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島臺灣與創新創業《人醫心傳》251期

黃欽勇社長 電子時報(DIGITIMES)暨竹科廣播董事長

文/林芷儀 攝影/楊凱誠

年會首日九月十五日上午的第四堂課邀請《電子時報DIGITIMES》暨竹科廣播董事長黃欽勇,演講「矽島、春秋逸趣橫生的創新與創業」。

黃欽勇社長首先感恩靜思書軒營運長蔡青兒師姊的邀請,他毫不猶豫就答應,因為他在二十五年前曾參加過慈濟靜思營,當時營隊有兩位老師令他印象深刻,其中一位是杜俊元師兄,「我還記得他在講臺上、趴在地上,跟大家行了個大禮,他說了一句話我今天還記得,『自反而縮。把自己縮到最小,這個世界最大。』另外一位老師今天也在現場,就是簡守信院長。」

接著進入課程主題,黃欽勇社長為學員簡介矽島臺灣的電子產業發展,「今年是臺灣半導體業發展的五十周年。」回顧臺灣半導體產業的開創,一九七○年代,時任經濟部長的孫運璿與「臺灣半導體之父」潘文淵攜手推行積體電路工業發展計畫,和美國無線電公司(RCA)建立夥伴關係,當時政府出資派多位優秀的工程師赴美受訓,將學習到的技術移轉回臺,並在高雄建立起第一座晶圓示範工廠,奠定臺灣電子產業的扎實基礎,更帶動臺灣的經濟起飛。

「所有的科技都不可靠,唯一可靠的是學習新科技的能力。」黃社長提到,臺灣能夠成功,是因為不管什麼產品我們都會做。從2000 年以後,世界大概經過四個階段的演化。第一個階段網際網路時代「.COM」,此時諾基亞(Nokia)、思科系統(CISCO)等企業火紅。第二個階段「Mobile」行動通訊時代是蘋果、三星、紅色供應鏈大賺。第三個階段大數據時代「big data」,是web service 公司,如:Google、微軟等公司賺錢。第四個階段AIot(人工智慧物聯網)時代,則是NVIDIA(輝達)、Tesla(特斯拉)等企業蓬勃發展。因應時代需求,AI 的加速器今年大約是二點五倍的成長,而AI 的伺服器有百分之八十是臺灣的公司在製作,AI 的晶片則是台積電在製作,因此,黃欽勇社長不斷思索,臺灣在全球的角色跟定位。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先生曾說AI 正在吃掉軟體,而軟體會吃掉硬體,黃社長反向思考,「硬體能不能吃掉AI ?別人做不出來就贏了,做不出來又沒有其他可以替代的供應商,我們贏得更多。」

另外,黃欽勇社長也為學員分享電子時報(DIGITIMES)的創業過程。「做生意的重要觀念是定義、定位跟定價。」他的企業不跟別人競爭,而是透過差異化創造價值,「我們其實是假裝成報社的專業諮詢服務公司。」目前《電子時報》的員工大約兩百五十人,其中包括四十幾位研究員和三十幾位記者,而《電子時報》不僅有紙本出刊,更是臺灣唯一的產業報,以B2B(Business-to-Business)的方式流通,除了作為新聞媒體,還提供產業研究資料庫、公關行銷、研討會活動、以及企業專業顧問等多元服務。他感恩前一位課程分享者――宏碁集團創辦人暨榮譽董事長施振榮,施董事長不但是電子時報最大的股東,更在黃社長創業前期鼓勵他的想法,對社會很有貢獻。後來電子時報也陸續獲得多位臺灣各產業領袖的支持與資金贊助。

最後,黃欽勇社長表示,電子業跟醫療都是臺灣最好的產業,但專業互通卻很少。「賺錢要把錢用在對的地方,有能力去做進一步的投資,創造臺灣最好的價值,這是我的夢想。我們有沒有可能用我們背後的資料庫協助其他專業,像是針對醫療社群或年輕社群,為不同族群的人創造價值。」黃社長笑說,蔡青兒師姊曾詢問他是否能與慈濟人文志業合作,「當然!我們可以討論!但是我們也知道其實科技的東西很無聊,大愛臺的東西比較有趣,還是繼續看大愛的節目比較好。」

(二○二四國際慈濟人醫會年會九月十五日課程)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