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4-16
文/林靜君 攝影/呂佩玲
八月十四至十六日慈濟菲律賓分會在南三寶顏西布蓋省(Sibugay) 舉辦第二百八十三次義診活動,集結來自馬尼拉、納卯、三寶顏、伊皮爾等地的慈濟志工、菲律賓慈濟人醫會、臺灣慈青與慈濟大學「人醫菲揚」師生服務隊共四百二十七人參與服務。此次義診場地分布於省政府駐地議會大廳、體育館、省政府減災應急指揮中心,以及作為外科手術場地的喬治T 霍弗博士醫療中心,感恩多家機構單位協力成就此次偏鄉大型義診,總計服務五千五百人次。
西布蓋省地處偏遠,醫療資源匱乏,僅有一家一百床位的公立醫院。過往孕婦分娩需驅車四、五小時前往三寶顏,重症醫療更是不易。近幾年雖陸續增添醫療設施,但醫療條件仍有待改善,慈濟義診的到來,令求醫若渴的鄉親們歡欣鼓舞。
省會體育館義診場地內提供內科、兒科、牙科、眼科、婦科等多科別看診服務,來自臺灣的人醫菲揚團隊學子們,在慈大副校長暨醫學院院長陳宗鷹、教務長謝坤叡、口腔醫學暨材料研究所李彝邦所長等師長與志工的帶領下參與服務學習。
另一方面,在霍弗博士醫療中心的義診場地上,進行的是外科手術義診與義肢服務。人醫菲揚學員跟著菲國人醫前輩的步伐,實際觀摩並學習手術全流程,獲得從術前準備到術後照護的完整臨床經驗。
義肢中心裡,社工莉希克(Lisicl) 引導人醫菲揚學員們協助掛號、資料填寫、問診,以及義肢建模測量,深入了解復健與功能重建的重要性;明白義肢製作師的雙手,也能成為別人重新站起來的支柱。慈大物治系學生周芳羽說:「這裡的做法比自己原本所知的更快速有效,也讓我體會義肢對一個家庭的重要。」程湘儀則觀察到當地經濟落差,卻也為居民樂觀與堅韌的態度感動。在服務過程中,學生們不僅學到專業技術,更看見了人們在逆境中仍能微笑以對的力量。
在手術前藥物與器材準備室,藥學系學生跟隨藥師與志工學習術前藥物與器材的準備流程,逐一核對病人姓名與用藥,在實作中體認到,醫療安全往往來自無數看似微小卻必須嚴謹完成的細節。
開刀房內,見到許多病人甲狀腺腫大如棒球般大小,礙於經濟困難多年無法就醫,透過手術義診終於獲得治療。多檯手術同時進行,醫師、護理師、麻醉師、藥師等人分工精細,確保每一步驟環節的安全與效率,讓醫學系學生張廷遠與鄭晴天,見識到不同專業之間的默契配合,對團隊合作的力量有了更深認同。在病人轉運站(簡稱Taxi),林沅翰同學協助將開完刀的病人從手術室送往恢復室,他說:「在這裡感覺自己被需要,學會在細節中守護病人。」
菲律賓慈濟人醫會召集人柯賢智醫師用心示範解說,讓後進有機會近距離觀摩並提問,引領新生代邁向未來的醫者之路。
術後恢復室(PACU) 及病人照護區,學生們學習如何在病人麻醉甦醒的過程中,監測生命徵象穩定,並安全喚醒麻醉中的患者。認識到「在這裡,等待病人甦醒的每一秒,都需要專注與細心,因為這是手術後通往康復的第一步。」
從義肢裝配到開刀房手術,從藥物核對到病人甦醒,人醫菲揚學員們在義診中實地學習,也親眼見證醫療如何改變一個家庭的命運。原來,臨床專業與人文關懷從不是分開的兩件事,而是在醫療現場相輔相成。
人醫菲揚志工團隊一行三十三人,八月十二日抵達菲律賓馬尼拉,展開為期八天的服務學習,包含參訪慈濟菲律賓眼科中心、參加義診及偏鄉家訪關懷等。花蓮慈院陳宗鷹副院長表示,慈濟醫學教育透過國際義診,讓學生走出校園,在不同文化與醫療條件下學習,對未來成為一名專業且具人文關懷的醫師,有深遠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