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牽嘉南 同心守護災後路《人醫心傳》260期

文/張菊芬、黃小娟、江珮如、林嫻雅、陳彥儒、申斯靜、溫怡真、陳鳳滿、黃秀月、許愷玹
圖/大林慈濟醫院提供

二○五年七月六日晚間十一點四十分,丹娜絲颱風在嘉義縣布袋鎮登陸,達到強度巔峰,南臺灣遭到強風豪雨肆虐,橫掃沿海與平原地區。根據中央氣象署資料顯示,丹娜絲是自一九五八年有完整紀錄以來,第一個從嘉義登陸的颱風,由於缺乏中央山脈的屏障,導致雲嘉南地區災情不斷。

義不容辭 醫療送熱食護鄉親

颱風過後,社區與道路滿目瘡痍,嘉義縣義竹鄉一帶因停水停電,災民生活陷入困境,不少人連日只能依靠乾糧與泡麵果腹。七月九日,接獲慈濟志工回報災區急需熱食後,大林慈濟醫院立即動員,集結院內同仁與社區志工合力備餐,共趕製出一千五百份熱騰騰的便當,緊急送往災區,不少災民感動不已。

由於災區物資短缺,大林慈院快速動員院內人力協助準備熱食,上午十點不到,醫院營養治療科已是一片忙碌景象,得知需支援災區便當製作後,許多志工、醫護與行政同仁紛紛撥空前來協助。現場人員分工明確、配合默契,一條龍式的作業流程,從裝飯、配菜到封裝,各個環節有條不紊。

急診部主任李宜恭在接獲訊息後,第一時間趕赴餐廳現場幫忙打包便當;嘉義慈濟診所蔡任弼主任得知災區急需支援,也迅速完成上午的門診,隨即投入打包與送餐行列。短短不到兩個小時,上午時段完成七百二十份便當,展現出慈濟人高效率的團隊合作與默契。

蔡任弼主任隨同志工深入災區,親自參與熱食發放。他表示,許多災民已連續多日僅能依靠乾糧果腹,當他們接過熱騰騰的便當時,紛紛流露出感動神情,讓人深刻感受到災後一份溫暖餐點所帶來的力量。他也提醒民眾,風災造成的停水停電不僅影響生活,也可能危及健康。除了記得補充足夠水分,更要特別注意水源安全,切勿飲用不潔或來路不明的水源。

針對災後物資短缺情況,蔡主任建議,如果暫時只能仰賴乾糧果腹,務必留意營養攝取均衡。若長時間僅攝取澱粉與水分,恐導致電解質失衡,進一步影響身體機能。他強調,若家中備有麵條、植物油或含蛋白質的食物,應適當搭配食用,透過油脂與蛋白質的補充,有助維持體力與基本營養需求。

大林慈院心臟內科林志達醫師的夫人也趕到醫院餐廳協助打包便當。她表示,能夠將一份份熱呼呼的愛心飯菜,及時送到急需幫助的鄉親手中,讓她感到非常欣慰。「能在這樣的時刻,盡一點微薄之力,把愛心化作一份份便當送到災民手中,不只是行動上的協助,更是對他們心理上一分安定與支持。」期盼能透過這樣的小小力量,為在災難中焦急無助的心靈,帶來一絲溫暖與希望。

風災無情 慈濟有愛伴法親

丹娜絲颱風襲臺,嘉義縣布袋鎮首當其衝,嘉義地區多處村落民宅毀損、屋瓦飛落,許多慈濟志工的家園也難逃其害。然而,災難來襲時,志工們選擇放下自己的損失,走進鄉里,關懷更需要幫助的人。

七月十二日,大林慈濟醫院賴俊良副院長帶領醫院團隊深入災區,走訪嘉義縣太保市一帶,探視受災法親,關懷志工的身心健康,用行動傳遞溫暖與希望。

第一站來到陳秀子師姊家,家中陽臺採光罩被強風吹飛,玻璃破裂,一片狼藉。面對災損,秀子師姊以樂觀的態度面對。醫事室同仁劉錦玉深有感觸地分享:「人生無常,關關難過關關過。因有上人的法入心,法親們即使屋損嚴重,仍以樂觀迎向人生,反觀自己,能平安就是福。」

接著,來到龔金和師兄的溫室,損失高達千萬元以上。金和師兄一向熱愛土地,師姊輕聲安慰:「先不要急著抽水,讓肥料多留一些在土裡吧。」這份深情厚愛,讓隨行的影像醫學科溫怡真放射師深受感動:「風雨雖無情,人間有愛。真正體會什麼是『人傷我痛、人苦我悲』。」金和師兄因接種疫苗後曾高燒昏迷、短暫失憶,至今仍在追蹤治療中,賴副院長關心他的身心情況,期盼能協助他穩定復原。

社區醫療部林玉菁說:「看到法親們災後不沮喪,選擇樂觀面對,體會到人生就是如此,我們都要珍惜當下,好好過生活,把握每一天!」

第三站,來到羅秋雲師姊家,秋雲師姊曾於今年五月接受陳金城副院長進行三叉神經顱面手術,術後恢復良好。這次颱風讓她的房間大淹水,只能以塑膠帆布遮蔽,難以想像的是,沒有天花板的主臥室,任由連續三天的傾盆大雨直接灌流下來,如瀑布般的水沿著樓梯從三樓流到一樓。秋雲師姊的腳趾也因泡水感染,仍堅持自理傷口。賴俊良副院長細心詢問身體狀況,發現秋雲師姊的腳傷,賴副院長建議使用抗生素藥膏,而非單靠止痛藥或坊間的草藥膏,強調預防傷口惡化的重要。

關懷探訪中,醫療團隊不僅為法親送上關心,更是醫病、醫心的慈濟人文實踐。感恩法親們的堅強與善念,也感恩醫療團隊暖暖的愛與希望。

十二日的法親關懷還有一段溫馨小插曲。出發時,人文室主任葉璧禎一早就開始聯繫安排行程,電話幾乎沒停過。坐在駕駛座的賴副院長,默默伸手接過手機,幫葉璧禎主任舉著電話、協助通話,就像個稱職的小幫手,顯見彼此間默契十足的人文情誼。

善行接力 跨區支援災後清掃 

丹娜絲颱風橫掃南臺灣,受災區域復原亟需大量人力、機具投入,台中慈濟醫院院長簡守信有感於嘉南地區災情嚴重,需要人力投入復原,特別於七月十二日帶領醫院同仁前往嘉義妙雲蘭若清掃,大林慈濟醫院院長賴寧生也帶領團隊到妙雲蘭若會合,並感恩台中慈院能聞聲救苦,跨區支援。

傾倒的樹木,轟隆的電鋸聲,接龍有序的眾人將粗枝殘葉清理乾淨,為協助嘉南地區風災後的災情復原,台中慈院同仁利用假期號召熱心同仁投入災區復原行動。在分工整理下,原本雜亂的場域,逐漸恢復風災前整齊乾淨的面貌。

簡守信院長指出, 這次颱風對於雲嘉南地區的影響很大,樹木倒塌造成很多災害,因此其他地區開始集結人力到重災區支援。「今天到妙雲蘭若打掃,很感恩有這個機緣可以來印順導師建立的道場盡一分心力。」簡院長也帶著兩位孫子來打掃,除了機會教育颱風的災害影響,也學習解決困難不分年紀,人人都能互相合作。

台中慈院醫務祕書林英超醫師說,實際走入重災區,看到許多堅韌的樹被吹斷倒塌,才體會到當地居民受到狂風暴雨的心情。很感恩能共襄盛舉回復道場環境,避免這些倒伏的樹木孳生蚊蟲。

台中慈院蔡森蔚醫務部長表示,看到颱風災情嚴重,心裡就預估後續會需要出來支援。雖然是臨時號召打掃,但家裡孩子都長大了,感恩可以和大家打掃印順導師建立的道場。

台中慈院消化醫學中心暨研究部許景盛主任指出,從高速公路下交流道進入嘉義後,看到一大片樹木被吹倒的景象很震撼,雲嘉南地區的災情特別嚴重,因此能在假日出來支援覺得特別有意義,也能順便活動筋骨。

以愛馳援 擴大往診伴重建

丹娜絲風災後一週的七月十三日,陽光尚未露臉,嘉義縣許多鄉鎮仍見斷瓦殘枝散落一地,部分民宅屋頂僅以帆布勉強遮蓋破洞,景象仍是一片狼藉。

大林慈濟醫院二十五周年與嘉義慈濟診所五周年院慶原訂舉辦的「雲嘉南人醫會擴大往診」活動,秉持證嚴上人「為佛教,為眾生」的理念,在風災後,結合嘉義安心家訪,深入民眾家中關懷慰問,並協助嘉義市「妙雲蘭若」寺外清理殘枝落葉。

七月十三日一早由大林慈院賴寧生院長領軍,帶領斗六慈濟醫院、嘉義慈濟診所醫護同仁、眷屬共八十九位,以及參與「青年醫療體驗營」的臺南慈濟中學學生共三十九位,集結慈濟志工,一同投入災區清理與家訪關懷行動,並且讓佛門淨地恢復往日的寧靜,也協助民眾早日重返正常生活。此外,嘉義慈濟聯絡處也成立災難應變中心,許多慈濟志工聚集在這裡服務,中醫紓壓小站也進駐於此,守護志工的健康。

本次全院動員共安排十五條路線,分組進行往診,為鄉親帶來醫療關懷、安心家訪、發放慰問金、中醫紓壓等服務,也協助水上國小與妙雲蘭若環境清潔。

水上鄉魏女士的家受災嚴重,屋內一片漆黑,停電尚未恢復,廚房屋頂破了一個大洞,陽光斜射而入,卻無法照亮濕滑的地板與破損的瓦片。她小心地引導賴寧生院長與團隊進屋,指著漏水處無奈地說:「下雨天就像屋外下大雨、屋內下小雨一樣,只能用帆布勉強遮蓋,這裡每戶人家都一樣。」

賴院長彎下腰,關心她是否有藥品缺乏、或是整理家園時受傷,並當場送上慰問金,希望能幫助她儘速修繕屋頂。「感恩賴院長,這筆錢對我們家來說,是希望。」魏女士眼眶泛紅。賴院長語重心長地說:「災後交通中斷,很多人無法到醫院就醫。我們更應該走出去,深入社區,這才是健全醫療體系的本質。二十五年來,大林慈院不只在醫院裡救人,更要在災難中發揮力量,與慈濟志工並肩而行。」

護理部廖慧燕副主任表示,颱風後曾開車經過嘉義市世賢路,看到路樹攔腰折斷,滿目瘡痍,入夜後更顯荒涼可怕,令人敬畏大自然的力量。這次參與安心家訪,看到許多房屋嚴重損壞,獨居長輩含淚訴說家中困境,深刻感受到災民的恐懼。另一戶人家的老家破損,但因家人已搬遷至他處,婉拒慈濟補助,希望將這筆救急金留給更需要幫助的人,鄉親的善舉讓廖副主任很感動。

大林慈院副院長暨斗六慈院院長簡瑞騰,在志工帶領下來到水上鄉牛稠埔。一戶鍾姓人家的平房屋頂被颱風掀飛,僅剩兩側房屋勉強可住,屋內住著一位九十歲阿嬤,剛從大林慈院治療完褥瘡出院,正由孫女清創傷口。簡院長發現阿嬤的傷口很深,但孫女怕阿嬤疼痛不敢碰觸膿瘡,立即與護理師接手,展現專業護理,並教導正確清創方式。

鍾阿嬤的女兒感動地說:「風災後,慈濟是第一個來關心我們的團體。」由於阿嬤的傷口需要長期照護,身為雲嘉南人醫會召集人簡院長當場決定,將阿嬤列入人醫會長期關懷照護的名單中。他強調:「醫療不該只是蜻蜓點水的探望,而是陪伴一條復原的道路。」

簡瑞騰院長表示,二十五年來,慈濟醫療團隊不只在醫院裡付出專業、照顧病人,更跟隨師兄姊慈善的腳步,走到需要關懷的地方,發揮所長,希望能讓同仁感受到更多慈善的力量。

齊心送暖 復原妙雲蘭若

妙雲蘭若後山的百年大樹,在丹娜絲颱風肆虐下,斷裂的樹幹樹枝急需清理。經過數波慈濟人、台中慈濟醫院團隊、社會善心人士的協助,然而現場仍需人力支援。七月十三日,大林慈院再次發起打掃行動,共有四十二人加入,包括醫院同仁與大愛幼稚園師生。大家頂著烈日,將慈濟志工事前截斷的大樹幹及較長的樹枝,以接龍方式搬運至山坡下的平地,再加以清運,在彼此鼓勵的歡笑聲中,合力完成任務。

企劃室申斯靜主任表示,看到眾人齊心合力清掃,福田處處見歡喜,令人感動。影像醫學科溫怡真放射師說:「只是一片小山坡,卻讓人看到大自然的威力。地球只有一個,我們要更加珍惜、減少破壞。希望人人能加入茹素的行列。」

大林慈院住院組同仁陳鳳滿加入妙雲蘭若的清掃行列,這是她首次踏入這片佛門聖地。印入眼簾的是清幽的環境,但風災過後,樹木斷裂,搬運與處理極為棘手,也擔心倒伏的樹木會造成阻塞,甚至威脅到建築物,從師姊手中領到手套,便開始與師兄們接力搬運樹枝與斷木,就像螞蟻雄兵,一車接著一車滿載運送出去。在服務過程中,寺內師父不斷提醒大家天氣炎熱要多喝水。陳鳳滿說:「雖然全身遭到螞蟻叮咬,開始腫癢,但能協助師父們整理精舍,心裡無比開心。」

護理部黃秀月專師說:「感恩這次風災,讓我及家人都平安,房子及車子也無事,才能參與妙雲蘭若樹枝的清理。」她看到許多家庭的屋頂被吹走,樹木被折斷、鐵捲門無法開啟,身家財產受到損壞;除了無奈,心中也生起煩惱。黃秀月專師說,感恩這次有植福田的機緣,除了親近佛門,可以幫助師父們清理寺院,也讓自己更加「知福,惜福,再造福」。

深入山區的關懷行動

陳金城副院長帶著產後護理之家護理長馮瑞伶,深入竹崎鄉山區,進行法親訪視與健康關懷。八十四歲的朱汪蕊師姊右膝無力、行走時疼痛已一年多,今年五月接受人工關節置換手術,目前正在康復中。她同時患有糖尿病,陳副院長提醒,手術後三個月內要注意傷口,尤其風災後道路泥濘不平,更需格外注意行走安全。

朱師姊特別端出冰涼的蜂蜜水,熱情地倒給大家喝。甜甜的蜂蜜水,配上她親切的笑容,讓人感到清涼又感動。聊起早期在大林慈院的點點滴滴,朱師姊以前也曾在大林當過志工,說起當年事,語氣裡滿是懷念。她也在竹崎環保教育站當志工二十多年了,默默付出,令人敬佩。陳金城副院長笑著說,等身體恢復得更好了,還要來護持環保站,繼續為環保盡一分心力。

另一位八十七歲李塘師兄,二○二三年因不慎從廁所跌倒,腦部受到撞擊後導致腦出血,當時住進加護病房兩週,才總算脫離危險返家休養。如今雖然走路不平衡的狀況已有改善,但吞嚥困難的問題仍舊困擾著他,讓他的日常生活充滿挑戰。他抱著希望,向陳副院長表達自己想進一步接受治療的心願。

陳副院長細心了解狀況,立刻請馮瑞伶護理長協助安排後續的就醫與檢查,並溫柔安撫師兄的情緒,鼓勵他不要氣餒,一步一步慢慢改善。真誠的陪伴與協助,對年長的法親而言,或許就是莫大的支持與力量。

這次颱風,許多慈濟志工家裡也受災,但他們仍然無怨無悔地付出,將家裡的損害擺一旁,先關心需要幫助的鄉親。十二日,慈濟志工與大林慈院副院長賴俊良醫師,在人醫擴大往診前夕已先走訪嘉義縣布袋鎮與太保市的受災法親,膚慰志工身心。

丹娜絲颱風狂風橫掃的威力,在嘉義地區留下滿目瘡痍的景象。許多人家的房屋和屋頂都受損,甚至有很多人家的住家客廳跟房間直接見光。賴俊良副院長除了幫志工量測血壓血糖,關注志工的身體狀況以外,也關心他們的受災情形,給予溫暖鼓勵。

安心家訪 攜手度難關

溪口鄉的安心家訪路線自廣澤宮起,依序探訪妙崙里兩戶、游東里一戶及游西里兩戶,共計六戶受災民眾。隨行團隊由大林慈院主任祕書劉鎮榮、腎臟科醫師暨嘉義慈濟診所負責人蔡任弼、護理部胡宇娟督導、人文室葉璧禎主任、四位慈濟資深志工,以及大愛臺黃宗南導演組成。蔡任弼主任家人亦一同參與,展現家庭共善的溫暖力量。

家訪過程中,李淑寶師姊善用多年護佐及志工經驗,細膩傾聽、安撫災民情緒,深入了解每戶受災狀況。其中紅磚老屋的一對母子,居住環境特別困難,房屋屋頂嚴重毀損,室內無自來水及衛浴設施,母親年邁體弱,平日裡睡在唯一的床上,兒子則睡在破舊的躺椅上。儘管環境如此艱難,這名男子仍堅持自力修繕房屋,不想過度依賴他人幫助,期許未來也有能力跟上慈濟志工的腳步回饋社會。

另一戶六十多歲的獨居男性案主,住家屋頂嚴重損壞,五間房間有一間倒塌、另三間屋頂翻落,目前暫時與姊姊同住,生活尚可,但經濟負擔沉重。案主以臨時工維生,從事拔草、清掃等工作,健康狀況不佳,患有心臟及腎臟疾病並出現腳部水腫,過去曾在北港媽祖醫院就醫,醫療費用尚未繳清。團隊發放急難慰問金,並將此案主冊列為慈濟居家關懷戶,持續追蹤協助。蔡任弼主任叮囑他:「藥一定要按時吃,有任何問題聯絡我們志工,你的腳有水腫問題,記得要盡快來醫院檢查。」李淑寶師姊也提醒:「蔡醫師是腎臟科專科醫師,你若要來醫院,可以先聯絡我,我會幫你安排掛號。」淑寶師姊主動提起會聯絡姊姊,希望未來持續提供關心與支持,緩解照顧者的心理壓力。

在安心家訪的過程裡,慈濟人秉持細膩嚴謹的精神,逐戶巡查、拍照留存、建立完整資料,確保後續援助得以精準落實。此次行動也讓醫療同仁深刻體悟,穿上一襲白袍不僅是醫療專業的象徵,更在災區帶來安定與希望。看到醫護人員親自來關心,哪怕只是幾句叮囑,民眾也會覺得自己的健康有人在乎。一份簡單的關懷,成了重建路上不可或缺的力量。

慈濟志工與醫療團隊不畏酷暑,將一份份慰問金與物資送至受災戶手中,也送上最真摯的溫暖與陪伴。溪口鄉的居民於風災後展現堅韌生命力,不怨天尤人,笑對困境,讓人深感敬佩。慈濟醫療與慈善將持續與鄉親一同攜手走過難關,陪伴他們迎向更安穩的生活。

喜迎二十五周年
清理災境護鄉親

大林慈濟醫院今年滿二十五年。風災過後,連日的豪大雨仍持續重創雲嘉南地區,院方決定調整原定的慶祝活動,於八月二日轉為實際行動,以「安心家訪、災後房屋修繕、校園清潔」三大方向投入社區關懷。嘉義縣縣長翁章梁及慈濟基金會副總執行長林碧玉也到場關切,此次行動共動員逾七十三位醫護、行政、醫技人員及眷屬參與,分組前往受災地區協助清理災後環境,深入鄉里進行家訪關懷,希望在艱難時刻,為雲嘉鄉親帶來實質幫助與溫暖陪伴。

慈濟基金會副總執行長林碧玉來到現場關心房屋修繕進度。她表示,大林慈濟醫院就是因為嘉義鄉親的需要而建立,二十五年來,很感恩大林慈院同仁深入偏鄉,照顧需要被照顧的鄉親。證嚴上人很關心獨居的老人屋頂被吹飛後,要如何安置問題,希望可以協助修繕,讓災民得到妥善安置。

翁章梁縣長除了分享嘉義縣的受災狀況,同時說明目前屋損的搶救情況,包括第一波需要蓋帆布緊急處理的六十幾件,在相關單位及慈濟人的協助下,已經完成,但這並非永久性修復,仍需進一步處理,也希望慈濟團隊評估,能否進一步協助修繕。

斗六慈濟醫院院長簡瑞騰、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曾國枝帶領下,四十三位大林及斗六慈院的同仁、眷屬與志工,冒雨前往六腳鄉港尾寮代天府集合,準備參與慈濟志工的修繕工作。目前擔任衛福部醫福會副執行長的前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林名男也特地南下加入行列。

由於大雨不斷,房屋修繕工程無法展開,為把握時間,一行人轉往另一定點朴子竹村國小,加入校園清掃行列。簡瑞騰院長用高壓清洗機幫忙清洗牆壁上的汙泥,他分享,此次活動除了同仁外,也有不少人帶著小朋友一起來付出,讓他們感受到親幫親、鄰幫鄰,一方有難、十方馳援的精神,讓這些受災鄉親能夠得到關懷、溫暖,這次院慶活動變成救災、整理校園的活動,比以往院慶活動更有意義。

由陳金城副院長所帶領前往水林鄉進行的安心家訪,安排了五戶個案,主要為長者或獨居者,到府關懷問候,並為他們身上一些小傷口進行簡單處理;若是有慢性疾病問題,也提供相關建議與衛教。一位個案因雙眼幾乎全盲、腰痛、腳部麻痺,初步判斷可能是顏面血管瘤所致,已協助安排進一步就醫。

共同前往安心家訪的劉鎮榮主祕表示,近日風災頻繁,同仁們踴躍響應號召,前往災區參與打掃、房屋修繕及安心家訪等工作。許多個案是由志工師兄師姊發掘,部分災民身體有病痛,這次行動讓團隊有機會深入家中了解他們的健康與生活狀況,同時關懷災後環境。

投入校園打掃的嘉義慈濟診所蔡任弼主任指出,希望用實際行動,讓孩子們能在最短時間回到乾淨安全的校園。行動中,櫃子、教具全數搬至走廊清洗,接著用漂白水消毒地板與接觸面,降低病毒、細菌殘留風險。歷經一個早上的努力,教室與走廊陸續完成初步清理與消毒。慈濟醫療與志工團隊承諾,將持續關注校園及社區後續復原情況,盼災後居民與學童能早日回到安全、正常的生活環境。

大林慈濟醫院啟業滿二十五周年,因應丹娜絲颱風帶來的傷害,改變以往的院慶路線,加入安心家訪、災後房屋修繕、校園清潔等實際行動,讓白袍醫師們與醫院同仁攜手社區志工走遍災區,為鄉親帶來最溫暖的陪伴,傳遞醫療最深的溫度與初心。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