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爸爸的話《人醫心傳》248期

文/林玲悧、陳麗雪、蕭必亨、管海玲、劉蓁蓁

在花蓮縣吉安鄉有個很美的鄉村小鎮叫「稻香」,二○一七年,有位李爸爸突然罹患血癌,治療過程不順利,已打算放棄治療,返回花蓮。花蓮慈濟醫院血液腫瘤科黃威翰醫師收治後,為他尋求造血幹細胞配對,經過移植重拾生命,恢復健康。

後來知道捐贈者是住在臺中的黃威婷小姐,很巧,跟黃威翰醫師的名字只差一個字。威婷原本只有一半的意願,最後聽從爸爸的話,答應捐贈,因而救了遠在花蓮的李爸爸。

血癌烏雲罩住開朗心
從放棄到重拾希望

受贈者李柏漢是花蓮稻香國小的人事主任,二○一六年開始出現牙齦出血、頭暈、皮膚表層出血症狀,二○一七年五月因為反覆發燒廿天,經檢查確診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他熱愛運動,原本快樂開朗,面對如此病況,令他非常沮喪。當時對花蓮的醫療沒信心,捨近求遠赴北區治療,多次發出病危通知。

女兒當時高中一年級,經常下課後從花蓮搭火車去臺北看爸爸。她還記得在自己生日那一天,又收到醫院的病危通知,看著已經全身發黑的爸爸哭著對她說:「我想回家!」隨即叫救護車送父親回花蓮,住進花蓮慈濟醫院,黃威翰醫師是他的主治醫師。

原本李柏漢已經心灰意冷,幾近放棄,在主治醫師黃威翰醫師的鼓勵下才轉念,到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申請配對,之後順利移植成功,重拾健康返回職場。

黃威翰回憶當時李柏漢是帶著相當消極的想法要回來花蓮做安寧治療,可以恢復得這麼好,真的是醫病之間的相互信任與團隊的努力,「我看到慈院整個醫療團隊的合作,因為柏漢在臺北治療,他的血癌已具有相當的抗藥性,在治療過程中又合併了肺部發炎,還有多重抗藥性的細菌感染。」

「怎麼可以回來做安寧治療,你現在才多年輕,女兒兒子都還需要你!」雖然李柏漢回到花蓮是抱著安寧治療的想法,但黃威翰醫師開始為他在慈濟骨髓幹細中心找尋配對,同時進行治療,他說:「柏漢重拾信心積極配合醫師,是最合作的病人!」

「我們常跟病人說要活就要動,柏漢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他肺炎開始好了,他就開始每天下床走路,在病房裡至少走個十幾二十圈絕對不為過,在肺炎治療結束之後,他只單靠一次的化療,馬上接續高劑量的化療進到造血幹細胞移植,一直到現在,柏漢自己也真的很認真。」柏漢的努力,也讓黃威翰醫師相當欣慰,後來移植的血癌病友,他都以李柏漢為例來鼓勵其他病友。

有智慧的爸爸
鼓勵女兒成就另一個家的圓滿

李柏漢的血癌有相當的抗藥性,一開始,癌細胞是完全沒有辦法被壓制下來,治療過程又併發肺炎。病況凶險,唯一的希望便是造血幹細胞移植,不過只有十萬分之一的機會,茫茫人海中,到哪裡去尋找有緣人?

家住臺中,三十出頭的黃威婷是金融業從業人員,二○○七年驗血建檔,十年後接到配對成功的通知,「是爸爸通知我的,一聽到是驚喜,接著腦海想的是『工作很忙,要請假很麻煩』,心中考量著要如何拒絕。」

黃家兩姊妹威嘉、威婷同時配對到,威嘉剛當媽媽,還在哺乳中,不適合捐周邊血幹細胞。爸爸黃順雨也曾在慈濟骨髓資料庫中建檔,也配對成功過,但是對方等不及便撒手人寰,令他感到很遺憾。因此,他鼓勵二女兒:「爸爸很想捐,但因緣不足,姊姊也想捐,可惜要餵母乳不適合。」

黃威婷轉念一想,雖然受贈者可能配對到很多人,但有很多捐贈者想捐卻無法捐,自己既然可以幫忙,工作是小事,能幫助到人才是最大的幸福及成就感。況且,家人、朋友都很支持她,工作主管也請她安心,暫時放下工作。

雖然我們沒有見過面
但我還是愛你

黃威婷決定捐贈後,聽到骨髓關懷小組志工說要「過兩關體檢」才能順利捐出,她擔憂自己身體會不會不夠健康,於是刻意保持生活作息正常,持續運動。但打了白血球生長激素後,身體明顯地不舒服,不只是病懨懨地不舒服,而是感覺到牙齒鬆軟,全身肌肉痠軟,全身都在抗議,威婷寫下自己的感想:「才領悟到我的不舒服,只是你的億萬分之一⋯⋯」

黃威婷在準備捐的過程中,寫了一封信給這位跟她有緣,還未謀面的陌生人,信的最後也真誠祝福對方少一點排斥反應,盡快康復──「真的希望你的身體不要太討厭我,這樣你才能快一點好。如果還有什麼需要我的,請儘量跟我說。辛苦你了,但是一定要撐下去,愛你的人們跟美好的未來都在等著你。」

捐受者都如重生
認真過每一天

移植後,李柏漢出現皮膚脫皮跟掉指甲的排斥症狀。但他覺得要活就要動,每天早晚在病房走路運動,是一位模範病人。活著出院,再次見到陽光,他知道自己重獲新生了!康復後,他的人生觀也不一樣了,凡事不計較,用正面態度,樂觀心情看待人生及享受人生。

黃威婷捐出造血幹細胞救人一命,也拯救了一個家庭。她覺得自己捐贈後,也仿若重生,每當壓力很大時,她都會自我鼓勵:「世界上有另一個複製版的自己正努力地活著,所以自己也要認真把人生過好。」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