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二十一日
在台北慈濟醫院醫療團隊的守護下,罹患血癌的陳女士順利完成骨髓移植,平安出院。右一為高偉堯主任。攝影/傅長新
捐贈者特別準備祝福小卡為陳女士加油打氣。攝影/盧義泓
十一歲的陳女士兩年前才接受乳癌治療,從沒想過還會有其他癌症找上門,更遑論血癌這種談之色變的重大疾病。起初,僅以為是長期服用藥物導致有火燒心等腸胃道症狀,沒想到身體愈來愈容易疲勞,雙腳也突然開始水腫,家庭醫學科抽血檢查發現有嚴重貧血情形,遂轉診至台北慈濟醫院血液腫瘤科高偉堯主任門診。
有鑑於陳女士過去曾患乳癌,為釐清是否為癌細胞轉移,高偉堯主任透過骨髓穿刺檢查,確診為「骨髓發育不良症候群合併芽球過多」,這是一種骨髓病變,且有高度轉化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機會,因此需要前驅性化療維持免疫力,以減少輸血頻率,同時也會進行骨髓移植配對。高偉堯主任說明,骨髓中含有各種具有繁殖與分化能力的造血幹細胞,依照身體需求分裂成血小板、白血球及紅血球等血細胞,但若是造血功能出現異常,骨髓內血細胞的生成數量雖然不變,卻無法正常成熟時,就會導致未成熟的造血細胞「芽球」的比例異常升高或分化受阻,導致造血失衡,一旦芽球比例超過百分之二十,就轉換為急性白血病。
病情萬變,陳女士仍惡化成急性骨髓性白血病,醫療團隊調整治療方針,穩定病情。期間,高主任在家庭會議中提出骨髓移植,這讓陳女士有些擔憂,過去對骨髓移植的概念只停留在「抽龍骨水」,光是想像就很可怕,且親人都已經過了異體骨髓捐贈的符合年紀,等待那十萬分之一的非親屬配對機會似乎遙遙無期。
兩個女兒還在讀書,先生要兼顧家庭與工作,心中的苦讓陳女士難以釋懷,經常哭泣。直到有一次,就讀高中的大女兒對她說:「媽媽我希望你陪我們到老,到我們七、八十歲,甚至一百歲⋯⋯」這句話讓她心中一震,親情的愛讓她重拾信心,堅強面對病魔。
因為治療副作用,陳女士的體重掉了近十公斤,整個人憔悴許多,但高偉堯主任日日的關懷和黃曉芳心理師的陪伴,讓她感受到滿滿的安全感。
二○二四年十月,陳女士迎來配對成功的好消息,令人振奮的是,捐贈者的人類組織抗原(HLA) 的位點、血型都完全相容,年齡及健康狀況也都合適,順利進入移植前的最後治療,清除癌細胞或異常造血細胞。高偉堯主任說明:「人類組織抗原配對有許多位點,若是捐贈者和受贈者位點只有部分匹配,有可能造成免疫系統排斥,移植失敗,病人出現感染情形,而陳女士與捐贈者的位點能相容,會有更顯著的治療成效。」移植前夕,黃曉芳心理師緊握著陳女士的手給予鼓勵,約定解除隔離後再見;高偉堯主任則是仔細確認各項數據及細節,做好萬全準備。還有個小驚喜,捐贈者特別準備小卡片為陳女士加油打氣,讓她帶著滿滿的祝福,展開最後階段的血液重造工程。
終於,輸注的造血幹細胞如期植入,陳女士解除隔離並轉至普通病房觀察,她感恩一路上遇到好多貴人,捐贈者無私的愛、高主任的認真負責、黃曉芳心理師的開導支持以及護理團隊的細心用心,讓她的生命時間軸再次推進。十二月下旬,陳女士平安出院,承諾將會珍惜未來每分每秒,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每一天。(文/鄭冉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