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山慈院 風災吹垮家園 慈善團體合力重建《人醫心傳》253期

十二月十六日

關山慈濟醫院及慈濟志工前往山區老屋協助阿公清理家園。

八十七歲的紀阿公,子女皆在外縣市工作,因為習慣鄉下生活一直待在關山鎮崁頂村山邊的老屋簡居著,直到二○二四年十月底「康芮」強颱吹襲花東,住了六十幾年的家一夕之間垮了⋯⋯

收拾著家當和無奈心情,回想房子倒塌的當下,阿公說額頭和大腿都受傷了,心裡難過到睡不著,唯一慶幸的是「人還平安」,阿公目前借宿在弟弟家中,關山鎮公所除了提供急難救助,彭成豐鎮長也積極向外尋求社會公益團體協助,希望讓阿公有個安居的所在。

得知紀阿公的狀況,在房屋重建計畫啟動前需要人手來清理災後凌亂的家園。十二月十六日上午,關山慈濟醫院潘永謙院長、護理部張筱蓓主任帶領長照、行政共十八位同仁加入志工行列,慈濟關山環保輔具平臺也出動回收車前往山區老屋協助垃圾清運。

潘永謙院長關懷阿公身體狀況,並送上保暖衣物。

行經環鎮車道而上,再左轉沿平坦小徑前行,下車徒步一百公尺就可抵達阿公的家。半倒的老屋已不在,在等候抓斗車夾取大型廢棄物之際,潘院長先向阿公說明來意,送上衣物和民生用品為阿公添暖,接著與彭成豐鎮長、關山救國團及慈院同仁投入清理工作。眾人將可再利用的木頭撿拾集中,而破損吹落的鐵皮、不堪使用的物品則一一搬運上車,由里壠里里長吳慶郎及慈濟志工陳卓瓊華協助載送清運。

投入此次房屋清理的還包括阿公的孩子。二兒子透露,曾經將爸爸接到北部做復健治療,但太想念家鄉的爸爸不習慣都市生活,於是報警謊稱被綁架,讓他哭笑不得。看見這麼多志工熱心前來幫忙清掃,兒子也不斷向大家道感恩!

彭成豐鎮長說,紀阿公是鎮公所長期關懷的獨居戶,雖在短時間內就提供急難補助,但對損失慘重的阿公來說,鎮公所能夠提供的資源只是杯水車薪,若要讓關懷救助能夠永續,還是必須依靠基金會或扶輪社等慈善團體的協助。鎮長感恩所有機構給予積極回應,包含慈濟基金會及社區善心人士的幫忙,後續衡山基金會也將接手重建家園計畫。

雖然因為一場風災,阿公一甲子的生活回憶都化為瓦礫碎片,但眾人的愛心與關懷會持續陪伴阿公重建家園,穩固的房子住起來更安心。潘永謙院長感恩所有參與房屋重建計畫的善心人士,讓阿公可以繼續待在自己熟悉的環境裡,舒適的安享晚年。(文、攝影/陳慧芳)

玉里慈院 耶誕傳愛 伴腎友溫馨過節《人醫心傳》253期

十二月二十五日

玉里慈院血液透析室團隊安排耶誕活動,為腎友送上溫暖祝福。右二為倪春玲護理長。

血液透析室團隊發心布置耶誕樹及裝飾,希望溫馨氣氛為腎友帶來正能量。

玉里慈濟醫院雖然是佛教醫院,但血液透析室護理人員細心注意到,這裡的腎友有一半以上信仰耶穌,所以今年特別準備耶誕節活動,與腎友共度溫馨佳節。

玉里慈院血液透析室已成立兩年,服務的腎友從個位數增加至六十位。透析室護理人員除了照護腎友健康,也經常思考如何幫助腎友面對洗腎時心情上的轉換,避免產生負面情緒。為了讓腎友在透析治療時,感受到像家一樣的輕鬆自在,平常會透過衛教、暖身運動來互動,今年血液透析室團隊用心準備耶誕活動,布置耶誕樹,更送出結緣禮物祝福腎友。

在血液透析室服務一年多的黃林靜萱護理師說,腎友在聊天時分享自己是基督徒,耶誕節都會準備擺設或儀式感,比較有過節氣氛。黃林靜萱護理師過去工作的醫院,會在院內擺放耶誕樹,她覺得血液透析室如果能放耶誕樹裝飾,溫馨的擺設會讓大家看了很歡喜,也能有助於腎友在透析治療時產生正向能量,讓她萌生準備耶誕活動的念頭,這也是玉里慈院血液透析室首次與腎友歡度耶誕節。

二十五日早上,倪春玲護理長帶著透析室團隊一一將愛與關懷傳遞給腎友們,祝福大家身體健康。(文、攝影/張汶毓)


遠距醫療即時監測
守護長者健康

十二月二十六日

玉里慈濟醫院與玉里數位機會中心及臺灣遠距智慧之愛公益聯盟,攜手推動遠距醫療服務。左七為陳岩碧院長、右七為護理科郭雅萍主任。

玉里慈院在文健站及社區據點備有遠距醫療系統及量測設備,由醫療團隊監看身體數據,為長者的健康把關。

為促進偏鄉長者照顧服務,可以善用科技來關注追蹤長者健康狀況。玉里慈濟醫院目前有遠距醫療系統設備及「醫生馬上看」、「照護優活」等軟體,配合智慧量測設備,提供文健站、長者關懷據點,即時量測傳送到醫院,由醫療團隊監看數據,若發現異常將立即電話關懷與視訊,視情況由醫師問診及諮詢,或馬上協助到院看診或安排住院,
提供持續性的健康監測。

十二月二十六日,玉里慈院與玉里數位機會中心及臺灣遠距智慧之愛公益聯盟,再度攜手合作。自二○二三年簽訂遠距醫療合作方案後,五個接受服務的據點都有不錯的數據回饋,二○二四年再新增六個據點,包含玉里慈院負責的玉里環保站、富里樂智據點,透過智能設備,即時守護各據點長者的身體狀態。

負責協調統籌的原住民洄瀾協會祕書長文儷珺,感謝陳岩碧院長的支持,遠距醫療系統設備才得以進行到第二年。「去年救了一個住在一九三縣道附近的獨居長者。在據點量測時,發現他的數值異常,醫院立刻通報據點照服員,教他們處理,最後救護車將長者送往醫院就醫。很感恩醫院,要做這件事很不容易,希望玉里在推動遠距健康監測可以成為南花蓮甚至全臺灣的模範。」

據點負責人玉里慈院護理科郭雅萍主任感謝遠距智慧之愛公益聯盟的支持,期待攜手讓服務順利落實偏鄉,守護長者健康。(文、攝影/張汶毓)

大林慈院 中醫藥本草文化節 探索中醫藥妙用|輕安居五周年 親屬座談道感恩《人醫心傳》252期

十一月三日

大林慈濟醫院舉辦中醫藥本草文化節,邀請民眾體驗中醫藥本草的獨特魅力。

大林慈院疼痛治療科王思讚醫師(右一)帶孩子一起認識中醫藥材。

臺灣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大林慈濟醫院中醫部在衛生福利部中醫藥司的指導下,積極推動中醫社區健康照護,強化中醫師在老年社會中的角色定位。在十一月三日立冬前夕,響應舉辦「二○二四年中醫藥本草文化節」,邀請社區民眾體驗中醫藥本草的獨特魅力,也準備中草藥實用小禮物送給大家。

大林慈院陳金城副院長致詞表示,臺灣民眾在日常生活中對中醫藥並不陌生,不論是針灸、藥膳、青草茶、刮痧、感冒喝薑茶等,中醫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中西醫合療方面更有不錯的表現。大林鎮許有疆鎮長、嘉義縣中藥商工會許開興理事長也蒞臨參與。

中醫部家庭醫學科鄭竹晏主任表示,中醫部安排好聽、好喝、好玩的多重體驗,包括雲林縣中草藥植物學會張武訓理事長介紹「本土藥用植物」,臺語繪本作者陳芊榕講《神奇漢藥房》。許開興理事長帶大家認識中藥材及製作「養生茶飲」、中草藥協會蔣加海理事教民眾製作放鬆身心靈的「芳香凝膠與乳霜」,更結合健身與遊戲的科技運動會等,適合一家大小來體驗。

大林慈院疼痛治療科王思讚醫師,帶著五歲女兒認識「養生茶飲」,看到大自然的東西能當成藥材,真的很神奇。民眾許女士體驗手作茶包,由朱英眉護理師陪伴製作,過程放鬆紓壓。希望活動讓更多人認識中醫藥文化,將其應用在生活中,感受到中醫藥的神奇和價值。(文、攝影/張菊芬)


十一月二十三日

大林慈濟醫院住宿型長照機構五周年,舉辦親屬座談會與手作課程,團隊和家屬溫馨互動。

大林慈濟醫院住宿型長照機構滿五歲!特別舉辦親屬座談會,六十位來自南北各地的家屬報名參加,子女和團隊溝通了解長輩情況。活動除了座談交流,還有手作老師教做耶誕花圈,讓大家團聚在手作過程中紓壓放鬆。

陳金城副院長開場致詞:隨著人口老化及減少,如何讓老人家將身心安頓好成為重要課題。大林慈濟住宿型長照機構又稱輕安居,並非提供善終的場所,而是一個讓家屬在照顧長者之餘,有機會喘息、長者有機會維持生活能力,能夠健康在宅終老的中繼站。很感恩這五年來住民與家屬的肯定及護持,未來期許團隊能夠不斷往前邁進,提供更好的服務品質。

護理部副主任廖慧燕表示,感謝團隊所有同仁的努力,用心為長輩服務,也謝謝家屬的信任與支持。人文室主任葉璧禎、護理長郭如娟及社工莊宛螢、孫瑀彤也參與座談會為家屬解答疑惑。

親屬呂先生表示,自己六十六歲了要照顧八十六歲的母親,在老人照顧老人的情況下格外疲累,直到媽媽住進大林住宿型長照機構,得到團隊的協助力量後,生活才得以恢復正常。他大力讚賞,希望機構擴大服務,讓更多人得到優質照護。現場參與的親屬也紛紛表示非常感動,醫療照護團隊把長輩當成自家人,不僅照顧他們的身體也兼顧心靈,讓長者愈來愈健康。

活動邀請「手癢,就作」工作坊的文美琳老師,帶領大家使用隨手可得的素材做耶誕花圈,現場溫馨又放鬆。(文、攝影/江珮如)

斗六慈院 雲林法親關懷 溫馨相聚顧健康《人醫心傳》252期

十一月十六日

 

斗六慈院簡瑞騰院長(右三)率隊與志工前往探視精舍德根師父的父親蔡森茂老菩薩。

十一月十六日,斗六慈濟醫院簡瑞騰院長帶領門診護理長翁麗君、院長室蔡蕙雯專員,在人文室葉璧禎主任與宗教處張秋盆師姊、雲林志工高金鳳師姐等人陪同下,出發前往斗六及北港關懷三位資深法親。

第一站前往斗六市探視七十六歲的曾林淑女師姊,斗南協力一組長何依紅師姊及和氣組長邱素梅師姊都前來陪同。曾師姊是慈濟委員及榮董,師姊的兒子分享,之前帶媽媽到雲林臺大醫院檢查發現有阿茲海默症,有在服用相關藥物。師姊也說記憶力衰退很多。簡院長鼓勵她,年紀大記憶力本來就會不好,不用太擔心。

曾師姊之前會到大林慈濟醫院擔任醫療志工,現在體力不好,擔心腿力跟不上,雖沒去大林服務,仍持續到斗六慈院擔任一日志工,每天也會騎機車到雲林聯絡處環保站做環保。

簡院長和師姊分享簡爸爸、簡媽媽使用健走杖的影片,使用健走杖在走路時借力使力,讓腰挺起,兩手用力,能訓練肌力及心肺功能,也能藉此和左鄰右舍互動,延緩老化。

簡院長協助查看曾師姊目前的用藥,因師姊兩腳無力,有在服用神經外科的藥物,簡院長鼓勵她不能只靠藥物,可以藉著健走杖多訓練,師姊也承諾會多走路練腳力。

接著前往北港鎮,探視精舍德根師父的父親、八十九歲的蔡森茂老菩薩。這次關懷緣起於今年元宵節,大林、斗六同仁回精舍尋根時,得知德根師父住在北港的父親意外受傷,簡院長承諾會抽空前往探視;在醫療服務忙碌之餘,雖時隔八個月,簡院長實現承諾,看到蔡爸爸神清氣爽,大家都很感恩。

蔡爸爸目前身體狀況很不錯,他分享自己會坐客運轉火車到大林,再搭醫院接駁車,大老遠從北港到大林慈院看診,陪同的高金鳳師姊補充,雖然醫院有北港線交通車,但蔡爸爸不喜歡時間受限,都是「自由行」。

蔡爸爸有重聽的問題,簡院長建議他裝助聽器,讓生活品質改善。節儉的蔡爸爸說,之前耳鼻喉科醫師建議他要裝,但聽說要七萬元,就沒有裝。翁麗君護理長立即查詢助聽器的補助條件,希望能讓蔡爸爸有機會裝上助聽器,生活更便利。

蔡爸爸感恩媳婦每天的探望、三餐都照顧得很好,很高興簡院長前來探視,頻道感謝。簡院長看到蔡爸爸健朗的模樣,放下心中的大石。

法親關懷第三站探視北港的資深委員、慈誠許煥章師兄。今年八月底許師兄因全身無力、臉色發白、全身水腫、血便等狀況,來到大林慈院住院治療兩週。許師兄的同修陳麗卿師姊分享,師兄曾在大林慈院檢查出有主動脈瘤,原本心臟內科醫師評估還不用開刀,身體也沒有不舒服症狀,後來他院醫師建議手術治療,沒想到術後出現各種狀況。

簡院長也查看麗卿師姊的健檢報告,發現她健康狀況很好,大家稱讚師姊保養很好。許師兄住院期間,人文室葉璧禎主任持續陪伴,看見師兄精神、氣色恢復很好,讓她放心不少。大家開心話家常,為法親關懷劃下完美句點。

中午後簡院長馬不停蹄趕往雲林縣莿桐鄉甘西社區照顧關懷據點進行健康講座,持續守護健康,共善社區。(文、攝影/黃小娟)

簡瑞騰院長和曾林淑女師姊分享簡爸爸、簡媽媽使用健走杖的影片,鼓勵她運動。

簡瑞騰院長問候許煥章師兄身體狀況,並查看陳麗卿師姊的健檢報告,稱讚師姊保養很好。

花蓮慈院 早產兒回娘家 遊戲體驗親子紓壓《人醫心傳》252期

十一月九日

花蓮慈濟醫院早產兒回娘家活動,邀請寶寶與家長回來相聚。前排左起為護理部護兒中心張瑞雲護理長、鄭雅君督導、呂基燕副主任、鍾惠君主任、小兒部主任張宇勳。攝影/陳炳宏

花蓮慈濟醫院小兒部與護理部在十一月九日舉辦早產兒回娘家活動。透過親子製作海浪鼓、闖關遊戲、紅鼻子叔叔說唱等團康,一起觀察孩子的身心發展。小兒部朱紹盈醫師與兒童牙科李嘉諭醫師分享親子閱讀、幼兒牙齒保健,希望帶給家長更多的知能;小兒部主任張宇勳以「成為小孩翅膀下的風」與家長共勉。

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關係,距離上次早產兒回娘家活動過了快七年,護兒中心護理長張瑞雲說,這次的對象就是這期間出生的寶寶和家長。為了迎接這群孩子,護兒中心團隊八日傍晚就開始布置會場及闖關遊戲,為了節省經費,全部都是護理師自己動手作。

早產的孩子平均在護兒中心住三個月以上,出院回家後,家長只要遇到照護上的問題,只要一通電話、一則訊息,可以隨時聯繫護理師,彼此的感情猶如家人。

新生兒科張宇勳主任表示,許多媽媽常會感謝他對孩子的照顧,甚至說他是比她們更早看到孩子的人,事實上,在護兒中心最辛苦是護理師團隊,包括護理部主任鍾惠君、督導鄭雅君、護理長張瑞雲和所有的護理師都是他的姊妹,全心全力給早產兒最大的支持。

護理部主任鍾惠君致詞先以早產兒家長的身分向醫護團隊致敬。而她為護兒中心團隊的專業感到驕傲,從寶寶出生小小的手腳,每一個呼吸和心跳、一滴滴的奶……每個細微處,都可見到團隊的用心,呵護寶寶們慢慢長大,因此看到孩子回來,真的很感動。

護兒中心特別剪輯紀錄片,分享早產兒寶寶成長的點滴,張宇勳主任期許家長「成為小孩翅膀下的風」,不要和別的孩子比較,永遠給孩子滿滿的愛與支持。

在治療師劉家妤的引導下,爸爸媽媽帶著孩子手作海浪鼓,先在盤子上記錄孩子的手掌大小,再將小鈴鐺、香香豆、米、綠豆放進盤內,將另一面透明的盤子合訂為一個鼓,搖起來可以聽到沙沙的海浪聲。劉家妤說,這是結合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的手作遊戲。透明的海浪鼓,可以讓小朋友練習眼睛的追視。

推動親子閱讀多年,也是兒童繪本作者的朱紹盈醫師分享親子閱讀的好處與方法,她強調,親子閱讀可以是一本書或各種自然景致,最重要是過程中的親子互動、引導、刺激,都會成為孩子成長過程的資糧,厚植對挫折的耐受力。

李嘉諭醫師透過送貼紙的互動,分享兒童牙齒衛教觀念,鼓勵家長要按時帶孩子到牙科塗氟、作口腔檢查,守護孩子的口腔健康。

兩個紅鼻子叔叔的說唱讓孩子很快卸下心防,透過布偶奇奇認識每桌小朋友,成功的讓孩子和爸爸媽媽在遊戲中站起來起身活動。

護理部鄭雅君督導說,雖然只有半天的相聚,但經由各種遊戲,可以觀察孩子的成長與發展,家長間也可以透過互動交流、得到紓壓。最開心的還是看到孩子平安健康長大。(文、攝影/游繡華)

護兒中心用心安排手作體驗和遊戲闖關,在活動中觀察孩子身心發展。

台中慈院 迎接乙巳年 千人共聚點心燈《人醫心傳》252期

十一月十日

上人帶領大眾點亮心燈,虔誠祈禱,四大調和天下平安。攝影/楊凱誠

台中慈濟醫院十一月十日於臺中靜思堂舉行二○二四年歲末祝福,屬於慈濟特有的年終活動,有全院同仁、慈濟人醫會、慈警會、慈濟教師聯誼會、榮董聯誼會等功能團體逾千人共聚,由證嚴上人帶領點心燈,感恩過去並迎向未來。

歲末祝福是慈濟特別的活動,醫院同仁透過經藏演譯,展現拔苦與樂、守護生命願力。今年在進行經藏演繹前,由大腸直腸科林北江醫師從觀眾座席走向舞臺,急診科李冠儀主任從舞臺後方迎向前,兩人合唱〈愛灑人間〉,溫暖嗓音沉靜大家情緒,為莊嚴演繹揭開序幕。此次的演譯,除了台中慈院同仁參與,還有沙鹿光田醫院陳子勇院長、竹山秀傳醫院榮譽院長謝輝龍醫師,以及中區慈濟人醫會召集人紀邦杰醫師等共計近七十位人員,共同演繹《無量義經.德行品》與《法華經藥.草喻品》,呈現慈濟法脈的長情大愛,法海區的醫護同仁與各功能組慈濟人、法親菩薩也以整齊劃一的動作呼應演繹。簡守信院長領頭以拉縴苦行表達醫療人員拔苦救難的精神,簡院長表示,去年歲末祝福上人未能到場,因此今年台中慈院同仁更加珍惜難得與上人相聚的因緣,期待透過整齊演繹與齊聲唱誦,讓上人對台中慈院更加放心。

簡守信院長帶領全體與會人員發願要深植醫病情、扛起醫療使命、深入慈濟精神。「以長情帶動服務創新,創新深情化;以使命點燃薪火相傳,傳承使命化;用人文關照品質細節,品質慈濟化。創意深情化,深情醫病間;傳承使命化,使命我來扛;品質慈濟化,慈濟深入心。」

接著由靜思精舍師父發送福慧紅包給與會眾人,上人為新進委員、慈誠、榮董及慈濟教聯會老師授證,今年台中慈院共有五位慈誠委員授證,分別為一位護理之家照服員,三位護理師以及一位資訊室同仁。

上人開示時心繫日本能登地震災民以及佛陀故鄉印度藍毗尼的貧困人民,勉勵大眾學習佛陀的智慧,以愛修福,並祈求風調雨順,人間平安。活動尾聲,全場人員隨著上人一起點亮心燈,虔誠用心祈禱,四大調和天下平安。

此場歲末祝福除現場一千三百多位人參與,更有全球十個國家地區的慈濟人透過八百多條連線觀看直播同沐法喜,在靜思中感恩。(文/馬順德 攝影/賴廷翰)

團隊演繹經藏,展現拔苦與樂、守護生命願力,法海區整齊劃一呼應演繹。

右起為台中慈院院長簡守信、沙鹿光田醫院院長陳子勇、竹山秀傳醫院榮譽院長謝輝龍以及中區慈濟人醫會召集人紀邦杰醫師領頭以拉縴苦行表達醫療人員拔苦救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