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跨院整合到跨界座談 分享共好《人醫心傳》256期

文/吳宜芳、楊金燕

三月八日「跨院區臨床服務與教學整合計畫」座談上,各院代表與會交流合作經驗與心得。前排由左而右依序為許權振副院長、郭漢崇副執行長、林俊龍執行長、林碧玉副總執行長、陳英和名譽院長、張耀仁副院長;後排由左而右依序為,江元宏主任、林于立主任、吳文田主任、蔡昇宗主任、丁大清主任、陳培榕副院長、潘永謙院長、許文林副院長、黃思誠副院長、趙有誠院長、鄭敬楓副院長、柯毓麟主任、李原傑主任、張恩庭主任、郭展延副研究員、喬麗華主祕。攝影/廖文聰

三月八日慈濟醫學年會多項跨院臨床整合計畫、特色醫療、外傷論壇、跨業交流等講座與座談,在慈濟大學各場地同步展開,讓與會者們收穫、歡喜滿滿。

大林慈院中醫部傷科陳韋任醫師主講「中藥結合運動對肌肉相關指標的影響」。攝影/廖文聰

「現代放射治療的最新尖端進展」座談上,放射治療專家群討論交流。攝影/廖文聰

大林慈院身心醫學科蔡瑞修醫師分享「Could Vegetarian Diet Prevent from Senile dementia in Taiwan?(在臺灣,素食飲食是否能預防阿茲海默症?)」。攝影/廖文聰

大林慈院骨科部脊椎外科楊昌蓁主任主講「慈悲的手術:脊椎內視鏡手術大林經驗分享」。攝影/詹進德

大林慈院解剖病理科曾志恩主任分享「Keeping Pace with the Molecular Evolution in Lung Cancer Pathology(跟上肺癌病理學的分子演化步伐)」。攝影/詹進德

花蓮慈院泌尿部內視鏡泌尿科張嘉峰主任分享「從基因變異性觀點討論間質性膀胱炎的病理機轉」。攝影/詹進德

花蓮慈院泌尿部泌尿腫瘤科江元宏主任分享「探討間質性膀胱炎的尿液生物標記:從發現到機器學習模型的未來展望」。攝影/詹進德

台北慈院泌尿科蔡曜州主任分享「Risk Factors for 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 in Taiwan: Focus on Carcinogenic Substance Exposure(臺灣上泌尿道尿路上皮癌的風險因子:聚焦致癌物質暴露)」。攝影/詹進德

台北慈院泌尿科蔡芳生醫師分享「Applications of Smart Medicine in Urology(智慧醫療在泌尿科的應用)」。攝影/詹進德

跨院區臨床科整合計畫

三月八日上午於慈濟大學和敬樓二樓第二研討室舉辦「跨院區臨床服務與教學整合計畫:113 年度成果報告」,出席鈞長有林碧玉副總執行長、林俊龍執行長、郭漢崇副執行長、陳英和名譽院長、趙有誠院長、潘永謙院長、許權振副院長、黃思誠副院長、張耀仁副院長、許文林副院長、喬麗華主祕、柯毓麟主任,聆聽由跨院區十九個科別的計畫主持人,以現場或線上進行簡報分享,就臨床服務及教學品質提升、專科醫師訓練評鑑、醫學生及PGY 訓練內容、四院合作發展方向及合作不同的層面,說明努力的成果及困境。

在座鈞長也提出多項問題及回饋,以期能提供各科醫師未來的方向,花蓮慈院陳英和名譽院長分享骨科準備專科考試的做法,可舉辦讀書會製作講義,但資源共享同時也要特別注意外流問題。而各科都面臨了人才流失的情況,待遇福利是一個因素,但塑造溫暖可學習的環境也同樣重要。

林執行長肯定同仁「在服務、教學及研究方面,都有很好的進展,我們繼續朝八院一家的方向去努力。雖然各家慈濟醫院遍布北中南東及偏遠地方,有一定難度,不過大家都想盡辦法克服,很感恩。」林副總期勉,「教育和醫療體系結合在一起,創造一個學術風氣豐厚的地方,藉由臨床科的整合,分享共好,讓慈濟的醫療特色被看見。」

在和敬一樓A109 舉辦的「外傷論壇」,外傷科醫師群與會交流。左四為台灣外傷醫學會謝奇勳理事長。攝影/詹進德

三月八日跨業交流座談上,邀請來自健康照護、傳播及企管等不同產業的慈濟大學傑出校友分享寶貴經驗。攝影/李玉如

外傷論壇
慈大校友跨業交流座談

「跨業交流座談:啟動夢想、共創未來」在大愛樓13 樓 L1303 舉行,由花蓮慈院護理部副主任王琬詳主持,邀請九位分別來自健康照護、傳播及企管顧問等產業的傑出校友,包括禾馨醫療營運長林思宏、瑞基海洋副總經理蕭育民、亞洲準譯營運長李定寰、馬雅資訊幕僚長黃崇益、商之器科技副總經理林珮貞、靜綻居家護理所負責人游雅婷、曾獲金鐘獎剪輯獎的導演潘信安、領導力企管顧問公司總經理王聖源、J&J 政府關係經理王楷皓來分享寶貴經驗。

慈濟大學校長劉怡均提到,近兩年上人不斷提醒,把校友找回來,「把情牽起來,校友跟大學的情、老師跟校友的情、學長姊跟學弟妹的情,牽起來。」希望透過校友分享,也讓學校師長及學弟妹更清楚如何跟世界接軌。副校長陳宗鷹則相信透過校友分享,大家可以更肯定並認同慈濟大學,他很高興自己的兒子也選擇就讀慈大醫學系。

在全臺已設立十七間診所的禾馨醫療營運長林思宏提到,創業首要在「創新」以及看到服務對象的需求。他透過影像及服務創新,且為了在醫師人力及產婦需求上取得平衡,採取廿四小時「團隊接生」讓產婦安心。如今臺北市有百分之三十至四十的新生兒是在禾馨出生,他也投身公益,創辦城武慈善基金會,服務更多花東偏鄉的孩童。

瑞基海洋副總經理蕭育民,特別懷念當年的慈誠爸爸。他分享了求職曾遭遇的挫折,如何在挫折中依然不改其志、勇敢跳脫舒適圈,且不設限的跨域學習而成為今日的自己。他曾在出差德國時碰到昔日職場客戶,客戶告訴他,「只有你在乎我們做的事」並協助他們解決困難,他認為這是他在慈大學到最寶貴的精神。

商之器科技副總經理林珮貞,穿著當年慈濟大學的外套、很有自信地走上舞臺,她笑說當年不愛制服,如今卻大改觀。她也曾在職場遇到挫折,但她認為低谷的挫折是上天送的禮物,只要學會蹲得夠低,接下來就有機會跳得高。領導力總經理王聖源及J&J 政府關係經理王楷皓都提到,不論人生或職場,「不斷學習」才是王道。

九位學長姊也不約而同地祝福學弟妹,有自信、不自我設限,學習看懂大環境的產業趨勢,「要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才能做得長久、有創意,且發光發熱!」

醫學系八六級、禾馨醫療營運長林思宏分享創業經驗。攝影/李玉如

公衛系八三級、馬雅資訊幕僚長黃崇益是第一屆學長。攝影/李玉如

護理系研究所一○二級、靜綻居家護理所負責人游雅婷。攝影/李玉如

公衛系八七級、領導力企管顧問公司王聖源總經理。攝影/李玉如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