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賴月紅
陳昌隆知道自己罹癌的當下,一個念頭閃過腦海:「我只求上蒼讓我慢點離開人世間,如果一定要走,也要走在父母之後⋯⋯」陳昌隆未婚,沒有家累,唯一的希望,就是不要讓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椎心之痛發生在父母的身上。
症狀一直變
看了第五科找出病因
二○一六年農曆年前,陳昌隆發現自己的皮膚起紅疹,全身發癢,接著陸續出現頭暈、拉肚子等等症狀,隨著症狀不斷轉變,他掛過的門診從皮膚科、腎臟科到神經科、風濕免疫科,還是找不出病因。陳昌隆走出診間,內心鬱悶,有一種武俠英雄「拔劍四顧心茫然」的惆悵,不知道「真正的對手」藏在哪裡?他想跟病魔對戰,但到底是什麼病魔?
幸好最後轉到仁愛醫院血液腫瘤科門診,醫師懷疑是血液出問題,經過抽血檢查及骨髓化驗後,終於找出病因──(MDS) 骨髓增生不良症侯群。
陳昌隆當下覺得自己「中了」,居然是血癌,這時已經沒有太多的難過和悲傷,反而是豁然開朗。他收集很多相關疾病的資料,二○一七年八月開始配合醫師進行化療、標靶治療,也同步到臺大醫院血腫科治療,醫師建議造血幹細胞移植才能徹底根治,很幸運地配對成功,在二○一八年三月進行殲滅治療,之後接受造血幹細胞移植。
慈濟人母親鼓勵
這一件只有自己能做
另一方面,造血幹細胞的捐贈者鄒宜青,因為母親是慈濟人,她三十歲時在媽媽的鼓勵下驗血建檔,十四年後被通知配對成功,她幾乎已經忘掉這件事,當下有中樂透的感覺,十萬分之一的機率,竟然選中了她!
緣分不可思議,鄒宜青一開始在決定前,內心出現捐與不捐的聲音在拔河;猶豫是因為不了解造血幹細胞捐贈方式,經過了解過程跟捐血類似,就放下心來,而且先生及家人也贊成,她說:「自己生平無大志,所以想做一件不是每一人都能做的事。」因為只有自己可以救他,所以決定捐了。
鄒宜青到花蓮慈濟醫院捐贈周邊血幹細胞,花費了兩天的時間,心想,對方一定是男生,所以需要的血量多。第一天捐完她不舒服想吐,吃不下,雖然不適,心想對方已經做殲滅治療,在無菌室等待造血幹細胞;所以她無退路,毅然決定第二天無論如何,還要再繼續捐;心中願望就是希望病人能堅強活下去。所幸隔天她恢復正常,之後身體也如往常健康。
移植後嚴重排斥
鬼門關前奇蹟重生
移植數週後,陳昌隆出現嚴重排斥反應,頭痛如針刺、黃疸指數高、猛爆急性肝排斥,需要定期施打高劑量類固醇才能穩住,導致手會抖、黑指甲、身體浮腫、牙齦暴出等後遺症。之後腎臟感染化膿,安排做C T 檢查,打顯影劑後卻引起嚴重過敏,打了四針強心針才急救回來。後來又出現嚴重的三節神經帶狀皰疹而住院,全身的血管異常,過敏指數一直很高,身體容易癢。經過一年後,排斥問題漸消,除了過敏還在,現在只要定期回診即可。雖然經歷過嚴重的移植排斥,終究是活下來了。重獲新生,不讓父母傷心,讓陳昌隆對生命更加珍惜。
見到救命恩人
開朗互道感恩
陳昌隆逐漸康復後,心心念念想要見恩人一面,期間曾經寫信給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希望能聯絡到捐者。六年後的相見歡活動,終於見面了。
陳昌隆的血型由A型變為O型,個性幽默,喜歡開玩笑,六年來,他常捐款給慈善機構,藉以報答那位不知名的捐者。鄒宜青說:「因為有你,才能成就我的不平凡,謝謝你這麼堅強的活下來。」鄒宜青在捐贈前還怕自己的暴躁脾氣傳給對方呢!幸好只傳給了對方性格更加開朗的優點。
相見歡會後的茶敘時間,陳昌隆準備一些禮物送給鄒宜青及慈濟志工,經營五金百貨的昌隆說:「大家以後如果有缺菜刀、剪刀、剃頭刀(臺語),不要客氣,找我就對了。」看到昌隆談笑風生的樣子,大家都為他高興。發病的那一年,他在香港有一位護理師女友,當時為了不想耽誤對方的青春,所以選擇分手,至今未婚的他,努力保持自己的健康,目前減重十幾公斤,維持運動的好習慣,珍惜活著的每一天。
捐受雙方相見歡,見證了生命的奇蹟,病人以勇敢堅強的韌性面對病苦折磨,巨大的痛苦需要有巨大的愛來共同陪伴,捐受雙方亦感恩慈濟骨髓捐贈關懷小組志工長期的陪伴。無私付出的清水之愛,體現生命的奧祕,啟發彼此感恩的善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