradhan Mantri Bharatiya Jan Aushadhi Kendra Pharmacy) 負責人維諾德(Vinod Sinha) 藥師和志工們在領藥處忙得幾乎無法休息片刻,他的女兒沙妲卡詩(Shatakshi) 是翻譯志工,也一起來藥局幫忙,父女倆都為能服務弱勢鄉親感到很有意義。義診第二天,維諾德藥師的太太和兒子也加入藥局志工的陣容,一家人熱心服務,也期待成為慈濟在印度推動慈善與醫療結合的重要夥伴。
把握機緣
加碼思龍加村露天看診
十月二十日義診第二天,普拉卡醫師(左六)帶著四位家庭醫師前來協助看診。印度總理藥局負責人維諾德(右四)攜家人在藥局服務。攝影/朱秀蓮
十月十七日馬來西亞的義診團隊前往思龍加村大愛屋參訪關懷時,以入厝禮的木板床作為露天診間為居民看診。李嘉汶醫師(左二)在當地志工恩德拉吉協助翻譯下為婦女診療。天色漸暗,王玟富中醫師(右二)拿出手機以手電筒功能幫忙照明。攝影/林靜君
回溯到十月十七日,當馬來西亞王玟富中醫師、陳俗潔中醫師、林詩婗藥劑師和李嘉汶醫師風塵僕僕飛抵菩提迦耶,才剛放下行李,便會同先一天抵達的新加坡人醫團隊出發到慈濟協助興建完成的思龍加村(Silaunja) 大愛屋參訪關懷。剛好要送給村民入厝禮之一的木板床陸續送到村民家門口,難得有醫師入村,一場露天的看診就此展開。
多數村民不諳英文, 只會說印地語, 有賴醫療組本土志工恩德拉吉(Endrajeet Paswan) 幫忙溝通。診間沒桌沒椅且還是在光天化日下!這樣的經驗對李嘉汶醫師來說很特別,在馬來西亞她可以半小時看診一個病人,仔細問病史及家庭狀況,但今天她說完還得經過翻譯,村民回答後同樣得再由志工翻成英文,一來一往,花去不少時間。之前參與義診時曾遇到過的,多是一般常見的身體部位的疼痛,而此回她很意外村民因憂鬱症和不孕症來求診。雖然是在完全沒有心理準備下上場,而且還是在如此克難的環境下問診,她很快調整自己的心緒,希望能幫幾個是幾個。
傍晚六點,天色已暗,路燈光線希微,但還有村民等著要看診,怎麼辦呢?免驚,「人工照明」來相助,王玟富醫師和林詩婗藥劑師拿出手機,打開手電筒功能,讓診療持續進行。
本土志工與海外志工攜手合作,跨越文化與距離,來求診的鄉親送上健康與關愛。這不僅是一場醫療服務,更是一場愛的傳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