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二十一日
嘉義慈濟聯絡處十六日舉辦「馳援土敘地震 愛心公益園遊會」暨「保骨增強記憶講座」,義賣所得全數作為土耳其、敘利亞兩國地震賑災之用,大林慈濟醫院、嘉義慈濟診所因應地緣共同參與,希望募集更多資金,讓大愛綿延不斷。
四月十六日慈濟嘉義聯絡處舉辦「大愛共善救拔苦難 馳援土敘地震」愛心公益園遊會,邀請嘉義市市長黃敏惠(前排左六)、彌陀寺天露法師(前排左五)及大林慈濟醫院林名男副院長(前排右五)主持開幕儀式。攝影/黃稜淵
嘉義慈濟診所同仁熱心捐贈家中用不到的新品,義賣助人並延續物命。攝影/張菊芬
二○二三年二月六日凌晨四時十七分在土耳其南部接壤敘利亞邊境,發生芮氏七點八強震,兩國罹難人數超過四萬多人,聯合國估計有一百五十萬人流離失所。嘉義慈濟人十六日利用聯絡處空間舉辦「大愛共善救拔苦難 馳援土敘地震 愛心公益園遊會」暨「保骨增強記憶講座」。開幕儀式邀請嘉義市市長黃敏惠、彌陀寺天露法師及大林慈濟醫院林名男副院長主持,敲響愛心鑼帶動會眾響應,慷慨解囊為受災民眾盡一分心力。
黃敏惠市長代表捐贈賑災金,帶頭鼓勵大家伸出援手,發揮大愛精神。林名男副院長分享,因疫情關係,嘉義聯絡處已經很久沒這麼熱鬧了,今天大家會聚在這裡做很有意義的事情,二十幾年前九二一地震,首先來臺協助救災的就是土耳其團隊,這次土耳其及敘利亞大地震有四萬多人往生,而臺灣位於地震頻繁的板塊交界處,大家都知道地震後的難處,因此一方有難、十方馳援,臺灣無以為寶,以愛以善為寶,所有攤位所得亦都全數捐出。
聽到愛心義賣的消息,嘉義慈濟診所毫不猶豫報名參加,診所蔡任弼主任與同仁很快捐出很多家中用不到的新品,義賣助人也延續物命。這次有藥學組的三位同仁參加,雖然是第一次,她們看到師姊拿著義賣品努力介紹,也不落人後,拿著義賣品整場遊走,並分享很開心,體會到助人為樂。
嘉義慈濟診所張堂偉高專表示,看到土耳其地震,大樓像鬆餅一樣垮下來,灰飛煙滅,國土危脆不只是形容詞,而是真實呈現。「很慶幸我們能在慈濟體系工作,只要接到消息,大家就能各自發心與一起合作,讓滴水成河,粒米成籮,匯聚成巨大力量,能實質上幫助到災民。雖然這次義賣成果比不上經驗豐富的師兄姊,但已在同仁的心裡留下愛的種子!」
從土耳其地震後隔週,大林慈院營養治療科黃靖琇營養師自做泡菜,邀請院內同仁、志工、民眾發揮愛心。愛心園遊會,更是不能錯過,義賣當天,愛心泡菜供不應求。加上大林慈院同仁準備蘭花、餅乾、果凍⋯⋯也請她一起宣傳。園遊會上共募集到現金九千零二十元,園遊券五千七百七十張。
做公益也能兼做環保,擅長針織的劉佳惠,提供別出心裁的環保產品來義賣,讓前來請購的會眾大開眼界。
利用義賣園遊會的機會與弘光科技大學舉辦骨鬆衛教的活動,大林慈院骨科部副主任暨骨質疏鬆症中心主任謝明宏分享,骨質疏鬆的病人愈來愈多,「現在老人家不太活動,有些疏鬆症的老人也有肌少症的現象,這兩個病經常結合在一起,要跟長者做一些衛教。骨質疏鬆症跟肌少症就是希望病人有健康的飲食觀念,很多病人可能有營養不足的現象,最好的藥就是從飲食物上獲得需要的營養,園遊會最多就是吃的東西,剛好宣導這個知識。」
弘光科大護理學系助理教授郝德慧老師表示:「因為有一些骨質疏鬆症的高危險群,當罹患骨質疏鬆時,沒有任何的感覺,通常都是跌倒或是骨折了,才知道有骨質疏鬆症。」她帶著護理系的同學及志工團隊共十五位來為民眾做快篩檢測、量測血壓、握力測驗、六公尺行走測驗及骨質密度/ 雙能量X 光吸收儀(DXA)T 值(T-score),讓與會的民眾,知道如何保護骨質密度,減少肌少症的發生,在高危險的階段就做預防。
護理系三年級的謝宜涔,跟著老師負責「六公尺行走檢測」,她分享,看到很多長輩對骨質疏鬆保健有一定的概念,很熱忱的一直問問題,對身體健康很重視,也很開心能參與這次的活動,是很難得的經驗。
嘉義慈濟診所藥師鄭淑蘭感恩地說,講座多元、聽眾多元,這次的幸福人生講座舉辦骨鬆衛教活動,結合義賣園遊會擴大來舉行,臺灣人很有愛心,要持續地來啟發,感恩所有的攤位相挺,成本自行吸收。大家共同的心念,期望土耳其、敘利亞的民眾,能早日重建家園,身心都安康。
「哪裡有災難,哪裡就有慈濟人」從臺中場、臺東場、雲林場到現在的嘉義場,皆提供食品義賣的鈺統食品公司總經理謝百鑫表示,「只要能夠義賣多少,就捐多少,應該載了兩車的東西來,只要能賣出去,能義賣多少就算多少,大家分享又可以幫助土耳其敘利亞災民,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
嘉義愛心公益園遊會共有六十二個攤位,商品琳瑯滿目,許多是志工自掏腰包或製作美味的食物來義賣,也有一些廠商一起共善,希望義賣的金額,聚沙成塔、粒米成籮,匯聚愛消除苦難祈祥和。(文/張菊芬、吳淑麗、葉素滿)
義賣現場也舉辦「保骨增強記憶講座」,由大林慈院骨科部副主任暨骨質疏鬆症中心主任謝明宏分享骨科的預防保健。攝影/林秋燕
弘光科大護理學系出動十五位師生及志工,與大林慈院骨科團隊合作為民眾做骨質相關檢測及進行衛教。攝影/林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