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孫三代感恩圓

文/ 魏玉縣、黃美麗、林寶蘭、劉蓁蓁


受贈者李坤展一家祖孫八人圍成一圈擁抱捐贈者黃仲寧,感謝救命之情。攝影/蕭必亨
為了參加相見歡,李坤展祖孫三代包了遊覽車,包括妻子、女兒、女婿,內孫、外孫、親家及好友一行十人從臺北出發,來到花蓮靜思堂。為了感謝捐贈者的救命之恩,李坤展事先寫了備忘錄,在家背了三天稿子,沒想到上臺還是太緊張,只剩一句話──「真的非常感恩你!」他的家人在見到捐贈者黃仲寧之後,排隊輪流擁抱,從老到小,每人一句感恩,謝謝他救了自己的先生、爸爸、岳父、爺爺⋯⋯下臺離場前,李坤展全家人把黃仲寧圍在中間,自然地形成一個圈圈,展開雙臂緊緊擁抱。黃仲寧說像一股暖暖的電流,流過他的心田。

李坤展於六十歲時罹患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有晨泳習慣的他樂觀面對疾病。

鄭翠雲得知先生罹患血癌時相當錯愕,但很快轉念陪伴接受治療,先生的病況也穩定下來。

六十歲罹血癌
樂觀治療五年改善

年過七十歲的李坤展,一向有晨泳的習慣。六十歲那一年,有一天晨泳時發現自己游不到二百公尺時,竟然換氣不順,會喘,於是到長庚醫院掛急診。經過檢查,醫師診斷他罹患了血癌。李坤展當下的想法是──「血癌就血癌,不然能怎樣?」當時他並不覺得身體有哪裡不舒服,只認為這是一種「症狀」。

但他的病卻讓太太鄭翠雲非常錯愕。她記得很清楚,那天剛好下班時間接到先生的電話,電話的那一端,人在醫院的先生平靜地說出:「醫生說我得了急性骨髓性白血病⋯⋯」,醫院甚至發出病危通知。

她想著,先生每天早上都去游泳,看起來好好的,怎麼會是血癌?!但她很快轉念,「他非常樂觀,而且都有在運動,我堅信他可以走過黑暗、迎向光明。」

先生開始住院接受化療,白天由她在病房,晚上則請女兒接手,兩人輪班照顧。李坤展樂觀面對接受疾病的心態也感染了他的家人,雖然難免為他擔心,但也同心協力地陪伴他。開始治療的前面五年時間,血癌的症狀明顯改善。

李坤展寫了一張備忘錄的感言,在家背了三天,到了臺上只剩短短一句感謝,其他緊張到全忘了。黃仲寧的朋友何睿樵(左一)來到現場,也深受感動。攝影/章丞儀

幸運配對順利移植
可惜新冠來攪局

可惜,再次複診追蹤時,發現血癌有復發的跡象,那時是二○一六年六月。主治醫師建議需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起初傾向親屬間移植,但因兄弟姊妹年紀也都大了,醫師於是建議向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申請,尋求配對。

很幸運,一個半月的時間就傳來好消息,配對成功,而且對方願意捐贈,也順利於十月初完成造血幹細胞移植。

李坤展天性樂觀,生活作息正常,又有規律運動習慣,移植後的恢復情形很順利。

李太太鄭翠雲之前是慈濟的環保志工,後來因為要帶孫子才沒去環保站。李坤展則在慈濟骨髓捐贈與關懷小組志工陳瑋瑋的鼓勵下,參加慈濟培訓,二○一九年受證,主要在環保區塊付出,有時也會跟著關懷小組志工,以親身經歷去鼓勵受贈者,希望他們即使在治療當中也要持續運動。李坤展說:「運動可以讓心情變好,身心都好,病也會好得快。」

二○二○年開始新冠肺炎疫情席捲臺灣,李坤展也做好自我保護,平安無事。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於新冠防疫規定解除後,於二○二二年度恢復舉辦相見歡活動,李坤展也興奮地要與捐贈者見面,想親自感謝對方,讓自己才能多活這六年。沒想到他接種新冠肺炎疫苗之後,白血球數一直往下降,只好取消報名參加相見歡活動。

醫生進行骨髓穿刺檢查,發現骨髓裡面還有癌細胞,他只好再次入院接受治療。這次的住院雖然讓人不免沮喪,像是以為考試通過了又突然再來一場考驗,但他不願辜負幫助他重生的人,在接受治療期間一樣照常運動,用毅力撐起復健之路。

攝影/童茹棠

攝影/蕭必亨

李坤展的家人一個一個接著上前擁抱黃仲寧,表達對他的謝意。攝影/管海玲

誠摯帶著一家三代來感恩

雖然這一年來,李坤展仍需接受治療,但他的感恩心情不變。二○二三年十月二日他又入院接受化學治療,五日出院,十月七日如約出現在花蓮靜思堂,還帶來了連他自己十個人的感恩團。他們包了一輛遊覽車,專程從林口來到花蓮,要向他的救命恩人致謝。

主治醫師曾告訴過李坤展,他的捐贈者是一位身體壯碩的大男生,接著看到黃仲寧走上臺。等了七年,終於相見這一刻,李坤展準備了滿心的謝意,濃縮成一句感謝。

李坤展事先背了三天的感謝文如下──「我敬愛的捐贈者菩薩,十萬分之一的機率幸運地配對,成功這個緣分,我總覺得冥冥中自有安排,感恩菩薩,捨身相救,此恩此德沒齒難忘⋯⋯感恩有您,祈願您闔家平安,福慧增長。

李坤展的家人一個一個接著上前擁抱黃仲寧,表達對他的謝意。圓滿的生命,因為有愛與善得以延續,在世間流轉。

黃仲寧在捐贈時,希望對方能夠在能力範圍內盡可能幫助更多的人。左二為王孟專師姊。圖/王孟專提供

助人不求回報的家風

黃仲寧在二○一二年滿十八歲時,跟哥哥一起參與驗血建檔活動,在二十二歲那年配對成功,捐贈造血幹細胞。從小父母就告訴他,有機會就要幫助別人,而且不必求任何回報,因此家人得知他配對成功,紛紛表態支持他完成捐贈,去救那一個需要他救的人。

在捐贈之時,剛好是黃仲寧工作、進修最繁忙的時候,有時生活的壓力會讓他感覺喘不過氣來。不過他為了讓自己的造血幹細胞處於最佳狀態,他總是對自己說:「我一定要快樂、要開心、要吃得好。」調適自己的心情,希望每個細胞都是最健康的。他說:「能夠救到一條生命,我覺得是很開心的事情。」

李坤展的孩子李映諭憶起那段不堪回首的過往:「當年發生了那樣的狀況,覺得怎麼努力都沒有用,無法對爸爸的病有幫助,大家萬念俱灰。直到造血幹細胞移植,爸爸才有重生的機會。」那是一種很奇妙的感覺,李映諭說:「我的生命是爸爸給我的,但是他(黃仲寧)卻給了我爸爸的生命。」

為救他人一命
維持身心最佳狀況

來自臺中西屯區的黃仲寧,因一念善救了一條命,讓一個家庭有歡笑。當年是家人要他去建檔,他說,「單純的只想給予病人求生機會,亦期待自己是那一位幸運兒。萬萬沒想到這一天會來臨,內心非常的喜悅,自己真的能救人,祈求受贈者在移植過後能夠平安、健康。」

救人的強烈使命感驅使,黃仲寧在生活作息下了很多功夫。他保持著平靜的心,注重飲食,維持最佳的精神跟身體狀況。

「希望身體在最佳狀態下,幫助一條生命,讓他有健康的身體,幫助更多的人。」黃仲寧的一個善念,讓李坤展重獲新生,繼續陪伴家人,創造幸福人生,也將這分善念,繼續傳遞。

「莫因善小而不為,不因惡小而為之。在未來的人生路途能知福、惜福、再造福發揮生命的量能。」黃仲寧為自己人生的劇本下了一個美好的註解。

關懷小組如微小螢光
讓哭臉變笑臉

在臺中經營早餐店的何睿樵陪著黃仲寧一起來參加相見歡。他說:「滿感動的,其實我不容易感動。看見這畫面,卻讓我心中湧出好多的想法。試想兩個沒有任何的血緣關係,在這個世界上不一定會相遇的人,因為這個骨髓(造血幹細胞)的緣分,有了連結。」

造血幹細胞捐贈幫助的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家庭。一個人微小的力量改變的是全家人的希望,這世界也因為美善,讓生命與生命交會處,綻放動人的微光。

何睿樵說回臺中之後,有機會一定要去建檔,有機會去救人,救一個家庭,讓原本病苦家庭的哭臉變成笑臉。

臺中陪伴捐者的關懷陪伴志工王孟專分享:「每個人都有自己要學習的功課,每個家庭也都有他的故事。」她在陪伴過程裡,十分佩服黃仲寧的孝順,承擔家裡所有的重擔,他一天得兼三份工作,也是主要的經濟來源。王孟專說:「他今天會站在這裡是克服很多的困難,可見他多麼看重生命,可說是行善和行孝都兼顧!」

臺北陪伴受贈者的志工陳瑋瑋,也感受到李坤展強韌的生命力與堅毅的力量,「他是我見過最勇敢的病人,只要醒著一定下床走路,不管有多麼的痛苦,只因他不能辜負捐贈者的好意,一定要活下去。」

讓哭臉變成笑臉的幕後功臣,就是這一群骨髓捐贈關懷小組志工,他們各司其職,讓生命的關卡,關關難過,關關過,愛的漣漪得以一圈圈的向外擴散。

李坤展(後排右六)開心帶著一家大小來向捐贈者黃仲寧(後排右五)道感恩。陪同黃仲寧來參加相見歡的何睿樵(後排右四),對於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捐贈與關懷小組志工的細心溝通與關懷,讓哭臉的家庭展笑顏,深表欽佩。前排右一為陳瑋瑋師姊。攝影/童茹棠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