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冉曦、廖唯晴、張家慈
4.12 經行‧心靈的故鄉
台北慈濟醫院於二○二五年迎來二十周年,於四月十二日展開慶祝的第一場活動,回到心靈的故鄉。
四月十二日,趙有誠院長帶領同仁、員眷與志工共一百一十八人回到花蓮靜思精舍參與經行,隨著莊嚴佛號聲,眾人收攝身心、專注當下,以虔誠的心祈願四大調和,世界無災無難。
4.20 義診‧走入平溪挹注愛
平溪是新北市人口最少的區,也是臺灣最老的鄉鎮。四月二十日,台北慈濟醫院舉辦平溪擴大義診,趙有誠院長帶領徐榮源、黃思誠、張恒嘉、鄭敬楓四位副院長和醫護團隊、眷屬共五十八人,與慈濟人醫會一同在平溪活動中心進行定點看診與往診,共服務一百五十七位鄉親。
一大清早,參與義診的同仁及眷屬已在醫院大廳集合。趙有誠院長叮嚀指出:「感恩大家布施假日時間一起到平溪關懷訪視,大家代表的是台北慈濟醫院,要記得配合人醫會夥伴的安排,以及看到老人家應有的禮貌,要將他人的痛苦或孤獨記在心中,展現愛與真誠。同時也要注意安全,祝福平安圓滿。」
來到平溪活動中心,北區人醫會召集人徐榮源副院長表示:「感恩每次辦義診活動都有相關團隊事前數次的籌備,也感恩有這麼善的平臺能讓大家一起學習,期許可以接引更多菩薩一起見苦知福、認識慈濟,而台北慈濟醫院會一直作人醫會的後盾。感恩大家、祝福大家。」
人醫會隊長張治球醫師則是帶領團隊一同大聲地祝福台北慈濟醫院二十歲生日快樂,提到:「今日恰逢媽祖生日繞境,醫護將與媽祖一起帶給鄉親幸福快樂的感覺。」
愛與祝福傳遞 守護老寶貝
祈禱過後,眾人分作十四條動線,開始一個上午的義診、往診服務。
「阿嬤好!」趙有誠院長到葉游阿嬤家,阿嬤從房間走出來,大家不禁讚歎「完全看不出一百零三歲了耶!」
阿嬤告訴趙院長,自己只要一天吃一次三高藥,其他沒有不舒服,讓大家驚訝不已,直問養生祕訣。醫護團隊笑著拿出上人祝福的禮物,趙院長祝阿嬤身體健康直到兩百歲,繼續耳聰目明,可以一直出來做典範給大家看。
或許平溪地處偏鄉,在地人心寬念存,所以特別長壽。第二位拜訪的一樣是百歲人瑞。林葉阿嬤一百歲,平日獨居自己煮三餐,雖然重聽很嚴重,最近記憶力不好,可是走起路來還是相當穩。
兒子看到醫療團隊趁機說道:「她每次藥拿回來都不吃,只有感冒那幾天吃一下而已。」趙院長幽默地說:「阿嬤這樣子活到一百歲,我們也不好說什麼。」惹得大伙哄堂大笑。林葉阿嬤雖然聽不清楚,但還是精神奕奕地坐在一旁。一席人閒話家常,離開前醫護團隊齊唱〈無量壽福〉,祝福阿嬤繼續身體健康。
回到活動中心,正好有幾名患者需要內科醫師看診,趙有誠院長便接手協助病人。腸胃問題、氣喘問題、心臟問題,趙院長仔細地聆聽鄉親遇到的困擾,予以居家衛教。有一位女士告訴院長:「我的心跳一直很快,有在吃心臟的藥。」院長立刻協助脈搏測量,詢問是否有甲狀腺疾病,但病人說不上來自己的狀況及用哪一種藥,於是人醫會的護理師將她的症狀記錄下來,請當地師姊追蹤關懷,院長則是耐心告訴她:「有時間可以到台北慈濟醫院做詳盡的檢查,找出病因,維持健康。」
與趙院長在同一線跟診的洪佩菁護理長分享:「過往義診經驗,長輩可能都要臥床,卻沒想到這次拜訪的百歲人瑞居然能夠自己緩緩走出來、身體看起來很康健,內心真的非常開心。也很感恩社區據點與人醫會師兄姊定期的關懷,讓我們有機會來服務。」
「讓我們歡迎今天的女主角!」眾人立即回以熱烈掌聲,迎接今年一百零七歲的阿省奶奶。徐榮源副院長輕輕握住奶奶的手,一邊確認握力,一邊向奶奶的兒子確認平時的健康狀況。社區暨長照服務部李孟蓉副主任則蹲下身檢視奶奶小腿的肌肉以及是否有傷口,並向一旁的兒媳詢問三餐作息是否正常。
「很好!很好!」確認奶奶身體健朗,徐榮源副院長連連讚歎,雖然阿省奶奶不太聽得清人說話,卻好似能感受周圍人的心情,露出燦爛的笑容,點點頭回應。隨行的人醫會人員及志工圍在身側,時不時逗得奶奶眉開眼笑。在出發前往下一站前,團隊獻唱〈無量壽福〉祝福老人家身體安康,福壽綿延。
緊接著,走過蜿蜒小徑,有位滿頭銀髮的奶奶坐在家門口,正一片一片清洗著菜葉。原來這是今年將滿九十九歲的桂花奶奶,她一見到眾人便趕忙想起身迎接,徐榮源副院長隨即攙扶至旁邊的椅子坐著。經過鄰居熱情介紹,眾人才知道這些都是桂花奶奶自己種植採摘,可或許是年紀漸長,桂花奶奶身體總有些痠痛的老毛病,加上有痛風情形,中醫部吳炫璋主任隨即上前關懷。
「奶奶,我之前有來看過你,還記得嗎?」原來中醫部吳炫璋主任過去便曾到家中為奶奶針灸,聽到熟悉的聲音,桂花奶奶忙指出身體不適的地方,吳主任一一貼上藥布後,轉頭跟陪伴的小女兒說:「每週三下午,台北慈濟醫院都會有中醫師在平溪衛生所義診,如果有需要進一步的協助,可以去那裡找我們的醫師哦。」擔心奶奶來往不方便,吳炫璋主任同一時間也將資訊傳給中醫偏鄉義診、往診的負責人廖振凱醫師了解,讓廖醫師日後往診時可以多加注意。最後,一行人歡喜合影,讓桂花奶奶開心不已,更不斷祝福大家都能「身體健康呷百二!」
黃思誠副院長、張恒嘉副院長與鄭敬楓副院長也個別帶領團隊前往各線,關心長者健康,並致贈結緣品,傳遞上人的祝福。
定點服務 發揮良能
在平溪活動中心,同時安排失智長者的記憶課程,此外,也有眼科醫師、中醫師的駐診服務。到眼科求診的民眾以乾眼症、白內障居多,眼科謝繡卉醫師仔細地替鄉親檢查,她說:「乾眼症要記得一天早晚各一次熱敷,而白內障要避免陽光曝晒,如果視力真的不夠用,還是要到大醫院檢查,看看是不是需要開刀。」跟診的梁啟原護理師則是提到,義診的設備雖然沒有醫院新穎,但是付出的心境不同,來到這裡心情放鬆,可以付出的感覺相當好。
而對老年人來說,中醫也是他們非常需要的科別。在地長者年輕時都以粗工工作為主,因此許多人有關節退化的問題,隨著年事增長,更伴隨睡眠障礙。中醫部許雅婷醫師協助針灸痠痛部位,需要的患者也會協助開立藥物。她提及:「很高興有機會來這裡看到不一樣的就醫族群,參與付出。」
圓緣時刻,兒科部趙露露主任帶著未來立志想當醫師的姪子分享,她表示,以前覺得往診關懷的多是長者,兒科醫師似乎無用武之地,但幾次參與後發現,或許長輩們最需要的是溫言暖語的膚慰,短短的相處對他們而言就是最歡喜的,這次帶著姪子參加,就是希望讓他了解,醫師不僅僅是坐在診間,更要把握因緣走進社會去關懷走不出來的病人。中醫部徐培珊醫師提到:「很感恩人醫會以及訪視志工平時與案家愛的存款,對我來說是很幸福的體驗與學習。」
神經科鄭筑方臨床研究醫師此次負責為長輩進行失智量表評估,她分享,不同於往診,這次的工作需要與長輩進行比較細節的對談,在自身臺語並不是那麼流暢的情況下,會需要花費較多時間,日後一定更加精進,繼續發揮良能。帶著妻女參與活動的影像醫學部放射科周嘉豪組長則是感恩此次義診,讓他們有機會走進偏鄉,守護民眾健康。
4.21 慈濟59經行祈福
喜逢慈濟五十九周年,四月二十一日,趙有誠院長帶領院部主管同仁及志工共七百五十五人,於院前廣場舉行經行祈福,虔誠禮佛,唱誦佛號,祈禱天下無災無難。接著,志工早會四大志業連線,感恩上人的帶領,未來將堅心定念,以佛法入心入行。
5.3 院慶學術發表現跨域研究成果
五月三日「20 周年院慶學術成果發表會」,由台北慈院與中央大學進行策略聯盟合作計畫之醫療人員展開發表,同時邀請中央研究院創服育成專題中心執行長楊瑞彬教授、中央大學阮啟弘副校長及生醫理工學院王健家院長蒞臨指導,分享研究成果,彼此交流跨域創新思維與實務經驗。
台北慈濟醫院與中央大學長期合作,於二○二○年七月一日簽署「學術合作協議書」,並在二○二二年七月十九日共同簽立「策略聯盟合作計畫」,雙方在原有合作基礎上,強化人才培育與前瞻性研究,計畫至今邁入第三期。此次成果發表會內容多元,聚焦於癌症、中草藥應用、行為認知科學與智慧醫療在頭頸癌患者轉移評估與中醫古籍查找歸納訓用等多項臨床與基礎研究,展現策略聯盟的實質成果。
鄭敬楓副院長致詞表示:「台北慈濟醫院即將邁入二十周年,從起初在醫療領域的持續精進,到醫學研究的戮力推展,讓醫院於去年升格為醫學中心。很感恩能夠與中央大學達成長期合作,並在各位老師的指導下有第三階段的成果發表,期待今日彼此有更多的交流。」
阮啟弘副校長提到,今日共有八個計畫發表,亦展現許多嶄新的研究成果,非常感謝能和台北慈濟醫院如此堅實的臨床團隊互通有無、相互整合,增長基礎研究的知識,也對臨床研究提供助益。而雙方共同的目標,就是以臨床科學的知識幫助需要的病人,因此將持續推進落地實行,期待能有更多的火花。
隨後,成果發表會正式展開,八組團隊分作上、下半場,依序分享研究成果,現場與會者亦給予基礎及臨床研究經驗回饋,展現跨域協作的可貴性。
楊瑞彬教授首先分享團隊對SCUBE 蛋白家族的研究成果。這類蛋白原本發現於內皮細胞,在人體與多種動物中皆有存在,主要包括SCUBE1、SCUBE2 與SCUBE3。他指出,SCUBE2 在缺氧環境下表現上升,能促進血管新生,以其為標靶或許有機會成為治療增生性血管病變之嶄新策略。此外,他也分享SCUBE1 在白血病研究中的新進展,目前已申請相關治療抗體的專利,可望發展為具臨床應用潛力的新療法。
緊接著,鄭敬楓副院長以「合成丹蔘化合物在前列腺癌細胞中誘導G1 期細胞週期停滯,並減少腫瘤細胞轉移和侵襲」為題,探討天然及合成的丹參化合物(Synthetic Danshen Compound, SDC)對三種不同前列腺癌細胞的影響。結果發現SDC 能有效抑制前列腺癌細胞,同時藉由褐化作用,改變周圍脂肪組織的能量代謝模式,有助於改善腫瘤微環境,進一步抑制癌細胞的生長與擴散。
而牙科部許博智主任與生醫科學與工程學系許藝瓊副教授展開「AI 整合斷層掃描影像、臨床資料與血液循環腫瘤細胞於頭頸癌個體化診斷和治療優化」研究。其指出,頭頸部鱗狀細胞癌(HNSCC)是一種侵襲性極高的惡性腫瘤,容易復發或轉移,整體存活率的改善有限,亟需透過血液、腫瘤組織、尿液等預後生物標誌物追蹤。因此團隊將EpAb3-5 專一性抗體應用於循環腫瘤細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 CTCs)檢測,更及時標記血液中循環的癌細胞,並建立AI 整合資料庫,幫助醫療團隊進行個別化治療評估與追蹤,為HNSCC 患者提供更具前瞻性的治療藍圖。
除上述發表外,尚有兒童復健中心、身心醫學科、臨床病理科、神經科及腎臟內科醫師進行成果說明。
半日的活動圓滿落幕,經由此次發表會,眾人檢視階段性研究成果,未來,台北慈濟醫院也將持續促進與中央大學的院校合作,推進八項計畫的落地實行,以造福更多有需要的患者。
5.8 表揚資深優良典範
五月八日舉辦二十周年院慶頒獎典禮,由趙有誠院長帶領院部主管,公開表揚優良同仁、資深同仁、資深志工與院慶徵文比賽等受獎者,眾人齊聚國際會議廳,共同給予祝福和感恩。
司儀由腎臟透析中心郭克林主任及兒科部蔡文心醫師擔任,並以〈二十周年台北慈濟醫院大藏經〉影片,為典禮揭開序幕。珍貴的歷史畫面,呈現了上人建院初心,慈示:「我們應該要用佛心, 用菩薩的志願, 為普天地蒼生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上人對於防震建築的堅持、建院前的困難、建院時的含辛茹苦,至正式啟業,升格醫學中心,步步為營,一步一腳印,深刻的人文醫療故事,透過畫面放映,二十周年來的吉光片羽,點滴歲月,經典里程碑,盡收眼簾,深烙心底。
資深優良典範受獎者共計五百三十一位,分別為十位研究成果傑出獎、二十四位優良護理師獎、四十五位優良員工獎及三百五十九位資深同仁獎;此外,還有七十位資深醫療志工獎、二十三位「愛在北慈」徵文比賽獲獎者。
堅守崗位 恆守初心
典禮播放志工身影影片,頒發資深醫療志工獎。台北慈濟醫院總有一群每日堅守崗位,默默付出,無私奉獻的志工菩薩,給予來院病人協助及膚慰,營造愛與溫暖的人文醫療環境。
高齡近八十五歲的李節子師姊,從花蓮慈濟醫院到台北慈濟醫院,投入醫療志工近四十年,亦為醫療志工領隊,扛起責任,帶領志工們前行。她分享:「在醫院能看到人生百態,生的喜悅,老的無奈,病的痛苦,死的悲哀,能警惕我把握當下,珍惜擁有,這便是我服務至今的動力。」李節子師姊堅持上人「做,就對了!」的精神,至今,她皆不參與任何長期海外度假的邀約,全心全意擔任醫療志工,堅守崗位,從不缺席。
在十五樓病房擔任醫療志工的八十一歲潘廖葉師姊,亦於花蓮慈院時就跟隨上人的腳步,帶著人文醫療的愛膚慰病人,給予病人及家屬一個溫暖的就醫環境。她表示,一個人要恆守初心,勝任「醫療志工」這個角色,著實不易,但她始終把台北慈濟醫院當成自己的家,用真誠的心及愛對待醫院所有同仁及新進志工。隨著團隊逐年的精進與成長,人文醫療這份精神已經厚植於每個志工們的心中,隊伍也茁壯龐大,讓她十分寬慰及感動。
每年皆有「研究成果傑出獎」,今年共有三位主治醫師榮獲,其中,胸腔內科藍冑進主任獲得第一名殊榮,他投入的研究主軸聚焦於慢性阻塞肺病、急性肺發炎與肺炎機轉之間的交互影響,並藉由跨領域的合作,從細胞與分子層面,深入剖析病理機轉,發表國際期刊,逐步應用於臨床。藍冑進主任強調,獲獎絕非自己一個人的功勞,除了趙有誠院長、鄭敬楓副院長、教學部吳燿光主任的支持,亦感謝胸腔科所有同仁、中醫部謝伯駿醫師及研究團隊夥伴扶持互助。
同舟共濟 薪火相傳
內科部洪思群主任代表資深醫師致詞,年資已滿二十年的他,感慨青春歲月於台北慈濟醫院度過,毫無遺憾,感動院方始終給予無限支持及扶持,溫馨如家。身為護理部代表的吳秋鳳主任則上臺分享,感恩醫院志工及全院同仁的齊心協力,二十年來同舟共濟的足跡點滴烙印在心中,未來將繼續實踐感恩、尊重、愛的精神態度。醫事室江依璇副主任為二十五年資深員工代表,她表示一路以來雖步履蹣跚,但獲益良多,台北慈濟醫院始終為溫暖靠山,讓她能夠心無旁騖地發揮良能。
傳遞感恩之意,台北慈濟醫院用心準備感恩禮,包含二十周年紀念衫、紀念徽章、保溫壺、富含高蛋白質、膳食纖維的蔬心植福麵及日本進口布料精緻的手工包,每份禮品用紀念提袋裝著,承載滿滿的祝福與心意。
5.13 護理成果研討會
探討護理價值與創新
台北慈濟醫院護理部五月十三日舉辦「護理20 年:從臨床照護到智慧護理,探索護理人才培育的未來發展研討會」,邀請衛生福利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蔡淑鳳司長、慈濟醫療法人護理委員會章淑娟主任委員、長庚醫院行政中心廖美南副總執行長、奇美醫院護理部馬淑清部長、慈濟大學護理學院彭台珠院長與會,共同見證台北慈濟醫院護理部二十年來的成長,探討護理在新時代的價值轉型與創新實踐。
蔡淑鳳司長以「護理價值與時代的轉變」為題發表專題演講。她指出,臺灣正面臨人口結構改變、經濟壓力與照護需求升高等多重挑戰,護理專業角色也必須隨之演進,現今的護理是一個「五代同堂」的環境,世代間的工作觀、生活需求與職涯規劃各不相同,唯有透過對話與理解,才能讓多元世代共融共存。蔡司長認為,改變是常態,但覺察變化背後的需求與以對應,才能持續前行,而護理的價值正是是讓專業永續的關鍵。
此次研討會主軸涵蓋台北慈院護理二十年的臨床照護成就、智慧護理的創新與未來趨勢、人才培育的突破與創新等多個面向,規畫多場主題演講與經驗分享,舉凡急重難症照護、高齡友善照護、安寧緩和照護、智慧醫療、數位轉型、AI 時代的挑戰、創新教學、人才培育等各項主題均有完整的呈現,並邀集護理部主管、院內外專家共同擔任座長進行討論。護理部吳秋鳳主任表示:「臨床照護是護理工作的核心,也是感恩、尊重、愛的落實,因此研討會中特別呈現二十年來在第一線守護病人的努力與經驗。面對科技進步與醫療需求的轉變,護理團隊近年積極投入智慧照護,自主開發APP、導入科技工具,希望將這些成果分享予同業。」而在人才培育方面,吳主任提及創新教學的推動,包括VR 模擬臨床情境及新人營見苦知福,希望透過多元的方式提升對護理人員的吸引力與歸屬感。
研討會共有十二場次的成果分享,吸引近兩百位院內外醫護同仁參與。章淑娟主任委員勉勵,自己從台北慈院創院初期便參與見證團隊的成長,在各個重大事件中看見台北慈濟醫院護理所展現出的專業與人文。
5.14 推素慶二十 蔬心植福繽紛茹素
為了慶祝台北慈濟醫院二十周年院慶,營養科於五月十四日舉辦「員工餐蔬心植福活動」,特別設計營養美味的「彩虹特餐」及布置海報展區,並結合抽獎集點、打卡送禮、留言板等互動活動,邀請全院同仁響應健康茹素觀念,當日共計五百八十四人用餐,眾人共同品嘗美味蔬食佳肴。
5.17 院慶典禮暨園遊會
為感恩一路以來支持的病人家屬、醫護團隊、慈濟志工與社區居民,五月十七日舉辦盛大院慶活動。以「二十有成 愛在北慈」為主題,於主場協力國際會議廳與副場淨如琉璃舉辦院慶典禮,同時以線上直播的方式與全球慈濟家人分享院慶之喜。典禮特邀十位精舍師父、慈善基金會王端正副總執行長、慈善基金會林碧玉副總執行長、醫療志業林俊龍執行長、慈善志業顏博文執行長、教育志業王本榮執行長及人文志業姚仁祿合心精進長與會,此外,亦舉辦醫療特色展覽及園遊會,邀請民眾共襄盛舉。當日醫院同仁、志工與貴賓超過一千五百人,一同見證醫院二十年來的成長與深耕。
「鼕!鼕!鼕!」鼓聲響起,世界級表演藝術團體──優人神鼓團隊為院慶典禮揭開序幕,鼓者高舉鼓棒,重重揮落鼓面,澎湃莊嚴,氣宇軒昂。衲履足跡影片中,上人慈示,慈濟起源自於一分無價的愛。台北慈濟醫院得到醫學中心這份殊榮,是道心堅定,精進不退的結果,是所有慈濟人的歡喜。慈誠委員每日用愛守護醫院,為醫護人員帶來安心的工作環境,讓人文醫療名符其實,是真誠純潔的愛,這份愛的付出無所求,給予病苦眾生安身安心之處。
德寋師父開示:「台北慈濟醫院創院迄今,上人殷殷叮囑,期勉眾人務必以『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為醫院宗旨,而二十周年來的歲月足跡,我們所見不僅醫療技術的進步,更是每位大醫王、白衣大士、志工菩薩力行落實人文醫療的動人精神。」
趙有誠院長感恩精舍師父及貴賓遠道而來,並向在場所有與會者、志工菩薩及醫院同仁深深致謝,他表示,接任院長以來,跟著上人於菩薩道上精進及學習,受到無數貴人及同仁的指導及鼓勵,與台北慈濟醫院一同茁壯至今,承載滿滿的愛與幸福,期待未來一棒接一棒,持續擔任守護生命的堅毅磐石。
爾後,悠揚歌聲響起,李壽全師兄獻唱醫院院歌〈咱的心惦置這〉,並帶領眾人結合動作,齊聲同唱,將歌曲唱入人心。動人的演唱表演外,公傳室亦精心剪製「二十周年台北慈濟醫院大藏經」影片,引領眾人回顧建院以來的點滴歲月、經典里程碑、人文與醫療的動人篇章。
王端正副總執行長表示,上人曾說,有心就不難,一個念頭可以轉變一個命運,有心就能解決各種困苦,台北慈濟醫院創院從荒蕪之地,經過大家群策群力,以及趙有誠院長的領導有方,在八仙塵爆至COVID-19 等重大事件上都承擔大任,何等不易,期許未來精準醫療不斷突破及創新,更加卓越。
林碧玉副總執行長提及建院初期人事安排上的不易,感恩一路以來趙有誠院長的承擔及許多貴人相助。對於大家將醫院當作自己的家,謹記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為社會無私奉獻,她有無限感恩。
「上人叮囑,苦難的人走不出來,我們就要走進去,拔苦予樂。」林俊龍執行長肯定台北慈濟醫院秉持全人醫療精神灑愛雙北不遺餘力,亦在醫療科技有傑出表現,完成升格醫學中心的里程碑,人文精神與醫療專業並進。
「從短短二十分鐘的影片中,看到許多典範慈濟人從黑髮作到白髮,大家都把心留在這裡,我心中有無限感動。」顏博文執行長感慨言之,慶幸與慈濟有殊勝良緣,並提及自己對台北慈濟醫院的人文環境有深刻印象,祝福醫院未來二十年再造有成。
王本榮執行長再次肯定醫院面對新冠疫情嚴苛考驗的堅毅精神,並感慨二十年以來的時空,創造了無數的美善軌跡,構築守護生命的白色燈塔,無論是服務過的同仁、奉獻過的志工菩薩,皆如家人一般,共同創造非凡歷史,再創光輝。
姚仁祿合心精進長表示,上人於花蓮將慈濟大愛逐步萌芽,並期許台北慈濟醫院能被世界看見。
為呈現醫療亮點,院內從地下一樓至三樓精心設計八大特色醫療展區,分別為骨科部、復健科、泌尿科、腎臟內科、心臟血管外科、胸腔外科、胸腔內科、胃腸肝膽科、中醫部、牙科部、婦產部、兒科部、教學部及研究部等諸多部門單位,展區活動豐富多元,包含個案分享、多項互動體驗、VR 實境體驗、3D 設備模擬手術過程、有獎徵答等,讓民眾寓教於樂。現場亦邀請北區志工協力舉辦園遊會,現場超過百個攤位,品項包含各式美食、甜品、盆栽及手工藝品等琳瑯滿目,目不暇給。
而趙有誠院長帶領貴賓走訪各醫療站,負責的醫師和志工們熱情接待,展現攤位特色,大愛電視臺則是將畫面同步直播回花蓮精舍,讓上人和精舍師父一同參與活動。
欣逢二十周年,二樓候診區亦設立特色布展,呈現從啟業至今的醫療歷程、醫療亮點、感人個案故事以及參與八仙塵爆、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事件的紀錄。一個上午的院慶活動圓滿結束,趙有誠院長感恩所有貴賓及與會者參與,也感恩大家用愛灌溉醫院,期許未來繼續落實大家對醫療志業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