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感恩尊重 處處看見醫療愛

文/莊淑婷 台中慈濟醫院副院長

新冠疫情肆虐三年後,終於迎來承平復甦的日子。醫院因疫情停辦的護理師節慶祝大會再次熱鬧登場,護理同仁們播出「憶起.疫起」的回顧影片,想到醫護同仁在第一線的努力,頂著感染風險義無反顧發揮良能,堅持在崗位上守護著病人的生命。醫技行政同仁也善盡後勤職責,協助動線分流、整備防疫物資、嚴守醫護同仁戰線的幕幕身影,「團隊」的感受,深深印在心田。

身兼台中慈濟護理之家與長照機構的負責人,服務對象、住民與同仁跟台中慈濟醫院的防疫措施不同,疫情高峰暫停家屬探望,還好有「團隊」集思廣益,讓住民與家屬持續在視訊中相見打氣,才能挺過疫情。步步足跡、歷歷在目,身處疫情風暴,真正感受一切謝天、一切感恩的真義。從上人教導學到,沒有哪些事是理所當然的,真正凡事要感恩、尊重、愛!簡守信院長勉勵大家,現在我們已經一起度過艱難疫情,不只要回眸當時,看見各方面付出的努力,更要凝視其中核心價值,邁向未來。醫療愛的基礎,也是走過疫情的核心價值,未來的歲月更要發揮出愛的價值。

醫療愛是在不同單位、不同個人點點滴滴累積下來的,當面對不同困境,醫療愛讓許多事都成為可能。回首二○○七年一月八日台中慈濟醫院啟業不久,馬上就在一月十三日迎來第一例外傷縫合手術,緊接著在十四日迎來第一位寶寶,正式對外營運後,不僅內科病人陸續來到醫院求診,急診與外科病人也陸續增加。當時,作為手術室後勤重心的供應中心由張美雪護理長接下重任,她一面讓各式清消器材就位、一面聯繫設備支援,還要搶時間教育訓練單位內技術同仁、制訂相關規範。每每看到如今醫院手術室的龐大規模,回首當年,對同仁帶動團隊的承擔還是感動不已。

從行政體系角度看,供應中心同仁就是一群任勞任怨、在醫院默默付出的夥伴,為了成就各個不同科別、不同術式與程序的精密手術,他們在醫院地下室二樓高溫環境下二十四小時輪班,仔細清洗、消毒、滅菌、打包各種手術器械,尤其,手術器械都非常鋒利,操作消毒程序還必須相當專注才能避免被手術器械刺傷、劃傷。

供應中心主要工作成員雖然大都是技術員,非護理職能的他們仍努力用心熟記各種不同科別、不同術式,以及相對應所需要器械的中英文名稱及代號;有些器械必須要全部拆解才能將細微縫隙殘留的血漬與組織清理乾淨,清洗、消毒、滅菌後,還要組裝回原狀並保持功能正常,每一個拆裝步驟的細節與需要注意事項更是繁瑣。甚至有時一天會有好幾個相同手術需要用到相同的手術器械,在器械有限情況下,同仁必須在很短時間內完成清消,而且必須檢驗完全無菌才能放行。這是供應中心同仁們專注力與時間壓力的挑戰。

手術器械外,臨床護理同仁照顧病人需要用到的換藥包、氣切包等等,也都是供應中心負責的清消範圍。過去醫療慣例,臨床護理同仁必須將使用過的器械送到供應中心換取已清消完成各種處理包,但台中慈院啟業之初,即推動「送貨到站」的服務,由供應中心同仁直接送回清消完成、檢驗過關的各式器械與處理包到臨床單位給護理師使用。這項服務,大大降低臨床護理師來回奔波取得器械、處理包的時間,供應中心同仁承擔起服務到家的責任,大大降低護理師工作負擔,功不可沒!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透過各種資通訊設備、互聯網與雲端運算、分析能力的提升,智慧醫療已經在臨床照護上發展出不同面向的應用,像是可蒐集、分析心律與血氧功能的智慧型穿戴裝置、達文西手術系統,甚至結合AI 人工智能分析病灶的影像檢查系統等,不僅能夠協助醫護人員在醫療照護品質的提升,也能降低他們的負擔。我相信,未來也能夠有一套影像辨識系統,幫助供應中心同仁精準辨識各項器械,降低他們記憶與分類各項器械及對應術的壓力與
負擔。

護理同仁常認知「因為愛,所以我存在」,我認為,這分愛不是小情小愛,而是上人常教導的那一分「面對苦難人的長情大愛」。屬於大護理範圍的供應中心同仁,在團隊中更是圓滿長情大愛的堅固基石,也是讓愛的行動能落實的重要關鍵!就像每一次回花蓮尋根,團隊成員天未亮就整隊朝靜思精舍的方向前進,每位同仁的步伐穩定、迅速、沒有遲疑,如同醫療團隊在臨床第一現場,合和互協、群策群力,一致面對的方向就是發揮良能付出愛,守護病人直到康復痊癒,才是愛的圓滿。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