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柏緯、謝明錦
台中慈濟醫院器官移植中心團隊,左起:劉宣瑢專科護理師護理長、陳琬琪器官捐贈移植協調護理師、一般外科高國堯醫師、外科部部長余政展醫師、器官移植中心鄭紹彬主任、劉嘯天醫師、賴家鈺醫師、社會服務室林怡嘉主任、賴佩妤社工師。攝影/賴廷翰
二○二二年十二月六日台中慈濟醫院器官移植中心正式啟業,林俊龍執行長(左中)與簡守信院長(中右二)帶領揭牌。攝影/卓冠伶
「醫學」發展至今,外科醫師處理疾病從切除、清創、修補到重建,即使手術技術突飛猛進,但當人體器官失去功能,無法再承載身體運作,「移植」成為延續生命的唯一希望,「器官移植」也成為外科手術的另一塊拼圖。
二○二二年十二月六日台中慈濟醫院器官移植中心正式揭牌啟業,簡守信院長表示:「揭牌是見證台中慈院重要的里程碑,展現高水平的醫療技術。」不僅展現團隊合作的成果,更是醫療品質的有力指標,器官移植中心主任鄭紹彬也表示:「病人從術前評估、手術施行,到術後照護,每個階段都考驗團隊默契。」他期許未來器官移植中心能朝向心、肺、肝、胰、腎、小腸等,全器官移植目標發展,並傳承醫療、護理經驗,提升存活率與術後照顧能力,讓病人得到更優質的醫療品質。
移植手術後,鄭紹彬主任(左)與賴家鈺醫師(右)查房,為郭太太解釋術後復原需注意的狀況。攝影/賴廷翰
郭先生在正壓隔離室裡用無力的雙手寫下「好愛你們」和兩顆愛心,給在窗外的醫師和家人。攝影/賴廷翰
醫療團隊經歷十個半小時、四位外科醫師,跨越十幾個科別的配合,成功完成大愛肝臟移植,為台中慈院第一例肝移植。攝影/江柏緯
術後第三天郭先生已經能半坐臥,跟醫療團隊比讚留影。攝影/卓冠伶
器官移植中心成立
隨即完成兩例肝移植
器官移植中心成立隔年初,台中慈院器官移植團隊隨即完成兩例肝臟移植手術。郭先生從事建築業為家庭努力打拚,酒齡近三十年的他,除應酬喝酒也會在家小酌。郭太太曾注意丈夫的喝酒量,平均一瓶一千毫升烈酒三天喝完。郭太太發現丈夫喝完酒,身上酒氣持久不散,催促就醫檢查。後來郭先生被診斷罹患「酒精性肝硬化」,甚至嚴重到肝腦病變而昏迷。原本一家人以為可以跟「肝硬化」和平相處,直到郭太太被醫師詢問「有沒有找到家人能捐肝」,才意識到嚴重性。
郭太太同事的親戚是鄭紹彬主任換肝的病友,轉介他到台中慈院就醫。鄭主任立即讓有明顯「失代償性」肝硬化症狀的郭先生住院。鄭紹彬說:「肝硬化病人出現如黃疸、腹水,肝功能喪失等肝臟失代償症狀,就表示必須接受肝臟移植手術!」幸運的郭先生住院期間就配對上大愛捐贈肝臟。鄭主任和一般外科主任兩位主責先剝離病人肝臟血管;賴家鈺與劉嘯天兩位醫師則前去取回捐贈的「大愛肝臟」,回院後立即在低溫冰水處理取回的肝臟、血管。兩組人馬步調一致,同時讓肝臟一進、一出,配合血壓與血流脈動縫合血管,縮短病人在「無肝期」與「新肝期」交替時間。經歷十個半小時、四位外科醫師,跨越十幾個科別配合,成功移植大愛肝臟到郭先生腹腔。
郭先生在加護病房甦醒後,隔著玻璃窗看見鄭主任查房,還虛弱的他動手寫字──「好愛你們」感謝醫療團隊。後續由護理師細心照顧,度過術後危險期、觀察期,撤除部分管路,轉住一般病房,重新學習呼吸、走路訓練肌力,超過三十多天悉心照顧,終於能夠出院。鄭主任表示:「不只是醫治病人,更醫治了家庭。」
洪先生出院之際,見到鄭紹彬主任,開心雙手比YA !攝影/江柏緯
器官協調師陳琬琪的工作,包含協助器官捐贈、移植、勸募,還有宣導與教育。攝影/江柏緯
女兒孝心獲善報
捐肝前檢查發現腫瘤
另一位移植個案過程崎嶇,經營機車維修行的洪先生,年輕時已發現罹患C型肝炎,雖定時追蹤檢查,但肝功能每下愈況甚至出現肝硬化與肝腫瘤(肝癌)。鄭紹彬主任宣告,須換肝的同時,開啟「找肝、等肝、換肝」的歷程。
洪家人考慮「活體肝臟移植」的可能,原本決定由小女兒捐贈部分肝臟給父親,但檢查報告出爐,卻意外發現小女兒肝臟有疑似腫瘤,只能放棄。反而小女兒先進行手術,最後確認為早期腫瘤,因孝心換來幸運的意外過程,洪家人親情更加緊密。但等候換肝的洪先生再次肝腦病變昏迷住院,醫療團隊不放棄任何可能,抽絲剝繭找尋肝腦病變原因。
攝取植物性蛋白質
減少肝臟代謝負擔
鄭紹彬主任表示:「肝硬化病人,因肝功能無法代謝蛋白質,因此必須嚴格控管蛋白質的攝取。」
鄭主任與營養師仔細訪查,發現洪先生疑似食物營養過剩,肝功能下降無法正常代謝蛋白質,導致肝昏迷狀況反覆發生,建議洪先生改攝取植物性蛋白質,不僅容易控制攝取量,且更減少肝臟代謝負擔。洪先生由葷轉素暫時解決肝昏迷的棘手問題,爭取更多等候大愛捐肝的時間。
移植手術之前,器官移植中心會舉辦全人會議,讓家人了解手術前、中、後的過程與風險。攝影/卓冠伶
接受大愛肝臟獲重生
家人簽署器捐同意卡回饋
終於在二○二三年四月洪先生剛完成栓塞手術不久,就傳來「獲得肝臟」的好消息。摘取捐贈肝臟的醫師發現捐者肝臟有四條血管,顯示基因發育異常,增加取肝難度,仍克服困難成功取回肝臟。鄭紹彬主任與一般外科余政展主任合作,在院內同步取下洪先生病肝,又是一次醫療團隊無縫接軌的歷程,洪先生住院近一個月後,順利出院。三個月後,一家人出席醫院器官勸募活動,簽署器捐同意卡並分享自身經驗,表示要好好珍惜來自捐贈者的無私禮物並積極回饋社會,全家人也願意日後出現因緣時,也能捐出器官幫助更多家庭重生。
「器官移植」是許多人「耳熟」的名詞。「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及病人自主推廣中心」統計,截至二○二三年六月全臺灣約有一萬多人等待器官移植,其中千餘人都是在等待「肝臟」來延續生命。台中慈濟醫院器官協調師陳琬琪表示:「器官移植使用的臟器來源,一為腦死的器官捐贈、二為親屬間的活體移植。」生前曾簽署「器官捐贈卡」的人,符合「腦死」條件,且可捐贈之器官功能正常,家屬就可依往生者的遺願捐贈;但陳琬琪也感慨:「礙於『死後留全屍』的傳統觀念,每年器官捐贈勸募確實有難度。」即便親人往生前已簽署「器捐卡」,家屬願意圓滿遺願捐贈的也不多,形成供需落差極大的窘境。
離院前,洪先生及家人與醫療團隊合影。攝影/江柏緯
肝移植及腎移植手術
台中慈院強化專科特色
尋求親屬間的活體器官移植,是現今醫療科技的成就,可施行活體器官移植的有:單顆腎臟、部分肝臟、部分肺臟、部分胰臟或是部分小腸。例如「腎臟」是人體少數的成對器官,且單邊腎臟尚能維持身體正常代謝功能,臺灣目前只開放五等血親或配偶,經組織配對合格才能施行捐贈。台中慈院泌尿科已具備「腎臟」移植能力,但活體腎臟移植還是必須審慎評估配對。
每年捐贈的「大愛肝臟」數量有限,在供需落差極大的狀況下,「等待」往往成為病人與家屬煎熬的夢魘;因此「活體肝臟移植」成為需求病人的另一個希望。但鄭紹彬主任表示:「活體肝臟移植雖是一種換肝方式,但對捐者而言還是有某程度上傷害」,縱使台中慈院器官移植中心所有醫師皆具備活體肝臟移植能力,但秉持「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的立場,除非病人已至無法再等待的急迫,鄭紹彬主任還是著力推廣「大愛肝臟」的移植手術。
「大愛捐肝」或親屬「活體肝臟」,器官移植目的都是延續生命大愛,當生命有了「傳承」希望,醫師、護理師甚至病友間的醫療、照護經驗也更需要傳承。鄭紹彬主任耕耘器官移植領域廿餘年,已經有兩百多位病友因他重生,其中肝臟移植為最大宗。鄭主任用心於每位病人,為了縮短移植術後,身體與新器官的磨合期,在醫療外,提供病友及家屬互相扶持、鼓勵的空間,成立「肝新歡喜」病友會,成員年齡層跨距很大,從七、八十歲長輩到未滿十歲幼童都有,共通點是接受過「移植手術」,鄭紹彬主任首位病人許松發,很樂意分享醫病心得,常在病友會或等待門診時,跟病友們一起分享肝移植的術後照顧經驗。
衛生福利部統計數據顯示,臺灣需接受肝臟移植病人,大約有七到八成是B、C肝炎造成的肝硬化;約有二成是酒精性肝硬化,或非酒精性脂肪肝造成的肝衰竭。鄭紹彬主任認為,移植手術搶救的不只是病人生命,更是救一整個家庭。兩例肝臟移植手術,皆是因為肝病引發肝臟衰竭,「酒精性肝硬化」病人,脂肪肝、肝炎、肝硬化代表肝臟長期被酒精催化,產生不同層面傷害;當肝細胞被酒精侵蝕而發炎,肝臟表面漸漸纖維化,代謝功能越來越差,而「肝臟」又是沉默的器官,病人發覺有問題而就醫,其實往往已經病入膏肓。病人接受各種治療都無法逆轉肝功能,且出現多重「失代償」症狀,就意味「肝臟移植手術」已是唯一能夠展延生命的希望。
肝臟移植術式複雜
團體合力呵護移植新生命
器官移植手術中,「肝臟移植」雖然不是困難型手術,卻是最複雜的術式。其實器官移植手術彷彿是打場「團體戰」!從術前檢體各項配對,術中外科、麻醉醫師與護理師們超過十個小時,在手術檯邊跟時間拔河;術後護理團隊、各相關醫事技術人員接續照顧,二十四小時守候在病人身邊。護理部督導王朝琳表示:「術前教育訓練,讓護理師可順利接下任務,更感謝器官移植中心醫師群,不厭其煩合力照顧病人,成為護理團隊的有力後盾。」開刀房裡病人生命安全守護者「麻醉科醫師」,從病人進開刀房就開始緊盯生命指數,血壓、血氧、麻醉濃度、出血量,各項關係病人生命的數據都須錙銖計較馬虎不得。麻醉科何謂明醫師與鄭紹彬已是手術檯上多年老戰友,在他院曾一起完成多例移植手術。在台中慈濟醫院再度攜手完成兩例肝移植,每位病人狀況皆不同,術前他詳閱病歷、國際文獻,確保病人手術過程一切順利。豐富經驗的何謂明感恩每位病人,他以病為師,印證所學,每場手術對他都是重要的經驗堆疊,才有能力應付每次的臨床變化!
傳功夫搏感情的醫療人文
證嚴上人慈示:「我們的醫院有一分醫療人文,不只是看病,還要照顧人、陪伴心靈;所以不僅帶領年輕醫師時要『傳功夫,搏感情』,也要和病人『搏感情』,視病如親,真正拉近醫病之情。」器官移植中心醫師從看診到手術、術後護理照護,乃至於出院成立病友會,無處都在「傳功夫,搏感情」。
「器官移植中心」雖是台中慈濟醫院新創設的專科醫療中心,但已有豐富經驗,且更具慈濟醫療人文精神。鄭紹彬表示:「台中慈濟醫院早已具備器官移植手術與照護能力。」
透過資源整合與經驗傳承,帶著其他外科醫師在手術檯傳承經驗,「傳功夫」不只傳醫師,連同護理師、呼吸治療師,還有器官協調師也都受惠。兩例肝移植手術不僅醫療技術再上一層,更完整「外科手術」專業能力的拼圖。簡守信院長表示:「肝臟移植手術成功,足以見證台中慈濟醫院高水準的醫療技術,也是醫院重要的里程碑。」器官移植中心未來將朝全器官移植目標發展,用最好的醫療品質照護,服務需要的病人與家屬,提升存活率與術後照顧能力,翻轉病人的黑白人生,迎接多彩未來。
台中慈濟醫院器官移植中心期許未來能朝向心、肺、肝、胰、腎、小腸等,全器官移植目標發展。繪製/陳彥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