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您的勇敢,讓我們看見太陽《人醫心傳》242期

文/蔡寶鳳、劉蓁蓁

「如果沒有你,不會有現在的我。」知道即將見到救命恩人,凱凱的家人特別在同一地點拍了六、七年前後的對照圖,讓捐贈者看到當年他救的孩子長高了。

少年凱凱喜歡運動,父母親對他的飲食、睡眠生活作息嚴加管控,原來他曾是血癌患者,但其實他不太記得小時候生病的事了。

當年為了治療凱凱的血癌,家中的小吃店停擺,父母甚至動過賣房子籌錢幫孩子治病的念頭,幸好透過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配對並順利移植,讓凱凱的生命不至於停留在五歲,現在他已經是十三歲的少年。

二○二三年十月七日在花蓮靜思堂舉辦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三十周年相見歡,凱凱全家人一起上臺感謝他生命中的貴人。攝影/楊凱誠

頑固型血癌幸遇良醫
等待造血幹細胞移植

家住桃園,凱凱五歲時,跟全家人一起到澎湖旅遊回來後就反覆發燒,剛開始以為感冒,在附近診所看診,但至第五天再度發燒時,馬上送到林口長庚醫院掛急診,抽血後白血球高達十五萬,確診為「急性骨髓型白血病」,需馬上住院化療。媽媽惠玲說:「所以他到後面變很虛,很瘦,他那個手臂是我的手指這樣一圈就圈起來,還可以超過,對,就是變得非常瘦,他那時候(五歲)最瘦到十公斤吧。」

爸爸回憶起當年的無助,「騎摩托車下著雨,我的淚也在那邊飆,就這樣一路騎車,眼淚這樣流流流,流到,流到廟裡去,跪在那邊祈求神明的幫忙。」

由於凱凱的白血病屬於頑固型FLT3 基因突變,主治醫師建議一定要做造血幹細胞移植。開始先跟哥哥配對,但不符合,接著連絡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尋求配對。媽媽在無助時,曾去一間寺廟求籤,籤上出現「喜遇良醫」,讓媽媽好像吃了一顆定心丸。爸爸開計程車時都在偷哭,幸好媽媽的樂觀與信心,安撫了一家人的心。

等待移植的過程非常辛苦,但是社會愛心不斷,給他們一家人相當大的支持。圖/劉惠玲提供

第一次期待落空
第二次低調等待終成功

當醫院第一次通知他們配對到時,全家高興得像敲鑼打鼓地向左鄰右舍說:「我們有希望了!我們有希望了!」結果對方最後因某種原因而沒有捐,讓他們心情陷入谷底。第二次通知配對到時,媽媽說:「這次我們就很低調了,直到造血幹細胞輸入凱凱的身體後,我才真的放下了心。」

「要感謝的人太多了⋯⋯」凱凱的媽媽說:「有一個鄰居在周邊的朋友圈發起募款,讓我們在小吃店休業沒收入時,生活上不至於發生問題。還有當時就讀國小三年級哥哥的老師,在班上請全班同學將弟弟的狀況寫成一封信給家長。其中一位家長撥了一百萬元給學校代管,讓凱凱移植後,只要需要用到自費的藥,就可以向學校申請,讓他們可以安心為孩子治病。

媽媽也感謝安親班主任協助哥哥的課業輔導,感謝娘家媽媽在住院期間經常煮食物給孩子吃,「更感謝捐贈者,若沒有他的大愛,就沒有今天的凱凱。也感謝慈濟骨髓資料庫,若不是有這個資料庫,我們連媒合配對的機會都沒有。」

五、六歲在病房度過的日子,現在的凱凱不太記得了,但家人陪伴的身影都在。

全家出席相見歡 感恩救命恩人

凱凱和爸爸、媽媽、哥哥、弟弟全家人上臺,他帶著親手拉胚完成的馬克杯,上面有「謝謝你」和二顆串連一起的「心」型,還有一張他寫的感恩卡,與生命中的貴人相見歡。

「歡迎來自雲林的許祺昇先生!」在眾人的期盼下,捐贈者身影一步上舞臺,凱凱、爸爸和全家人隨即上前擁抱。

「謝謝您。因為有您,凱凱才能長得這麼大。還好有您,才有我們現在完整的家,謝謝你的勇敢,在我們萬念俱灰的時候,看見了太陽。當我收到您的卡片時,真的很感動。我告訴自己,我會好好地教育孩子,讓他長大以後,讓他繼續去幫助人,去延續這分愛。」凱凱媽媽代表全家人說出心中蘊藏六年的話。

許祺昇是現年四十一歲的公職青年。二○一二年抽血建檔時,只是覺得像捐血一樣,並沒有特別的想法。六年前接到配對成功的消息時,心情上沒有什麼特別的感受,也沒有告知家人,只告知同事與朋友。公司同事都很贊同,覺得他很幸運,可以配對成功,可以救人一命。

主持人陳竹琪師姊訪問:「當您被通知配對到(要捐周邊血)時,您有什麼想法?」

捐贈者許祺昇回答:「造血幹細胞每天都會長出來,就像吃喝拉撒睡一樣的自然循環;捐出去時,有需要的人就用得上,我也從來沒去想捐給誰。」

許祺昇生性樂觀開朗,興趣廣泛,喜歡挑戰新的事物。隨著捐贈日期到來,生活上沒有太大的變化,但他會比較注意飲食,讓自己身體保持良好的狀態,讓受贈者能早日康復。

「謝謝您,才有現在的我,我才能和家人一起出來玩!」凱凱親自表達感謝。

「要努力地生活下去!你已經克服最困難的一關了,要再努力把身體養得更好,讓未來更好。」許祺昇像哥哥、又像叔叔似地給凱凱愛的叮嚀。

「因為有你,所以我沒有少了一個孩子。」媽媽再次表達這分幸運。「您本身就是很有愛心的人,凱凱很幸運能遇見您!」

感謝救命恩人前腳走後腳放、付出無所求的精神,凱凱的爸媽也參與抽血建檔了,希望有朝一日能讓這分愛,持續傳遞出去。

凱凱的爸爸回想起當年跪在廟前祈禱的無助,擁有現在的平安他無比感恩,激動擁抱捐贈者許祺昇。攝影/楊凱誠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