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7
文/林宛儀、蔡慧珠、李佩倫
十一月十七日北區人醫志工團隊舉行貢寮義診暨往診服務,不少鄉親一早冒雨前來東興宮定點義診處候診。攝影/許登蘭
十一月十七日清早,北區慈濟人醫會冒雨出隊東北角海岸的小漁村,進行每兩個月一次的貢寮義診暨往診服務。此次安排六條路線,為偏遠地區鄉親送上十數年未曾停歇的愛與關懷。
除了在澳底國小的定點義診之外,靠海的東興宮也設有駐點服務。雨勢不小,廟方邀請義診團隊從原本的川堂移至室內看診,也讓來看診的鄉親們有個舒適的空間安心接受診療。見候診區已聚集等待就醫的長者們,志工們手腳勤快完成前置作業後隨即開診。
一位阿嬤的血壓測量數值高達兩百多,賴玉娟護理師驚覺不對勁,經再次測量,結果仍一樣,於是決定陪同阿嬤去急診。離開前請志工謝麗卿師姊協助代班,並說明如何記錄於病歷上,以利醫師問診參考。阿嬤的鄰居也來看病,見狀則幫忙打電話通知其家人,轉達阿嬤由醫護人員陪同去急診。參與義診十多年的賴玉娟護理師說明,來看診的病人以獨老居多,人醫志工團隊長期陪伴與關懷,「今天遇到鄉親血壓高的情形,也正好能給予及時處置,避免日後面臨中風危機,預防勝於治療很重要。」
江勤中醫師參與偏鄉義診服務將近十二年,她觀察指出,貢寮一帶濕氣較重,來看診的鄉親們多是痠痛問題,透過針灸治療及開藥改善長輩的不適症狀。
江勤中醫師仔細問診檢查。攝影/許登蘭
往診關懷上,陳振芳醫師為長輩衛教飲食與用藥觀念。攝影/王耀正
另一條路線由當地志工賴玉梅領隊,隨隊醫師林素貞中醫師、藥師蘇芳霈、護理師劉河英,由機動組志工開車載到距離澳底國小不遠的貢寮活動中心駐點服務。
早在前兩天,賴玉梅師姊就冒著風雨,把附近街巷都走透透,挨家挨戶將慈濟人醫會義診的訊息傳達給居民。「慈濟走入偏鄉辦義診,對缺乏醫療資源的貢寮來說,是解決身體病痛的機會。」
兩年前貢寮活動中心啟用,玉梅師姊建議在此多設一個駐點來為貢寮鄉親服務。她說這一帶大多數都是上年紀的老人家,新開設的駐診服務站為不便移動的病家帶來更多便利。「雖然這一站只有中醫師,但是居民對中醫需求度高。如果有需要給專科科別的醫師診治,醫師會依狀況轉診,志工會陪同,由機動師兄支援開車送病人到澳底國小的分科義診上看診領藥。」
麗珠姊的先生因肝昏迷,住在安養中心已經快一年了,奔波看顧的長期身心壓力之下造成她的身體不時出狀況。此次她因手臂痠痛無法高舉、可轉動角度十分有限,還有全身無力雙腳痠痛的症狀來求治,林素貞醫師把脈診療,施以針炙減輕舒緩其疼痛,並親自示範幾個復健的動作,叮嚀每天要照著練習。林醫師說明,「肌肉和關節的保養很重要,希望病人來看診後,日常要持續做復健運動,才能持續減輕痠痛的問題。」
另一條往診關懷線上,獨居的邱爺爺向陳振芳醫師訴說肚子脹氣,陳醫師發現爺爺牙口不好卻在十分鐘內用完餐,他問現場的年輕人醫夥伴:「阿公缺牙嚴重,十分鐘吃完飯,正常嗎?」帶動醫護藥師及社工一起思考和關心個案的健康。
陳醫師向爺爺衛教,建議他先將食物用果菜汁機打成碎泥,可幫助改善消化不良。陳巧純護理師也提醒老人家,起身時,不妨先站一會兒,站穩了,再開始走路。吳國雄藥師協助檢視用藥時邊與陳醫師討論,眾人也跟著一起加入。
第一次參與服務的台北慈院林晉辰護理師分享,從陳醫師的身教和言教學習到,主動與長輩開啟對話、了解老人家的日常起居,去觀察、感受其需要,「一開始我並不知道我要做什麼,漸漸地我也可以參與討論,並且試著對阿公阿嬤傳達關心。」
慈青吳宛庭也說,陳振芳醫師引導大家以各自的視角去發現個案的健康問題,集思廣益可以如何提供幫助。例如一位簡奶奶常頭暈,從對話問答中,醫師得知她有糖尿病,志工再察覺奶奶的飲食習慣不佳,一碗稀飯分三餐,配菜都沒吃,況且既沒有按時服藥、也沒有定時打胰島素,令人擔心。社工專業的她想了一會兒,撕下牆壁上早已過期的日曆一角留下訊息,希望家屬能與慈濟聯絡研議為奶奶申請照護事宜。過程中她嘗試用很不流利的閩南語向奶奶說明,她很開心自己跨出了一小步,日後也希望能在往診中應用所學、貢獻一己之力。
新開設的貢寮活動中心駐診點特別安排中醫師為地方鄉親服務。林素貞醫師為阿公診療。攝影/柳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