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山慈院 新春傳愛 走入社區護健康《人醫心傳》254期

一月十三日

一月十三日,關山慈濟醫院潘永謙院長(白袍者)帶領同仁與慈濟志工走入社區,關懷長者。

護理師為社區長者測量血壓及血糖,確保長者們在寒冬裡的身體健康。

一月十三日,關山慈濟醫院潘永謙院長、護理部張筱蓓主任、門診張秋燕護理長、洗腎室江婉婷護理師,在社工張寓鈴及王翔的陪同下,與慈濟師兄姊走入社區關懷送禮,除了聆聽個案的心聲與需求,醫療人員也發揮專業,撫慰病家疲憊的心。

住在池上大埔村、年近七十歲的孫阿姨,獨自撐起顧老養孫的重擔。九十幾歲的失智母親臥床,必須管灌飲食,近期因帶狀皰疹和壓瘡頻繁就醫,讓阿姨身心俱疲。除了照顧老母親,就讀小學的孫子也依靠阿姨扶養。

潘院長將關懷物資交到阿姨手裡,並關心阿姨身體近況,量測血壓,也到房裡看看母親壓瘡傷口,同時教導正確的照護方式。

接著訪視的個案由臺東縣社會處轉介,陳先生過去住在養護機構,生活開銷由唯一的女兒負擔。女兒近期因健康問題影響收入,無法支付照顧費用,只好將父親接回租屋處自行照顧。由於沒有照顧經驗,加上對失智症狀的誤解,父女倆相處有許多摩擦。

一月九日下午,關山慈院社工張寓鈴前往了解個案需求,發現個案睡在沙發椅拼裝的床墊上,且因尿失禁弄溼床墊及棉被,女兒指著晾曬的棉被都還未乾,父親一再尿床找她麻煩,氣憤將父親推至屋外,雖然同仁勸阻屋外相當冷,但女兒告知不要插手介入。過程中,父親未吭聲,只是安靜任由女兒發洩。

由於女兒有自殘的現象,擔心會有憾事發生,社工連忙安撫並聯繫慈濟關山環保輔具平臺陳卓瓊華師姊、黎恆義師兄即時送來病床和便盆椅,幫忙更換床單,將沾有尿液的外衣脫除換新。下班後,社工再度前往送晚餐及禦寒二手衣,感恩院內同仁及輔具平臺志工陳泰郎主動募集棉被、衛生紙、白米、餅乾、尿布、保暖衣物等物資,讓相依的父女暫時度過難關。

或許是周邊的關愛,讓女兒感到不再孤立無援。潘永謙院長拜訪關心時,家庭氣氛改善很多;父親有笑容、話也變多了,女兒則數次鞠躬道謝,在資源的連結下,關山鎮衛生所為家屬申請二十一天的長照喘息服務,陳先生於當天下午就會安排到柏林老人養護中心,暫時緩解女兒照顧壓力,針對身心健康問題,後續也會由社福人員輔導就醫。

最後一位個案潘女士,因家人不便照顧,暫由遠親的長照室居服督導傅清花照顧。潘女士行動不便,經常來不及如廁,身上及床舖都有大小便。清花對潘女士照顧有加,不僅主動清理穢物、沐浴及打掃家務,也連結慈濟關山輔具平臺送病床及尿布,甚至協助扶養潘女士的兒子。

潘女士三年前右腳開始會疼痛,因欠費健保鎖卡未就醫,之後吃多、喝多也尿多,疑似糖尿病症狀,得知病史,潘院長請護理師先量測血壓及血糖,血糖高達五百六十一mg/dl,院長告知高血糖的嚴重性,必須立即掛急診,保住生命健康,才讓潘女士同意就醫,清花督導協助她沐浴,隨即送至關山慈院急診由潘院長收治住院。治療後順利出院,院方送了一臺血糖機方便潘女士在家測血糖,並針對糖尿病飲食衛教,提醒每月定期回診追蹤。

關山慈院結合志工團隊關懷送暖,透過基礎健康檢查,提供醫療建議和輔具,希望提升照顧品質,確保長者們在過年期間的健康安全。(文、攝影/陳慧芳)

花蓮慈院 歲末傳愛 耶誕溫馨祝福《人醫心傳》253期

十二月二十四日

大愛幼兒園小朋友和日間照顧中心長者在報佳音快閃活動中,共度溫馨佳節。攝影/陳炳宏

「紅鼻子醫師」與心蓮病房團隊一起為病人送上祝福。左六為花蓮慈院緩和醫學中心王英偉主任。圖/江青純提供

歲末年終,到處都充滿歡樂的年節氣氛,花蓮慈濟醫院將各種形式的溫暖祝福送進病房,用溫馨的氣氛來迎接新年。

十二月十九日傍晚,天主教海星中學的報佳音行程抵達花蓮慈院,年輕的哥哥姊姊到兒科病房關懷小病童,讓病房充滿青春的氣息,小朋友們放鬆地和哥哥姊姊玩在一起,兒科病房醫護團隊也加入同樂。

二十四日是耶誕夜,醫護人員不畏寒流,將病房裝飾得溫馨和煦。合心八樓神經內外科病房連續多年由護理同仁自發性的裝飾病房、為病人報佳音。護理長余佳倫說,住院病人中有佛教徒也有基督徒和天主教徒,許多原住民長者都有教會信仰,平安夜對他們別具意義。護理師特別準備小卡片,讓病人與家屬填上心願,到耶誕夜當天,由護理師扮成耶誕老人,推著同仁裝飾的「行動耶誕樹」巡迴各個病房,讓病人將心願卡掛上祈福。

而呼吸照護中心的平安夜,照護團隊化身為麋鹿與耶誕老人,也有著動人的故事正在展開。

三十九歲、原是香港射擊、擊劍等運動好手的Jeremy,因罕見且嚴重的肌肉疾病,今年三月跨海到花蓮慈院接受治療。經過中西醫精準治療,Jeremy 的病情有了起色。九月中旬,Jeremy 因肺部感染嚴重,從中醫病房轉到呼吸照護中心治療,經過呼吸照護病房主任劉迪塑與團隊的細心照護,精神愈來愈好。林欣榮院長特地包了紅包鼓勵Jeremy 積極復健,希望他能再發聲說話,Jeremyg 收到紅包後馬上捐出,並在耶誕夜與父親一起準備點心,感恩團隊這一百天的照護。

在同心圓日間照顧中心,有老幼共學及報佳音快閃活動「分享愛無限」。二十四日,大愛幼兒園的小朋友們到日照中心唱歌表演為爺爺奶奶「報佳音」,老少其樂融融度過溫馨佳節。隔日長者們戴著耶誕帽,拜訪慈濟醫療法人林俊龍執行長辦公室、花蓮慈院院長室、人文室、長期照護部,感恩各單位的照顧,長者們送上親手包裝的足浴包,希望同仁寒冷的天氣下,可以透過泡腳放鬆身心。

常到醫院巡迴演出開立「微笑處方」的紅鼻子醫師,平安夜當天也到花蓮慈院兒科二七西病房散播歡樂,小病童看到小丑醫師會雜耍表演還會彈烏克麗麗唱歌,開心地欣賞,更興奮的是每個病房都獲得紅鼻子醫師帶來的禮物。

紅鼻子醫師也來到心蓮病房。心蓮病房年年為安寧照護的病人舉辦耶誕祝福活動,今年準備下午茶,讓病人和家屬手作耶誕花圈,緩和醫學中心主任王英偉醫師和病房主任謝至鎠醫師頭戴耶誕裝飾娛樂大家,紅鼻子醫師適時帶進輕快歌聲,與護理人員一起將溫暖的歌聲帶進每一個病房。

兒科病房副護理長宋景歡說,時刻照顧同仁的護理部主管也很辛苦,所以特別請紅鼻子醫師送祝福到護理部,讓忙於行政事務的主管適時紓壓。護理部主任鍾惠君帶領主管們迎接紅鼻子醫師和活潑可愛的護理同仁。伴隨著歌聲,彼此關懷的心一起擺動,每個人都接受到屬於自己的溫暖祝福。(文/陳炳宏、江家瑜、吳宛霖)

台中慈院 活躍老化 社區據點發表滿堂彩《人醫心傳》253期

十二月十三日

中央與地方政府指導單位長官、台中慈院醫護主管都上臺與長輩同歡。

臺灣邁入超高齡社會,社區照護模式日益重要。台中慈濟醫院十三日在醫院大廳舉辦第十三屆高齡友善暨第八屆失智照護成果發表會,展現高齡友善社區與失智照護服務的豐富成果。

臺中市衛生局輔導台中慈院與潭子區衛生所合作認養四十五個社區關懷據點,結合福利及衛生政策,轉變關懷據點為健康促進場所。成果發表會展現台中慈院深耕社區的努力,落實衛政與社政體系的整合關懷。

台中慈院院長簡守信表示,高齡友善生活的核心在於讓長輩發揮智慧與活力,透過互助共老的模式,不僅減輕家庭和社會的負擔,還能降低醫療成本;王人澍副院長感謝政府與民間協力,透過醫療介入,讓長輩更健康樂活,進而提升生活品質。行政院中部聯合服務中心執行長莊競程高度肯定台中慈院在高齡友善社區與失智照護的付出,讓長輩長保健康,降低健保支出與高齡臥床率。

勁歌熱舞、自彈自唱和健康操等表演輪番登場,廿二個社區單位學員展現平時健康促進成果,現場充滿熱情活力。今年首次參與的栗林社區發展協會與臺中市仁愛綜合長照機構也帶來精采表現。栗林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余鈴環表示,社區八十歲以上長輩占比超過六成,是典型超高齡社區,感恩台中慈院陪伴,透過豐富醫療保健知識,幫助長輩長保健康。臺中市仁愛綜合長照機構十位長輩帶來〈四季紅〉表演,社工周筠庭透露,長輩十分重視演出,三週前就開始積極準備,獲得滿堂喝采。(文/卓冠伶 攝影/賴廷翰)


醫護攜眷淨灘
保護海洋愛地球

十二月十五日

台中慈濟醫院醫療同仁攜眷參與淨灘活動, 總共清除三百八十公斤的垃圾。

耳鼻喉部周一帆主任(右一)全家響應淨灘活動,用行動守護地球。

台中慈濟醫院一百零一位同仁及家屬十五日到大安溪出海口淨灘,眾人親身體驗愛護地球與珍惜資源的環境教育,大人小孩都說有機會還要再來!

適逢寒流侵襲,但低溫與冷冽海風擋不住大家的熱情,活動成員一早就陸續聚集到大甲區環保復育公園。耳鼻喉部主任周一帆與妻子和兩位小孩全家響應,感受珍惜與愛護環境的意義。台中慈院醫務祕書林英超表示,「海邊景色壯闊美麗,但是走上沙灘不時踩到垃圾,內心強烈感嘆我們沒有好好珍惜這塊土地。」他趁著淨灘也反思內心,把煩惱清掉,讓自己更開朗。

社區護理組護理師李佳霖帶著女兒淨灘,撿到大量且五花八門的垃圾,體會到保護環境需要從減少垃圾產生開始。耳鼻喉部醫師李致宇感謝主任和同事熱情邀約,他看到海灘的大範圍垃圾,本想應該很難清除,但一群人響應號召共同承擔,覺得做好事不能少他一人。大家合力淨灘一小時就有成果,共清出一百八十公斤一般垃圾與兩百公斤回收垃圾,總共清除三百八十公斤的垃圾。

一行人後續前往大甲靜思堂創作「年年有餘」環保吊飾,耳鼻喉部同仁表示,要把成品掛在診間、病房的耶誕樹上,分享愛護環境與資源再運用的喜悅。(文、攝影/陳彥儒)

台北慈院 升格醫中首次共識營 持續精進不忘初衷《人醫心傳》253期

十二月十五日

十二月十五日,台北慈院趙有誠院長帶領一百八十九位主管舉辦合心共識營。攝影/連志強

共識營邀請奇美醫院經營決策委員會王志忠講座教授,分享奇美醫院數位轉型專題。攝影/連志強

凝聚全院共識、策劃未來營運藍圖,十二月十五日,台北慈濟醫院趙有誠院長帶領一百八十九位主管舉辦合心共識營,邀請專家蒞臨演講,進行永續策略地圖工作坊,迎向二○二五年二十周年的新挑戰。

上人慈示,佛法有應機逗教,「但我們要有因緣才能匯聚,慈濟的因緣很普及,最歡喜的就是醫療跟教育,可以從各階層的菩薩們感覺到大醫王們那一份真誠的心,這就是愛、就是信、也是尊重。時日在過,慈濟的過程在變,但願愈變愈好、愈美,真誠的心是永恆的,感恩醫護人員用永恆的愛心去面對生命、感恩並尊重生命。」

林俊龍執行長首先恭喜台北慈院在今年升格醫學中心,「這是不容易的事情,感恩上人創辦慈濟世界,感恩全球師兄姊的幫忙,最要感恩院長、副院長、主祕的帶領,以及全體同仁的努力。」張聖原策略長指出,台北慈院在院長帶領下,是最能實踐上人核心價值的醫院,期待升格後可以擴充研究量能,展現與其他醫學中心不同之處。

一九七二年的仁愛街義診是慈濟醫療志業的開始,此後慈濟四大志業八大法印逐步發展,至今已有八家醫院和一間診所。林執行長分享「醫療機構的永續發展」勉勵同仁切記以病人為中心,傳遞愛心。

趙有誠院長帶領檢視過去一年的業務,包括門急診、住院、手術量能以及研究教學等各面向,二○二五年重要的發展項目包括提供以病人為中心的卓越醫療服務、成為醫療人員受訓的首選醫院、全人醫療的典範。他感恩主管們的帶領,將弱勢病人照顧得很好,期望大家能在知識、技能及對待病人的態度上三管齊下,做好身教及言教,圓滿醫療使命。

奇美醫院經營決策委員會王志忠講座教授以奇美醫院為例,分享數位轉型專題。奇美醫院將預測式AI 廣泛應用於各項臨床作業,設計以病人為中心、同仁需要優先的AI 系統,將AI 轉作臨床利器。台北慈院各科室主管踴躍提問交流。合心共識營針對過去一年中在教學、研究或服務上有特殊貢獻或優良表現的同仁予以表揚,本次得獎者共有三十位同仁。長期致力於臨床和基礎研究的胸腔內科藍冑進主任獲研究論文獎,他分享從十年前單打獨鬥,至今已是十個人的研究團隊。胸腔內科是陣容堅強SMART 的團隊,照護範圍包括睡眠、重症、呼吸道、肺復原及肺癌,他著墨於呼吸道及肺復原兩大面向,但也有其他適用於肺復原的疾病,因此將經驗寫成文章,分享交流。

獲頒特殊貢獻獎的感染管制中心詹明錦組長表示,十四日在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感染管制與抗生素管理卓越計畫」成果發表暨頒獎典禮上,台北慈院榮獲團體績優獎第一名,顯現醫院對感染管制的重視及落實。感恩趙院長的支持及徐榮源副院長、感管團隊的付出,得獎是肯定,未來團隊將繼續努力。

社區暨長照服務部李孟蓉副主任獲得特殊貢獻獎,功在超長住院病人的有效管理,但凡病人能夠出院,約二十一天她就帶領團隊進行個案安置、包含長照轉銜或養護機構的銜接,讓病人順利出院,減少急診壅塞,病床有效運用。李孟蓉副主任說:「用心就不難,將病人安置好就是長照的希望跟方向。」( 文/廖唯晴)

大林慈院 跨團隊整合照護 助長者康復辦畫展《人醫心傳》253期

十二月二十六日

大林慈濟醫院跨專業照護團隊與鄒爺爺在畫作前開心合影。

鄒爺爺熱心介紹畫作。他表示自己能夠活到今天,全靠醫療團隊日以繼夜的陪伴與守護。

大林慈濟醫院醫療團隊為鄒爺爺舉辦畫展的揭幕儀式。

冷颼颼的清晨,大林慈濟醫院十一A 整合照護病房的走道卻洋溢著溫暖的氛圍。醫護團隊特別為八十八歲的鄒爺爺舉辦了畫展揭幕儀式,旨在鼓舞更多需要照護的人。鄒爺爺歷經生死拔河,在醫護團隊的細心照護下,重新拾起畫筆,創作出精采畫作。本次畫展共展出二十四幅作品,為爺爺的人生開啟了充滿希望的另一扇窗。

鄒爺爺罹患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及慢性腎臟病,二○二四年因胸悶住院,期間一度心臟驟停,經心肺復甦術與葉克膜治療恢復自主循環,入住加護病房。病情穩定後轉至普通病房,但仍需鼻胃管與尿管輔助,生活功能尚未恢復。醫院啟動衰弱高齡急性後期整合照護計畫,老年醫學科聯合心臟科、腎臟科及跨團隊合作,包括病房護理師、高齡照護師、出院準備護理師、出院經理人、營養師、藥師、物理治療師與社工等,透過周全性老年評估(CGA)量身打造復健計畫。

老年醫學科張舜欽主任表示,整合照護以跨專業合作及家屬充分溝通為基礎,目標是恢復鄒爺爺的日常功能並提升生活品質。在復健過程中,團隊運用「以長者優勢為本的照護」策略,挖掘他作為退休中文老師的專長,鼓勵他透過書寫與繪畫重拾熱情,並安排他擔任病房「樓長」,以專屬識別證提升價值感與自信。

在團隊支持下,鄒爺爺逐步恢復能力,從依賴他人到能自行進食,甚至使用助行器行走,最終順利出院。出院後,他入住大林慈濟住宿長照機構(輕安居),並持續為返家做準備。在家人及團隊的鼓勵下,他創作多幅畫作,展現堅強與勇氣,傳遞希望與力量。

在鄒爺爺住院期間,曾經腎臟功能不佳,病房主任李振豪醫師身為腎臟專科醫師,經常前來關心並調整爺爺的藥物。看到爺爺由一度的危急情形,蛻變至今舉辦畫展,李主任心中非常高興。他表示,在照顧高齡病人的過程中,常會擔心他們是否能夠維持健康,看到爺爺對生命的熱愛,實在令人欣慰,感謝他為大家樹立美好的榜樣。

在鄒爺爺住院時負責照護爺爺的住院醫師劉晏廷,也特地趕來參加畫展,回想起與爺爺的相處過程,兩人不禁相擁而哭。鄒爺爺感慨萬分地表示,自己能夠活到今天,全靠醫療團隊日以繼夜的陪伴與守護。在他剛經歷重大疾病時,團隊沒有放棄他,並不斷鼓勵他,提供飲食、藥物、復健以及肌力運動等多方面的支持,幫助他逐漸恢復健康。爺爺衷心感謝所有醫療團隊。

張主任也感謝鄒爺爺分享畫作,讓醫療團隊的努力化為大愛,影響更多人。正如鄒爺爺所言:「你可以、我可以、大家都可以,一起加油!」(文、攝影/張菊芬)

斗六慈院 院慶前夕聚善緣 為關懷戶整理家園《人醫心傳》253期

十二月二十九日

斗六慈院結合慈濟志工與雲林縣立古坑華德福實驗高中學生,動員近百人為關懷戶打掃家園。

二○二四年即將結束,斗六慈濟醫院也將邁入六周年。在此之際,醫療團隊、眷屬結合慈濟志工與古坑華德福實驗高中學生,總共動員近百人,在假日走出醫院與學校,為關懷戶打掃家園。在院長簡瑞騰帶領下,清出大量的雜物與垃圾,兩個多小時就讓屋內恢復整潔,慈濟志工並贈送電動病床、寢具給案家,為寒冷的冬天帶來溫暖。

透過斗六市信義里施里長與社區志工提出申請。六十三歲的楊姓案家,因身體虛弱、僅重三十一公斤,罹患吸入性肺炎,長期生病,目前透過鼻胃管進食,父母相繼過世,生活困境令人心痛,日常生活環境無法自行整理。斗六慈院院長簡瑞騰表示,這是一個殊勝的因緣,在斗六慈院周年慶前夕號召同仁、眷屬、志工、華德福學生,協助社區貧病或弱勢家庭,不僅啟發同仁慈悲心,更讓孩子見苦知福,比任何院慶活動更有意義。

關懷戶的住家裡累積多年的雜物,案主都無力清掃,因此清掃過程,氣味難聞。慈濟志工王勝聰表示:「這次總共動員近百人前往打掃,進入案家須穿過長長的走道,走道邊是一間販賣牛仔褲的服飾店,案家室內無水可用,無法清洗物品,門口又沒地方擺放清潔物品,打掃過程大家須從外面提水進屋內,還須小心翼翼地以接龍方式傳遞汙物,深怕弄髒了販賣的衣物,人人以接力方式,清出一堆又一堆的垃圾。」非常感恩大家一起共創良善與祥和的社會。

共知共行,心動不如行動,有善心善念,更要有人帶動來實踐。洗腎室護理長張雅萍的女兒是華德福實驗高級中學學生,得知志工服務訊息,與媽媽一起邀約全班同學來參與這個有意義的活動。班長張茡善同學說,因為即將畢業,也想為自己留下良善的足跡,因此參加斗六慈院協助照顧戶的打掃,在狹窄的空間,看到許多慈濟人、青壯年、小朋友都非常認真協助打掃,實際參與後非常感動,如果未來有因緣,也想要再來幫忙。另一位許博閎同學提到自己從來沒參與這樣的活動,深深的被感動。他說,案家因為沒有能力打掃,需要大家的幫忙,也看到很多人協助讓整個空間變得很乾淨,心裡同樣覺得感動,也很有成就感。

花了兩個多小時,大家合力將房間清理乾淨,跟打掃前相比,簡直是兩個世界。簡瑞騰院長表示,斗六慈濟醫院奉持「五心醫療,守護生命好健康;年年精進,社區共善好幸福」的目標,期許能用佛心、合心、信心、歡喜心及感恩心等五心,繼續守護鄉親的健康。清掃活動結束,大家高興地舉起雙手高喊,斗六慈濟醫院生日快樂、六六大順。(文、攝影/張菊芬)

簡瑞騰院長(中)感恩有因緣,在院慶前夕與眾人一起服務貧病家庭,比任何院慶活動更有意義。

關懷戶家位於長長的走道後,眾人以接龍清運出大量垃圾,避免弄髒鄰居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