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山慈院 長照站進駐輔具平臺 樂齡環保逗熱鬧《人醫心傳》257期

四月八日

今年三月起,關山巷弄長照站與慈濟關山輔具平臺及環保回收站共享空間,長者們歡喜利用課前時間與環保志工一起拆解寶特瓶。

距離關山慈濟醫院約一公里路程的慈濟關山輔具平臺與環保回收站,多了「關山巷弄長照站」新身分,正式成為社區樂齡據點的一環。

關山慈濟醫院自二○一八年起,積極推動巷弄長照站的設立,在池上、關山、鹿野三個鄉鎮設立五個據點,提供關懷訪視、電話問安、共餐服務與健康促進活動,為社區長者打造預防與延緩失能的支持環境。二○二一年,池上多元照顧中心成立後,據點重新整合,目前保留「錦園」、「關山」、「瑞和」三處C 級巷弄長照站。地點分別在池上多元照顧中心、關山豐泉里老人活動中心、鹿野瑞和福明宮。

然而,關山據點今年面臨場地租金調漲的挑戰,照顧服務員余子杰在社區志工陳泰郎建議下,向輔具平臺尋求合作。儘管用地部分屬於公有地和慈濟志工洪青松所有,協調過程卻相當順利。豐泉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羅彬泉與洪師兄一致認為能活絡平臺是好事,讓據點免費使用也無妨。余子杰認為使用者付費,且租金可由經費支出,最後以每年六千元作為水電補貼,據點在三月完成進駐。

環保志工林明成師兄提及,臺東區環保志工人數多,載送回收和拆解分類有多位志工分工進行,但關山環保站志工人力有限,運送和分類整理都是一組人;自己曾經一天內拆解十八籠的寶特瓶,現在有據點長者的幫忙可以減輕工作量。黎恆義師兄說,平臺每天平均會接到二至三件輔具申請單,服務範圍遍及關山、海端、池上、鹿野,也曾支援送至長濱。目前定期需要載取回收物的定點有二十四個,還有輔具維修、清消等工作,雖然緊湊卻很踏實。

關山慈院設立的巷弄長照站一週開五天,若有接送困難可協助安排交通車,歡迎在地長者參與。

長照站與環保站共享空間,讓雙方資源互補、關係更加緊密。四月八日上午,長者們早早來到環保站先報到,陳秀玉、吳美枝與羅春枝三位超過八十歲的阿嬤,課程尚未開始便投入寶特瓶拆解工作。林明成笑說:「我的功勞都被阿嬤搶走了!」看到籠子被裝滿,他趕緊補上空籠,分擔工作。

張雙春師兄面對做不完的回收也從不慌張,他說:「慢慢做,明天才不會沒事做!」秀玉阿嬤說,在這裡拆一小時就手痛腰痠,但是看籠子裡還有瓶子沒拆完,就覺得事情沒做完,手停不下來,直到被提醒量血壓,才願意放下手邊工作。慢郎中的師兄與急性子的阿嬤也形成有趣的對比。

關山鎮上的據點密集度不低,每週的開站天數一至三天不等,唯獨關山慈院設立的據點一週開五天。余子杰說,現在據點的位置,相較離鎮上遠了一些,但阿公阿嬤的參與度沒有降低,每堂課都穩定維持在十五人左右,且據點不只服務豐泉社區,也吸引住在德高、中福及里瓏里的長者前來參與,如果有接送困難也可以協助安排交通車,只要長者願意到據點都很歡迎。

社區的互助和慈濟志工的支持,整合醫療、輔具、環保與照護資源更加完善。余子杰說,現在幫長者申請輔具更便利了,且平臺設備齊全,即便有缺乏的,志工也快速補齊,彼此就像互相照應的家人。若志工外出服務,他也會臨時充當窗口,協助民眾辦理輔具申請。據點還有共餐服務,志工與長者們一起用餐促進交流,讓慈濟關山輔具平臺更有溫度。(文、攝影/陳慧芳)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