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災大量傷患 在地守護

口述/吳珮瑜 玉里慈濟醫院加護病房副護理長

九一八地震當天,光是一早上,我跟一起上白班的華芸學姊,兩個人忙到寫護理紀錄時覺得「快吐了」,工作滿出來的那種感覺!因為是星期假日,急診室裡整個上午沒有「清零」過,一直有病人。到了下午,地震發生當下,同時間有三個病人,一位還坐在檢傷區檢傷,心想「又」開始搖晃了,剛搖的時候,直覺大概像前晚的餘震一樣,也應該跟早上差不多⋯⋯可能也跟剛剛差不多⋯⋯殊不知搖很久,讓我難得出現要跑出去的念頭,我起身想制止還在走來走去的陪病家屬,跟華芸學姊異口同聲地喊「不要再走了!會跌倒!」一手抓著檢傷中的病人,蹲在他旁邊叫他不要動。這時候,我看到急診室門口一排的石塊唰的掉下來,是外牆脫落。剎那間,我真的以為醫院要垮了。看著志晏副院長移動了兩、三步,也站不穩抓住病人的床。就這樣,副院長、華芸學姊跟我還有保全大哥,大家發現根本跑不了,乾脆一起定在原地。

IMG_5003_吳珮瑜副護理長_27ed0.jpg

玉里慈院每年例行舉辦大量傷患演練,吳珮瑜副護理長在演練時,除了執行傷患直接照護,也曾擔任傷區指揮、傷區觀察員等角色。攝影/張汶毓

地震後過沒多久,護理科雅萍主任進來急診室與值班的林志晏副院長討論可能會有大量傷患,副院長評估後立刻啟動大量傷患。幾分鐘後,一個阿伯就進來,因為他頭上被撞到有撕裂傷;相隔幾分鐘,在醫院附近擺市集的攤販被油鍋燙傷送進來,接著陸續有病人進來⋯⋯收到召回通知的醫護同仁也出現在急診室。

地震後兩個小時內連續處理了三十幾位病人,忙到沒有注意幾點了,只記得在天色漸黑的時候,送進來一個傷口面積比較大的妹妹,她才剛下救護車正好又發生一個很大的餘震,急診車道上的碎塊才剛清除掉,深怕又再剝落,這個時候只能安撫病人也順便安撫自己繼續處理。

其實傷患一直進來急診的時候,還是持續發生大大小小的餘震,但是病人很多,無法去考慮自己要不要跑出去這件事,當下就是只想趕快把手上的病人傷勢處理好。

回過神來,已經是晚上八點多,急診室裡的人潮稍微緩和下來,白班的這才有時間寫護理紀錄。這是第一次遇到因天災導致的大量傷患,而且還是在我來急診室輪班的時候。

雖然大量傷患演練行之有年,這次一發生地震,同樣白班的夥伴華芸學姊很資深,清楚自己要做什麼,所以當下我們就很有默契的分工,第一個判斷是請急診外科醫師林副院長評估是否要啟動大量傷患,而這次才剛啟動,病人就到了。

每年在參與院內例行性的急診大量傷患演練,我都是被召回支援的角色,後來接受大量傷患、DMAT 訓練課程後,在院內演練也開始增加除了傷患直接照護外,包含傷區 Leader、傷區觀察員角色,也從中學習如何解決問題,所以在這次大量傷患除了直接照顧病人外,在初期也依照 HICS(醫院事件應變及指揮系統)架構的任務編制執行工作,後面也回來支援的同仁、外院支援人員一起完成傷患的照顧,所以感覺不是太陌生。

因為我們身處在一個醫療資源不是那麼豐裕的鄉下地方,也就只有兩家醫院有急診室可以處理車禍跟大量傷患,所以我覺得我們醫院不論從以前到現在都很重要,發揮很大的功能,讓病人多一個選擇,不一定要跑到六、七十公里以外的醫院才能夠救治。(採訪整理/張汶毓)

S__373669936_曾慶方拍攝_04746.jpg

吳珮瑜副護理長(左一)表示,九一八地震是她第一次遇到天災導致的大量傷患。攝影/曾慶方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