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守護 腎迎新生 台北慈濟醫院腎臟移植長情陪伴《人醫心傳》247期

文/鄭冉曦、廖唯晴

腎友邱先生歷經十五年的等待,在二○二四年四月接受腎臟移植手術。術後台北慈院泌尿科游智欽醫師(右)帶領跨科團隊合作照護。圖為進行傷口拆線與檢查。攝影/范宇宏

醫療團隊透過跨團隊合作照護會議,針對邱先生術後照護進行討論與安排。左二為游智欽醫師。攝影/沈雅琳

六十四歲的邱先生患有先天性遺傳疾病「多囊腎」,一直都有在他院接受健康檢查追蹤。由於從事財務金融業且身兼大學教授,忙碌的工作讓他的生活飲食並不固定,導致腎臟負荷過重,經常出現後腰疼痛、尿道感染、四肢腫脹等不適而困擾不已。二○○九年邱先生來到台北慈濟醫院接受進一步的評估,經檢查發現,雙側腎臟囊腫已經占去大部分正常腎臟組織,已經出現腎衰竭的情形,因此自二月起開始接受血液透析,並在同年八月開始等待器官移植。

初始,他對於接受血液透析十分坦然,想說正好可藉著每週三次的透析時間轉移生活重心,暫時放下工作好好休息。但世事難料,多年前邱先生經歷重大車禍住院,後來又因肝臟感染休克,在加護病房治療長達三個月,一度徘徊生死關頭,這讓他覺得生命似乎被黑夜籠罩,怎麼也看不見盡頭。還好生性樂觀的他,秉持對生命的熱愛,很快轉念重拾信心,開始健康飲食、定期運動,並積極配合移植追蹤門診檢查。

器官移植協調護理師楊惠婷與孫樹華關心恢復狀況。攝影/鄭冉曦

十五年的等待和希望

終於,二○二四年四月十一日因緣具足,邱先生在前一天帶著家人回彰化祖厝掃墓的回程路上,接到器官捐贈移植協調護理師楊惠婷的來電,得知有捐贈者的腎臟與自己配對成功,一行人便馬不停蹄地來到急診室進行最後的評估,最終確定能夠接受移植。十五年的等待,在這一刻迎來希望,邱先生坦言:「當下心情十分複雜,等了十五年,在海外工作的兩個兒子此時又恰好都在臺灣陪伴,很感恩自己有這分因緣。但同時也在思考該如何延續捐贈者的愛,以及能夠如何安慰捐贈者家屬,幾乎一整個晚上都無法入眠。」

邱先生的移植手術由泌尿科游智欽醫師進行,是本院第六十例移植個案。特別的是,一般腎臟移植手術是將新腎種植在病人右下腹,但由於邱先生右腎腫脹程度較大,因此游醫師選擇將腎臟種植在左下腹,雖然手術難度提升,但也保障邱先生擁有良好的預後。游智欽醫師說明:「一般腎臟移植會將新腎種植在病人右側,操作上較為順手,但因為邱先生右側已經沒有空間容納,所以選擇在左側種植。手術難度雖然增加,但執行方式並無不同,同樣是將腎動脈、腎靜脈連接至新的腎臟,再將輸尿管連接到膀胱,讓新腎恢復功能。」

術後隔日邱先生順利拔管,排尿量也達到一百西西,後續抽血檢查也發現肌酸酐從之前過高的十毫米汞柱(mg/dL) 降至二點三毫米汞柱(mg/dL)(正常男性為一點三)。而游智欽醫師每天都會前往病房關懷,仔細叮囑邱先生要保護傷口、多多喝水,偶爾也會陪他閒談,邱先生笑著說:「游醫師不僅醫術精湛,對病人更是非常關心,提醒許多照顧細節,真的是我生命的貴人。」邱太太也感恩表示:「多年前先生因為重大傷病來到台北慈濟醫院治療,醫療團隊的溫暖以及上人的法語深深安定我的心,也讓我決定加入慈濟,培訓成為慈濟委員,希望能夠跟著上人的腳步付出所能。很感恩有台北慈濟醫院,讓我的先生度過一次又一次的難關,甚至等到移植的機會,我們一定會讓捐贈者的大愛用不一樣的方式發揚出去。」

四月十七日,以游醫師主導的跨團隊合作照護會議上,藥師、營養師、器官捐贈移植協調護理師、護理師共同針對邱先生術後狀況進行討論,希望邱先生出院後肌酸酐能降為正常值,並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醫療照護團隊也在邱先生出院前夕,進行拆線換藥及藥物、飲食衛教,由於邱先生在術前服用高濃度類固醇的關係,血壓、血糖有偏高情形,陳怡秀藥師透過藥物協助調整,並再再提醒一定要多喝水加強代謝;王姵棋營養師也提出飲食攝取的注意事項,提醒邱先生務必避免生食以及各式補品,預防腎臟出現發炎或排斥。

四月十八日台北慈濟醫院為第六十例腎臟移植個案邱先生舉行祝福會。攝影/范宇宏

大愛相續 無限感恩

祝福會前夕,腎臟透析團隊也特別前往病房關懷,邱先生感恩團隊在過去十五年的照顧,說道:「因為有你們,我才能夠等到這一天,一定一定保護好這得來不易的腎臟,不辜負大家的用心。」

四月十八日在腎臟透析團隊的陪伴下,邱先生緩步進入祝福會現場。台北慈院趙有誠院長首先代表團隊送上誠摯祝福:「看到邱先生手術順利且術後狀態良好是醫療團隊最歡喜的事情,祝福未來能夠身體健康!」張耀仁副院長也恭喜邱先生即將迎來嶄新人生,同時也分享上人法語,期待眾人都能夠發揮良能。游智欽醫師、腎臟透析中心郭克林主任、腎臟內科吳哲熊醫師也紛紛獻上祝福,希望邱先生未來平平安安,將捐贈者的大愛延續下去!

會中邱先生讚歎台北慈濟醫院在趙有誠院長的帶領下,不僅醫療技術持續進步,帶給病人的溫暖也不曾減少分毫,相信醫院未來一定會成為全臺乃至全亞洲最優質的醫學中心,造福更多來院病人。同時他也發願,自己也能夠像醫療團隊一樣,用自己的能力做更多利益眾生的事情,讓愛在世間不斷循環。

在台北慈院洗腎十年的丁先生於二○二四年四月接受腎臟移植手術。術後一般外科李朝樹醫師巡房關懷。攝影/盧義泓

術後照護,范文馨護理長悉心換藥。攝影/盧義泓

出院前,王姵棋營養師飲食衛教,提醒必須吃全熟食物,以免感染。攝影/傅長新

十年盼來得之不易的因緣

另一位腎友的故事也接棒來鼓舞著移植團隊。「丁先生您好,我這裡是台北慈濟醫院器官移植小組。您有配對到一顆腎臟,方便現在來台北慈濟醫院進一步檢查嗎?」楊惠婷器官捐贈協調護理師通話的對象是年僅四十二歲的丁先生,他是台北慈院的腎友,接到電話時,人正在院內洗腎。楊惠婷器捐協調師立刻來到腎臟透析中心,向病人說明器官移植的流程並安排詳細檢查,在這一刻,丁先生的人生迎來了嶄新的扉頁。

丁先生是工程師,緩緩說起十年前雖然血壓高,但肌酸酐是在正常範圍內,所以並沒有多加留意,可是半年後突然視線不清,像被什麼東西遮住一樣,便去眼科檢查,結果發現是血管增生的黃斑部病變。因為醫師懷疑是糖尿病造成的,丁先生便到某醫學中心的新陳代謝科就醫,最後檢查出腎臟病,住院治療了一個月,也被告知必須終生洗腎的噩耗。

「當下覺得怎麼會這樣,很難相信,這一洗就是要洗一輩子,所以也排了換腎。」丁先生說。考量台北慈濟醫院離公司近,他來到這裡,成了長期腎友,這十年來,雖然曾經接過電話說可能有移植的機會,但最後的順位都不是自己,所以心情已從起起伏伏變成了習慣。接到楊惠婷器捐協調護理師的電話時,他是既期待又害怕,血壓更是緊張到居高不下。

移植手術由一般外科李朝樹醫師主刀。術後丁先生住進外科加護病房,一週後才轉到一般外科病房。李朝樹醫師說明:「手術方式沒有特別,但是新的腎臟取用時要暫停血流,用器官保存液保存,待手術完成才重新在新的身體開始血流循環,所以每個人恢復的時間不一樣。初期要密切監控病人的尿量,予以調整。」而新腎臟在新主人的身上運作得相當好,手術隔天尿量就多達五、六千毫升,在醫護團隊的用心照顧下,一個星期後丁先生轉回普通病房接受照顧。

在眾人的見證下,切下慶祝重生的蛋糕。趙有誠院長(中)與張耀仁副院長(左)代表醫療團隊寄語祝福。

丁先生手寫卡片,謝謝器捐者的大愛。攝影/楊惠婷

團隊無盡祝福 知福惜福再造福

四月二十四日丁先生出院的前一天,趙有誠院長、張耀仁副院長以及移植醫護團隊、腎臟透析團隊都來到病房會議室為丁先生舉辦出院祝福會。

趙有誠院長祝福說到:「很高興丁先生的人生重新開始,醫療同仁也圓滿了大愛捐者的心願。看到丁先生在術後第一天就有這麼多尿液出來,表示這個腎臟運作得非常好,非常健康是可以預期的。出院前,我們把所有祝福帶給你,未來有健康的身體就要多做利益社會、利益健康的事情,一起加入茹素行列。」張耀仁副院長也提到,洗腎的日子很辛苦,要好好珍惜得來不易的器官,台北慈院會繼續努力,幫助器官衰竭的病人重獲新生。

腎臟透析中心黃瑞玲護理長同樣開心祝福:「丁先生是個很好的病人,所以聽到他能夠換腎,醫護團隊跟血液透析的病人都很開心,祝福他可以越來越好。」

醫護團隊齊聲唱出<無量壽福>,切下蛋糕,祝福丁先生可以帶著新腎臟跟器捐者的大愛活出精采人生。而丁先生則是送上花束,感恩醫護團隊的照顧以及器捐者的愛,提到如果有機會,他也想要延續這分愛,捐出他可以捐的組織或器官,造福有需要的人。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