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慈院 守護孕產婦 安全診斷把關健康《人醫心傳》250期

九月二十日

九月二十日,台北慈濟醫院舉辦病人安全週響應活動。

二○二四年「病人安全週」分別有「孕產安全,你我共守」及「安全診斷,健康把關」兩大宣導主題,台北慈濟醫院於九月二十日舉辦響應活動,邀請兒科部新生兒科趙露露主任、婦產部邱筱宸醫師進行衛教講座,藉此提升民眾與醫療人員對病人安全的重視。

張恒嘉副院長表示,病人安全是醫療照護的基礎,台北慈濟醫院長期致力於改善優化,如感染管控、跌倒預防以及用藥安全等,此次病安週主題為孕產安全及診斷安全,希望藉由一年一度的響應活動,讓民眾了解掌握自身健康狀況的重要性。黃思誠副院長為婦產科專業,提到:「孕產婦在每個階段都各有不同的風險存在,而媽媽與孩子的生命安全至關重要,提醒大家須重視日常生活細節,避免造成不可逆的傷害。」醫療品質中心蕭宗賢主任則指出,病安週的宣導核心是鼓勵病人參與醫療過程,除了醫護團隊之外,病人的健康識能也是提升治療成效一環,因此本次活動也設有許多衛教攤位,期待民眾踴躍參與。

趙露露主任以新生兒照護安全為主題,說明造成新生兒死亡的三大危險因子有遺傳、早產與意外事故,其中能盡力避免的即為意外事故。趙主任提及:「窒息、燒燙傷、跌落、溺水、誤食與交通事故皆屬之,因此家長須做好相關防護措施,有效防止新生兒傷害。」邱筱宸醫師則分別就高危險妊娠、生產風險及產後出血三個面向,提醒孕媽咪產前檢查和營養素補充的重要,同時也呼籲民眾家中若有孕產婦,務必多一分仔細與關心,若盡早發現,能降低死亡機率。除了衛教演講,院方也透過活潑的短劇演出,向民眾宣導病人資訊核對、手術部位辨識以及麻醉安全、用藥安全的重要性。

現場同時有社區醫學部、感染管制中心、肝病研究中心、癌症篩檢中心、病主法推動小組、器官捐贈推動小組、醫事室設立的衛教攤位,向民眾進行各式宣導。民眾賴小姐分享,過去就知道衛生福利部推出虛擬健保卡,但遲遲沒有進一步了解,透過攤位人員的協助,已經學會如何操作使用,未來就醫時就能先知道自己檢查的數值、做好功課,向醫師表達自己的疑慮。謝奶奶也分享:「曾經因為肺部疾病開刀,從此之後都會定期進行四癌篩檢。而今天講座宣導也讓我更知道病人安全的重要,覺得活動舉辦的非常有意義。」

宣導講座與衛教攤位吸引現場民眾熱絡參與,期待藉由此次活動提升民眾對病人安全的重視,主動參與醫療過程,保護自身就醫權益。(文/鄭冉曦 攝影/連志強)

趙露露主任分享新生兒照護安全,提醒家長做好防護措施,防止新生兒傷害。

民眾在活動現場學習虛擬健保卡APP 操作。

大林慈院 愈老愈是寶 志工爸媽顧健康《人醫心傳》250期

九月二十六日

大林慈濟醫院舉辦慈誠懿德共修課程,共有三百一十八位師兄姊參加。

大林慈濟醫院自二○○六年起,邀請雲嘉南高屏等縣市的志工師兄姊們,擔任院內各單位的慈誠懿德爸爸媽媽,貼心關照並定期為同仁準備美味蔬食餐點,溫暖同仁的心與胃。大林慈院在九月二十六日上午安排慈誠懿德共修課程,邀請醫療團隊分享保健衛教資訊,祝福大家一起健康生活,幸福到老。

此次共修會有三百一十八位慈誠懿德爸媽參與,陳金城副院長特地到場致意,他表示,「慈誠懿德爸媽從二○○六年到現在,十八年來,五百多位來自五個縣市的師兄姊,全年無休地關懷我們八十七個單位的同仁,感恩師兄姊這麼多年來陪伴大林慈院成長。」

臺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志工年齡也是愈趨高齡化。志工們樂於付出、服務,往往會忘記要關注自己的身體。每年大林慈院都會為懿德爸媽規畫共修課程,內容以近期的健康議題及大林慈院特色醫療為主,讓爸爸媽媽提升健康知識,投入志工行列之時,不忘照顧自己的身心。

腎臟內科蔡任弼主任的「護腎戒慎」,提醒師兄姊留意腎臟病五字訣「泡、水、高、貧、倦」;平時預防「三多、三少、四不一沒有」,三多是多纖維、多蔬果、多喝水。三少為少油、少鹽、少糖。四不是不抽菸、不憋尿、不熬夜、不亂吃來路不明的藥。一沒有則是沒有鮪魚肚,才是腎病預防保健之道。

臨床心理中心陳可家主任分享「我的人生下半場」,提醒師兄姊保持身體健康、維持心理健康、社會與家庭聯繫、終身學習與自我挑戰、預防及管理慢性疾病並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她說,師兄姊當志工、懿德爸媽,參加共修課程正向學習,關心自己的健康,都是成功老化的表現。

護理部暨社區醫療部廖慧燕副主任分享「懂老,與長者的溝通技巧」,提醒大家與老人家溝通的過程中要將心比心,只用多傾聽、少批評,真誠的眼神及陪伴,就能和老人家好好溝通。

胸腔內科方科智醫師分享「肺癌新知」,他表示,一期肺癌的五年存活率高達九成,但四期肺癌不到一成,鼓勵符合資格的民眾一定要善用公費肺癌篩檢。目前肺癌治療技術持續進步,為肺癌治療帶來新希望。

骨科江晏昇醫師分享「骨刺不要緊,痛起來很著急」,他分別以大學生、中年人及八十五歲長者的個案,分享椎間盤突出的微創手術治療的成功案例。嘉義區吳漢文師兄認真聆聽分享。他表示,參加慈誠懿德會已十幾年的時間,當初是因上人呼籲慈誠委員要幫忙照顧大林慈院的醫護同仁,在剛成立慈誠懿德會時就全部投入,師兄姊分組照顧每一個單位的同仁。至少每月會有一次的慈誠懿德會聚餐,如果遇到評鑑或單位有特殊活動,也會幫同仁準備點心,同仁業務很忙碌,讓人看了不捨,也很感恩同仁這麼用心。

吳漢文師兄感恩醫院對慈誠懿德爸媽的照顧,他表示,「『會走會跑,卡贏黃金萬斗』,我們才能在慈濟菩薩道上,持續長久健康地做下去。」(文、攝影/黃小娟)

陳金城副院長感恩師兄姊陪伴大林慈院成長。

嘉義區吳漢文師兄認真聆聽分享,感恩大林慈院對慈誠懿德爸媽的照顧。

關山慈院 池上拉拉車翻覆 急診啟動大量傷患《人醫心傳》250期

十月十一日

急診林昀寬醫師為傷患進行檢傷及治療。

臺東池上以伯朗大道聞名,許多外地客因金城武樹慕名而來,近年來各觀光景點流行的「拉拉車」也頗受歡迎;也就是一種以高爾夫球車為車頭,後面拉著一連串特製雙人座位的兩輪列車。跟親朋好友坐在拉拉車上,隨著導覽員的解說,繞行景點慢慢行進,吸引不少觀光客搭乘。

十月十一日下午兩點十分左右,三十八名來自臺中的遊客,不慎在產業道路發生拉拉車翻覆意外,關山慈院急診室接獲消防隊無線電通知,值班醫師林昀寬率先啟動大量傷患,動員人力準備就緒。

「急診紅色九號」廣播響起,護理人員與行政同仁放下手邊工作快步前往支援,協助檢傷、傷口處理、資料收集與名單統計。此次意外總共造成九人受傷,其中兩名患者因外傷後肢體腫脹變形疑似骨折,由一一九救護車直接送往臺東馬偕醫院診治。

於關山慈院治療的七位患者檢傷分類皆為三級,分別有挫傷、撕裂傷及多處性肢體擦傷; 而年紀最輕的傷患是不到五歲的小女孩,因外力拉扯導致眉毛下方有一道約兩公分的傷口,經情緒安撫和傷口縫合後無大礙。

據傷患敘述,事發當時車速不快,串連車頭的前兩節車廂無人乘坐。在行經下坡路段時,後段兩輪車不明原因全部往前擠壓導致列車翻覆,部分的人摔出車外,還有人被擠壓在車輛之間動彈不得。陳姓導遊驚魂未定,躺在床上摸著左側肋骨直喊痛。導遊表示自己就坐在翻覆的那幾輛車上,肋骨迎面撞上拉拉車導致胸壁疼痛,幸經X 光檢查未發生骨折,而其他傷患也在各單位的支援下,很快地就完成傷口消毒及包紮動作。

關山慈濟醫院位於臺九線上,鄰近環鎮自行車道、鹿野高臺熱氣球、池上伯朗大道、南橫天龍吊橋等知名觀光景點,不僅是緊急醫療資源不足地區責任醫院重要的一環,也是東部縱谷唯一的醫院。關山慈院同仁責無旁貸,團隊也透過緊急醫療應變日常演練,努力讓偏鄉醫療發揮最大效益。(文、攝影/陳慧芳)

玉里慈院 院區齊清潔 煥然展新貌《人醫心傳》250期

九月十四日

九月十四日,玉里慈濟醫院動員同仁與志工共一百二十人進行大掃除,為醫院評鑑做好萬全準備。

醫院評鑑的大日子即將到來,玉里慈濟醫院全院人員上緊發條,除了準備評鑑條文,環境整潔也是不容忽視的重要環節。九月十四日,同仁與志工合力進行大掃除,感恩玉穗區及花蓮區出動六十多位志工,還有慈濟大學學生以及剛下大夜班的同仁,發心投入清掃工作。

浩蕩長的隊伍分作二十六組,用心清潔醫院任何角落,全力為評鑑加分。全家總動員的潘璿晴護理長分享,手術室是醫院重地,最怕就是有落塵,所以要整個仔仔細細,甚至是看不到的櫃體後方都要擦。

服務隊伍中有幾位年輕面孔,是慈大的學生,除了臺灣當地的學生前來支援,還有來自馬來西亞、緬甸的同學加入大掃除行列。來自緬甸的永勝、永華同學負責清潔玉里慈院二樓露臺的窗戶,兩人踩上椅子,認真地擦拭每一扇玻璃,兩位男丁是第一次參加醫院打掃,能為偏鄉醫院付出小小力量,內心非常歡喜。

同樣來自緬甸的怡夢丹同學,用心擦拭著診間內的儀器,她表示,自己是第一次參加醫院打掃,「因為醫院對所有人都非常重要,我想這是重要的事,所以我應該要來參與。」分配在加護病房打掃的沈庭萱與蘇恩鈺是同班同學,在幾個月前花蓮慈濟醫院評鑑時就曾協助打掃醫院,所以對於流程不陌生,不過之前打掃的是門診區,沒有接觸到真的用在病人身上的醫療儀器,感覺很新鮮,玉里慈院雖然規模不大,但他們感受到一股團結的力量。

曾多次投入醫院大掃除、擁有豐富經驗的詹雪娥師姊,是第二度前來協助玉里慈院進行評鑑前的大掃除,回想上一次評鑑是在二○一七年,當時她還在靜思人文服務,如今退休全心當志工,哪裡需要幫忙就到哪裡。雪娥師姊整理診間時,無論是爬高蹲低,都敏捷地來回穿梭,很難相信她已經八十歲,她說:「看得到的,都要清一清!」細心清潔診間每一個角落。

黃玉娟師姊賣力擦拭著頂樓的露臺玻璃,雖然對陽光過敏,容易皮膚不適,仍不畏艱難地完成打掃工作。在玉里高中任教的玉娟師姊說:「我們玉里的一定要來幫忙呀!」她分享自己與慈濟有很深的因緣,因為她的兩個孩子都是在這棟建築物出生,每次只要經過玉里慈院,都會對孩子說,「你看!這是你出生的地方。」現在,孩子已經長大在慈濟中學就讀,很感恩玉里慈院守護玉里人的健康,玉里人也想陪伴著玉里慈院成長。

對於醫院評鑑前動員了這麼多志工協助打掃,陳岩碧院長非常感恩,這次大掃除除了有遠從花蓮下來的志工菩薩,還有當地的師兄姊及院內同仁,總共一百二十位人參與服務,大家努力的打掃,希望打造一個很完美的環境,讓評鑑委員感受到小鎮醫院的大用心!(文、攝影/張汶毓)

多位慈濟大學學生熱心參與玉里慈院評鑑前大掃除。

眾人用心清潔醫院每一個角落。

斗六慈院 提升透析瘻管扎針技術 臺日專家交流《人醫心傳》250期

九月六日

斗六慈濟醫院邀請日本東京木村病院血液淨化室陳莉薇主任(後排左四)和日本東京女子醫大血液淨化室安部貴之技術長(後排左三)來院進行交流。後排右三為簡瑞騰院長,後排左二為張兼華主任。

斗六慈濟醫院血液透析室秉持以病人為中心的照護理念,為免病人長期承受扎針之苦,透過科技輔助工具達到精準下針,特地舉辦「重點式超音波照護於透析瘻管扎針應用之臺日技術交流」活動,邀請兩位嘉賓以及外院基層透析診所的醫護人員共同參與,希望藉此提升透析護理人員扎針技能及臨床照護的應用。

本活動邀請日本東京木村病院血液淨化室陳莉薇主任和日本東京女子醫大血液淨化室安部貴之技術長來院進行交流,分享使用超音波輔助扎針的床邊應用,以及實際操作技術。斗六慈濟醫院血液透析室張雅萍護理長表示,血液透析病人因腎臟功能失常,產生代謝物和水分,需透過透析治療來維持正常身體功能。每次透析過程都需忍受兩針(十六號布袋針)錐心的疼痛。如果遇到深度較深或較狹小的瘻管,可能會導致扎針的併發症,例如血腫、瘀青甚至中斷透析治療,從而損壞血管通路。

為了解決護理師在扎針過程中的困難,張雅萍積極爭取學習機會,並得到院長簡瑞騰和大林慈濟醫院心臟血管外科張兼華主任的大力支持,張主任親自到院傳授超音波技巧,分享案例,更提供超音波設備供學習使用。二○二四年三月,感恩大德捐贈超音波設備,讓護理同仁能夠持續學習。

現場來到血液透析室,斗六慈院邀請腎友協助,讓陳莉薇主任實際帶領護理師操作「超音波於透析瘻管扎針」技術。腎友張清文表示,斗六慈院洗腎室護理師很認真學習新的技術,並邀請日本有經驗的陳主任及外院透析診所的醫護人員共同學習,這對病人是一大福音,以前護理同仁以手感方式扎針,失敗時就要重新扎針,現在有儀器的幫忙,護理師扎針的成功率上升,讓病人免受扎針之苦。

張兼華主任表示,透析血管通路介入超音波的優勢在於即時性、無放射性、低成本和快速。傳統上,透析護理師主要依賴觸覺和聽覺評估,以及以往的扎針經驗進行「盲目扎針」。然而,透過超音波引導可以讓扎針更加精準,並根據血管評估技能和病人血管通路特性來制定個別化的扎針方向和點位。扎針的技能從觸覺和聽覺提升到視覺並進,成功地扎針同時也可以提升護理人員的自信心,改善透析病人扎針時的焦慮、疼痛和血腫等併發症的發生,這在保護病人安全方面是一個重大突破。

簡院長表示,多數情況下重點式超音波都由醫師操作,但透析護理師們積極精進技術、打破傳統思維,尋求各種學習資源,不斷地學習超音波技術的深度知識。他們以病人的福祉為首要目標,以慈悲和關懷的心態,努力減輕病人的痛苦。並且不斷參加品質改善競賽、專業學會,更在醫學中心進行演講、發表並推廣超音波技術,展現出專業的信心,定能成為業界翹楚。(文、攝影/張菊芬)

日本東京木村病院血液淨化室陳莉薇主任,分享使用超音波輔助扎針技術。

陳莉薇主任(左一)帶領與會者進行實際操作技術。

台北慈院 專家研討AI運用 強化醫療資訊安全《人醫心傳》249期

八月十六日

台北慈濟醫院與財團法人醫療品質策進會於八月十六日合辦「人工智慧運用及病人安全風險研討會」。

智慧醫療發展一日千里,如何兼顧病人資訊安全日趨重要。財團法人醫療品質策進會於二○一八年與美國急救醫學研究所(ECRI)合作,進行「臺灣醫療科技安全學習平臺(ITPS)」的專案推廣及平臺建置,透過醫療院所的資安通報,進行彙整及深度分析再提供病安風險的回饋和建議,並定期舉辦研討會,匯聚專家學者交流學習及資源共享。八月十六日,醫策會與台北慈濟醫院共同辦理「人工智慧運用及病人安全風險研討會」,邀請醫療界AI 病安科技專家分享實務經驗,藉由交流強化科技運用和風險預防的知能,為提升臺灣病安文化齊盡心力。

研討會於台北慈濟醫院國際會議廳舉行,趙有誠院長致詞表示,醫療數位轉型的過程必然面臨各種挑戰,除了資訊端的技術,跨部門合作的橫向溝通能力甚是重要。趙院長強調:「秉持以人為本的精神,以保護病人為核心理念,才是醫療科技發展及運用的目標宗旨,期待與醫界夥伴攜手共創民眾福祉。」醫策會洪聖惠副執行長說明,醫療科技的蓬勃發展,帶來工作效益及品質的提升,也衍生出病人資安事件的增加。因此,本次研討會以現今科技焦點「人工智慧」為主軸,安排AI 醫療中心運作發展、國際醫療AI 發展、臨床醫師角度探討及病安風險國際案例分析等主題,綜觀多元角度及面向,與學員進行交流討論,期待大家滿載而歸。

護理人員為醫療照護第一線,必須面臨繁重工作及人力短缺的挑戰,因此數位轉型及資訊化同為趨勢,而資訊安全如何維護運用於護理的臨床作業更是不容小覷。台北慈濟醫院醫務部朱家慧高級專員以「讓AI 真的幫助您──談語音護理紀錄之運用與風險預防」作為主題,提及AI 語音護理紀錄應用的現況,並結合自己橫跨護理臨床、品管、教學及資訊四大領域約二十多年的實務經驗,分享如何評估及預防病安風險,並給予實務建議如多層次驗證機制、跨團隊溝通技巧及風險管理計畫等。朱家慧高專表示:「人工智慧的應用目的在於讓作業環境更加從容,我們應該將科技工具變成助力而非阻力,如此才能兼顧科技與人文兩者的平衡。」

醫療服務具有高度專業性及複雜性,如何兼顧AI 科技及病安文化、降低資安風險,是每家醫療機構皆須審慎面對的課題。講座課程囊括人工智慧發展與運用、人工智慧科技風險兩大面向,會中安排專家座談,以利講師和學員直接交流、提問解惑,在實務經驗、案例共享的討論中,更清楚醫療體系在AI發展下的趨勢,進而有效遏止病人安全風險,讓臺灣整體醫療品質持續精益求精。(文/張家慈 攝影/盧義泓)

趙有誠院長強調醫療科技以人為本的重要性,期待與醫界攜手為民眾共創福祉。

台北慈院醫務部朱家慧高專(右一)於專家座談時回答與會者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