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有超過一萬名器官衰竭病人在等待器官捐贈,每年的六月十九日為「器官捐贈紀念日」,慈濟醫院於六月分陸續舉辦「心聲.新生」響應宣導活動⋯⋯
文/廖唯晴、卓冠伶、黃思齊、江珮如
台北慈濟醫院於二○二四年六月二十日舉辦「心聲˙新生」響應器官捐贈宣導活動,加深民眾對器官捐贈的認識。攝影/范宇宏
張耀仁副院長期待藉此活動讓更多人認識器官捐贈,讓器官衰竭的病人有機會翻轉成彩色人生。攝影/范宇宏
民眾踴躍參加闖關活動,並現場簽署器官捐贈同意書。攝影/范宇宏
臺北
六月二十日,台北慈濟醫院活動現場,邀請眼角膜捐贈者的家屬以及受贈者蒞臨,分享當時的心路歷程。四十歲出頭的湯先生自幼就經常心臟疼痛,四年前因突然心臟停止昏倒被送到台北慈濟醫院,雖救回一命,但心臟已衰竭需登記心臟移植,在兩百二十五天的等待中得到八次移植比對機會,直到第九次配對成功接受手術後,重獲新生。湯先生感謝捐者與家屬的大愛,也現身呼籲民眾踴躍簽署器官捐贈,讓已經無用的器官傳給需要的人。
生命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器官捐贈宣導活動圓滿落幕,在更多人認識器官捐贈意涵的同時,也讓更多衰竭病人有機會重啟人生,讓愛延續。
三義慈濟中醫醫院首次舉辦器捐宣導,在大廳設置器官捐贈簽卡站,提供即時諮詢服務。攝影/卓冠伶
三義慈濟中醫醫院院長葉家舟(左)簽署器捐卡,以行動呼籲大眾加入器捐行列。攝影/卓冠伶
吳先生(中)曾罹患肺腺癌,希望能決定自己的生命,別讓家人承受做決定的壓力。攝影/賴佩妤
劉小姐特地來參與植栽活動,希望在必要時身體有用的部分都能拯救他人的生命。攝影/卓冠伶
三義
三義慈濟中醫醫院於六月十三日首次舉辦器官捐贈宣導,由台中慈濟醫院協辦,推廣器官捐贈外,也紀念每位捐贈者的無私奉獻。三義慈濟中醫醫院院長葉家舟率先簽下器捐卡,以行動呼籲加入器捐行列,並帶領大眾種下左手香植栽,象徵善的循環,讓愛生生不息。
器捐協調師陳琬琪表示,三義鄉人口高齡化結構,諮詢預立醫療與預立安寧緩和醫療的比例相對較高,但器官捐贈的觀念仍趨於保守。
左手香的花語代表幸福,葉家舟院長率領大眾種下左手香植栽,象徵善的循環,透過大家共同努力,讓植物成長茁壯、生生不息,如同器官捐贈的理念,讓愛心永續傳遞。醫院附近居民劉小姐特地來參與植栽活動,覺得推廣器捐觀念很有意義,早已簽過器捐同意書的她,這次是來簽大體捐贈,希望在必要時身體有用的部分都能拯救他人的生命。
看診的蔡小姐特地到諮詢站詢問:「得過癌症也能捐器官嗎?」她多年前罹患卵巢癌,誤以為癌症病人無法捐贈,透過社工師解說後簽下器捐同意書,表明自己能捐的器官通通都要捐出。吳先生曾罹患肺腺癌,也毫不猶豫簽下器官捐贈與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書,他認為人生無常,希望能決定自己的生命,別讓家人承受做決定的壓力。
台中慈濟醫院自七月一日起在大廳設置器官捐贈簽卡站,提供「器官捐贈」、「大體捐贈」及「預立醫療決定」等簽署意願諮詢。圖/器官捐贈中心提供
李小姐(左)透過社工師解說,明白簽署捐贈意願並不難,並帶回所有同意書與家人討論。攝影/卓冠伶
鄭紹彬主任(右一)代表醫院致贈花束給捐贈者家屬黃太太(右二)及其兩位女兒,表達深深的敬意。攝影/卓冠伶
臺中
人無法決定生命的長度,但可以決定生命的寬度。台中慈濟醫院七月一日舉辦器官捐贈宣導週活動,提高社會大眾對器官捐贈的認識與支持,推動珍惜與尊重生命的理念。活動中邀請捐贈大腦的漸凍人黃鼎承的太太與女兒,分享他們面對器官捐贈的心路歷程,鼓勵大家拓展生命的寬度。
器官移植中心主任鄭紹彬引用證嚴法師法語「人生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感恩器官捐贈者與家屬的無私大愛。他強調,醫學發展至今,當外科手術竭盡所能仍無法恢復器官功能時,「移植」成為延續生命的唯一希望。他補充,捐贈器官人數遠不及等待器官的人數,儘管台中慈濟醫院擁有優秀的移植手術團隊,但器官捐贈來源仍是最大的挑戰。
黃鼎承的太太表示,雖然捐贈決定很艱難,但想到捐出的腦組織可以提供醫學研究,幫助更多其他腦神經罕見疾病的病人與家庭,家人們都感到無比欣慰。
活動現場設有看板列出常見的器官捐贈迷思,並以有獎徵答吸引大眾參與。李小姐一直有捐贈器官或大體的意願,卻苦於沒有諮詢管道遲遲未簽署,今日來院看診路過簽卡站立即來諮詢,由社工師仔細解說。另一位邱小姐以為簽署大體捐贈意願後就無法再簽器官捐贈同意書,經社工師解釋後才明白,兩者並不衝突。
剛好來就醫的謝小姐是活動第一天第一位簽署器捐意願卡的民眾,希望能為自己的人生做主,也圓滿想幫助人的心願。攝影/黃思齊
花蓮慈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陳言丞代表團隊感謝所有的器官捐贈者及家屬。攝影/黃思齊
花蓮慈院器官移植中心團隊在進行門診、手術等臨床業務前,拍照打卡響應器官捐贈簽卡宣導活動。攝影/黃思齊
花蓮
花蓮慈濟醫院器官移植中心於六月十八日至二十一日,一連四天在花蓮慈濟醫院大廳舉辦二○二四年東區器官捐贈宣導簽卡活動。
花蓮慈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陳言丞特別代表團隊感謝每位器官捐贈者及家屬,「宣導器官捐贈是因為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讓大家接受到正確的訊息,在面對生命無常的時候,能夠知道我們還有選擇,選擇能延續生命的機會。」
包含花蓮慈院院長林欣榮在內,許多醫護人員都在門診、開刀及臨床業務開始之前,拍照打卡響應。而在門診大廳簽署器官捐贈意願書的現場,也吸引了許多就醫民眾前來了解,謝小姐是當天第一位簽署器捐意願卡的民眾,她說之前就在電視及網路上看過器官捐贈的事情,想著如果有機會也想要在最後一刻能幫助到別人,開心地簽下器捐意願卡。
「我好像有簽過器官捐贈意願卡,可是卡片不見了,怎麼辦?要重新簽一張嗎?」宣導團隊說明,民眾可以撥打電話向「衛生福利部預立醫療決定、安寧緩和醫療及器官捐贈意願資料處理小組」查詢,或者用手機下載「健保快易通APP」,點閱「健康存摺」選項,其中的「個人紀錄」就包含了「器捐或安寧緩和醫療意願」的欄位,民眾可以直接在手機上查詢個人的意願註記狀況。
大林慈濟醫院推廣器官捐贈不遺餘力。攝影/江珮如
接受肝移植的顏先生,去年發現肝臟惡性腫瘤,換肝後才挽回一命。他感恩大林慈濟移植團隊用心照護,更謝謝捐贈者的大愛,今天才有這個機會站在這裡。攝影/江珮如
左起大林慈濟醫院范文林醫師、尹文耀醫師、陳金城副院長、肝移植病友顏先生、大林鎮公所主祕陳建宏等人共同宣導器官捐贈。攝影/江珮如
現場各攤位參與民眾相當踴躍。攝影/江珮如
大林
大林慈濟醫院六月十九日在醫院大廳舉辦「心聲‧ 新生(New Life, Send from My Heart)」推廣活動,同時擴大推動「器捐聲紋卡」,共同響應器官捐贈宣導月。現場由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陳金城、移植外科主任尹文耀、外科加護病房主任范文林共同參與,大林鎮公所主任祕書陳建宏也蒞臨共襄盛舉,上午宣導活動吸引近三百人參與闖關活動,二十九人簽署器官捐贈,四十九人簽署安寧意願,場面熱鬧。
接受肝移植的六十六歲顏先生,去年發現肝臟惡性腫瘤,持續在內科追蹤和治療,後續因B 肝及嚴重肝硬化引發腹水,出現晚期肝硬化常見的併發症,造成呼吸困難、臍疝氣,同時引發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換肝之後才挽回一命。他說,感恩大林慈濟移植團隊用心照護,更謝謝捐贈者的大愛,今天才有這個機會站在這裡,如今已獲得康復,期許自己將生命發光發熱,造福社會。
活動現場除了有器官捐贈及預立安寧意願簽署攤位,另有設置四個闖關攤位,以有獎徵答、遊戲活動等方式進行器官捐贈宣導。
斗六慈濟醫院簡瑞騰院長(著白袍)帶領宣導。圖/斗六慈院社服室社工組提供
宣導活動透過心願便利貼,讓民眾自由表達對於生命終點的看法。
斗六
斗六慈濟醫院從六月初就陸續在臉書粉絲專頁介紹器官捐贈相關資訊,於六月二十日舉辦器官捐贈宣導活動,此外,也宣導安寧緩和醫療及預立醫療決定,鼓勵民眾與家人討論,期許當意外來臨時家人能尊重自己的想法,達成對善終的期待,也歡迎有興趣的民眾共襄盛舉。
「急轉直下的病程,開啟了一年半的心臟移植等待期,隨時緊抓著手機,也象徵著對於一線生機的寄託⋯⋯」、「第四次手術後三個月,病情再次惡化,必須裝上葉克膜維生⋯⋯」、「再次張開眼看著規律的心電圖,才意識到自己已完成了移植手術,長期的焦慮感轉化為開心的淚水傾瀉而出⋯⋯」這是器官捐贈受贈者何天陽的故事,期許自己過往等待移植的心路歷程,能給予仍在等待器官移植的人一些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