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蓁蓁
彭浚愷捐髓完成回到病房時,和媽媽陳美珍擊掌「Give me Five! 耶!」攝影/陳美華
自從推行以周邊血方式收集造血幹細胞之後,選用傳統骨髓幹細胞捐贈的案例數愈來愈少,二○二○到二○二二年新冠疫情期間的捐贈個案數是零,直到二○二三年疫情緩和後才有兩例捐「髓」者。其中一位捐髓者彭浚愷是因為弟弟血癌來不及配對即往生而驗血登記建檔,骨髓捐贈之後還大方展示自己臀部上方兩個小洞,大聲說:「我捐髓,我很健康!」
彭浚愷母子在志工陪同下一路談笑風生從高雄抵達花蓮,可以感受他們對於可以捐髓救人的期待。攝影/劉蓁蓁
時隔四年的唯二骨髓捐贈者
有別於一般民眾對進出手術房的擔心,彭浚愷這對母子卻跟別人不一樣,他們的反應竟然是歡喜期待,甚至在捐髓完成回到病房時相互擊掌,「Give me Five! 耶!」慶祝捐髓成功。
自從二○○二年推行以周邊血方式收集幹細胞以來,愈來愈多移植醫院與捐贈者選擇周邊血幹細胞捐贈,就像捐血一樣,透過分離機收集造血幹細胞的比例達百分之九十九;而傳統術式,從腸骨(臀部兩側) 抽取骨髓幹細胞的案例愈來愈少,除非移植醫院特別要求,依病人罹患的疾病指定需要骨髓幹細胞,或者已捐過周邊血幹細胞又配對上的二次捐贈者,或者是家有血癌病人的捐贈者採用骨髓幹細胞捐贈方式。而彭浚愷屬於後者。
當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配對到捐者彭浚愷,需要從腸骨捐贈骨髓幹細胞時,中心同仁有點擔心地詢問他的意願,沒想到他不僅一口答應,還對捐贈進度緊追不捨,深怕慢了耽誤救人的任務。
當浚愷母子倆在志工陪同下一路談笑風生,從高雄抵達花蓮慈濟醫院捐贈時,感受到他們對於可以捐髓救人有多麼期待,也才了解這個歡喜的背後,原來有一個傷心的故事。
媽媽陳美珍獨自扶養兩個孩子,在市場擺攤賣衣服養家,左為彭浚愷,弟弟小他五歲。圖/彭浚愷提供
彭浚愷跟在醫院化療的弟弟(右) 合影,弟弟往生時才二十五歲。圖/彭浚愷提供
弟弟太優秀 提前出任務去了
彭浚愷來自單親家庭,媽媽陳美珍獨自撐起家庭在市場擺攤賣衣服,浚愷有一個小他五歲的弟弟,和他一樣有著高䠷俊帥的外表,無奈病魔卻在弟弟廿多歲時降臨。二○○九年弟弟剛開始發病時是淋巴癌而後是血癌,媽媽為了照顧弟弟,放下工作,全心在臺大病房照顧,有一天媽媽打給浚愷,問他願不願意捐骨髓給弟弟,他想都沒想就說當然願意。這也是他第一次知道什麼是骨髓移植。
「我記得我老媽打給我說:『你弟只能做骨髓移植,你願不願意配對?』,我記得我回她:『還用問?!』原來醫療過程還是要徵求我同意。我就去驗,我也是當時才認識骨髓移植。」
很遺憾配對結果,浚愷的基因跟弟弟只有四分之一合,無法捐贈,弟弟等不到配對,往生時才廿五歲。隔年( 二○一○ ) 浚愷參加了慈濟舉辦的驗血建檔活動。「那是十幾年前了,當時沒有辦法救到我弟,我老媽就鼓勵我:『你沒有機會救到你弟,看有沒有機會救別人。』當年也沒有想那麼多就去(驗血建檔)了。」
媽媽陳美珍身形瘦弱,但神采奕奕,她很感恩有這機會讓大兒子可以救人,因為自己也是被幫助的人——器官移植眼角膜受贈者。她自小即因為疱疹病毒造成嚴重眼疾,第一次移植是在學生時代,但幾十年來因為病毒時不時攻擊,雖然雙眼都已移植過,仍時不時復發。不過美珍相當感恩自己幸運獲得捐者大愛,讓自己還能看到世間的美好,更期許自己要時時帶著感恩心行善,愛的回饋。
美珍在小兒子血癌往生後,一度鬱鬱寡歡走不出來,大兒子浚愷事母至孝,經常陪伴媽媽四處出遊,設法逗她開心。有一次學校老師告訴浚愷,弟弟應該是擁有某種天賦是我們做不到的,所以被老天爺召他回去出任務。他很喜歡這個說法,回去後立即跟媽媽分享,媽媽聽了也接受了,才開始比較釋懷。
「他每一次看到他弟弟的照片,他都會說你看弟弟現在多好多享受,你看我還要在這邊打拚累得要命。」美珍笑罵大兒子總是不正經,但是話題一轉,她感嘆人生無常,能把握當下行善助人就要及時。
「現在接觸這麼多生老病死,接觸太多了,所以我就放下了,我幾乎天天在助念,能幫就幫!」不畏懼生死的美珍,開始參加助念團志工,免費為往生者助念。在過程中她也很感慨輕生的年輕生命,她常常不解自問,在病房中看見這麼多病人求生都來不及了,這些健康的生命為什麼要求死呢?
現在大兒子有機會可以救一個人,美珍很欣慰。「這樣多好啊,凡事將心比心,如果對方是我們的話,也很希望有人來救我們。」
美珍因為小兒子血癌往生後一度鬱鬱寡歡走不出來,大兒子浚愷經常陪伴媽媽出遊,設法逗她開心。圖/彭浚愷提供
捐髓前媽媽特地從皮夾拿出弟弟的相片與哥哥合影,祝福捐髓順利讓對方成功康復。圖/彭浚愷提供
回到高雄後,彭浚愷母子在陳美華師姊(左)的陪伴下,參加歲末祝福,還帶朋友去參加驗血活動參加建檔。圖/陳美華提供
腸骨捐贈沒煩惱
睡一覺醒來就可以救人
二○二三年來到歲末,彭浚愷是近年來少見的捐「髓」者,他沒有畏懼沒有遲疑,反而歡歡喜喜的期待。這分歡喜,讓他活力十足,上午才抽完骨髓幹細胞,平躺八小時後,下午就起身四處散步行走,「我躺著才會不舒服,起來走走都沒事。」他甚至還走去造血幹細胞收集室看周邊血如何捐贈,並且大方地和捐贈者分享骨髓捐贈與周邊血不同方式的心得,「我早上捐完,下午就可以起來走動了,以後用腸骨捐真的比較快哦,你看我馬上就下床了。」
媽媽陳美珍笑著看浚愷與人分享,問她真的不擔心嗎?「沒有關係啦,(造血幹細胞)會再生!我有跟我的醫師說我兒子要捐骨髓,他說好啊,骨髓還會再生,沒有關係的。」
浚愷回憶當時接到骨髓中心的配對通知,還以為是詐騙,沒想到是真的。「我其實也是滿興奮的,一輩子有這機會可以做這樣的事情,我個人是與有榮焉,我很少看到我媽笑得這麼開心。從小我不愛念書,功課又不好,老是被她唸來唸去,但是,這件事情她倒是支持我的。」
換藥時,彭浚愷大方秀出臀部上方的傷口,只是兩個小洞,睡一覺醒來就救了一個人。
彭浚愷的叔叔彭偉民(後排右三) 是早期為慈濟興建護理宿合大樓、醫院二期工程與慈濟醫學院的工地主任。彭浚愷(前排中黃衣)、母親(左前二) 與弟弟(左二黃衣者) 合影。圖/彭浚愷提供
臀部兩處救人的印記
換藥時,大方秀自己臀部的兩個小洞,浚愷得意的說這是救人的印記。他覺得能救人是一件還開心的事情,他也感恩公司的主管跟同事及知道的朋友們,感恩他們共同成全這次救人的任務。「我主管知道我要來,就跟我說:『你就去,不用擔心假的問題,「請假會扣錢」根本不用擔心⋯⋯』,周圍鼓勵我做這件事或是成全我的人,都是成就這件事情的菩薩,不是只有我,師兄師姊也是這樣。」
從高雄一路陪伴的慈濟志工呂忠信、陳美華,感恩能陪伴這對心慈善解的母子,捐髓過程歡歡喜喜,相信一定能把最好最有活力的造血幹細胞提供受贈者最好的能量,恢復健康找回平凡的幸福。
說來因緣巧妙,浚愷的叔叔彭偉民是早期為慈濟興建護理宿舍大樓、醫院二期工程與慈濟醫學院工程的工地主任。一家人與慈濟人緣深情長,彭浚愷除了參加社區歲末祝福分享自己捐髓的經驗,也邀約友人參加驗血活動,現身說法證明「我捐髓我很健康」,他說只要需要他,他義不容辭,「隨傳髓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