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日不空過 精進醫療向前跑《人醫心傳》234期

文/林欣榮 花蓮慈濟醫院院長

 

轉眼間,節氣已來到夏至;在二○二三年上半年,時間飛快的流逝,我們感恩影響全球整整三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終於告一段落,更感恩同仁在這段時間不曾退卻且齊心防疫,盡全力照護每一位鄉親的健康與生命,如今又進入嶄新的時代,等著我們用心經營寫下新頁。

日前,有AI 教父之稱的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在臺灣大學畢業典禮鼓勵年輕人「Run ! Don’t Walk !」全力以赴的保持奔跑。他以他失敗的經驗強調,要以謙遜的心面對錯誤;為追求願景而堅持、磨練品格,磨難過去,光明終會到來⋯⋯。這場演講獲得廣大的回響與討論。

從事醫療工作一直是如此,分分秒秒都是在跟時間賽跑,在搶救生命、守護健康的路上奔跑,無論是在臨床照護病人、教學傳承培育人才、創新研發促進醫學進步,即使面對世紀瘟疫,從最先對未知的驚恐、摸索,到後來面對如海嘯撲來的本土疫情,在浪頭最前線,全院同仁不僅團結守護醫院,在承接社區疫苗注射、病毒篩檢、以及照護防疫旅館確診病人等,更是使命必達,完成每一項任務。

過去三四年來,防疫之外,經由東區十七家醫院及各地衛生所、診所一起合作,透過健保醫院總額風險調整移撥款計畫經費支持,推動糖尿病共照、C 型肝炎與癌症治療等各項計畫,並從智慧醫療著手,提高東臺灣偏鄉民眾遠距就醫品質與便利性,連年達到提升平均餘命的目標。花蓮慈院團隊以照護偏鄉為中心的策略思考,與各院合作、分享專業技術,開發智慧醫療,是計畫之所以成功很重要的關鍵核心。

健保署石崇良署長在「健保改革─挑戰與布局」主管共識營強調「健康平等是全民健康保險的核心價值之一」,這正是花蓮慈院這幾年為提升東部醫療品質努力的方向。二○二二年,我們更以融合推動健保署「秀林鄉醫療給付效益提昇計畫」(IDS)十多年的經驗,承辦臺灣唯一的健保署山地鄉「全人醫療整合計畫」,結合專業醫療與資通訊科技的智慧AI 應用,亦成功轉型成「預防及醫療並重」。

IDS 計畫與全人醫療整合計畫最大的不同,就是精神,從傳統重視醫療的論量計酬,轉型成為預防及醫療並重的論人計酬方式。IDS 將醫療科帶入部落及社區,提供二十四小時急診、夜間門診、到宅診療、居家照護、疾病管理⋯⋯,而全人整合更增加了各類疾病預防保健、在地疾病篩檢、健康促進等服務。

秀林鄉是臺灣面積最大的山地鄉,我們努力以有限的醫療資源照護分散在各部落社區的居民,衛生所主任田惠文提到第一次見到陳星助副院長時,副院長跟她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有需要什麼請跟我說,花蓮慈院會全力支持。」到現在這句話一直都沒有變,身為原住民的她很感恩有健保署的支持及花蓮慈院的陪伴,讓鄉民多能得到妥適的醫療幫助。

五月十四日,「母親節、浴佛節、慈濟日」三節合一這天,慈濟首場浴佛大典結束後,慈院大愛醫療溯源館在證嚴上人祝福以及四大志業主管見證下啟用。我們不只回溯慈院三十七年來對東部醫療的投入與付出,更可追溯到證嚴上人秉持師志「為佛教,為眾生」,創立克難慈濟功德會至今五十七年來,始終如一的初心。

籌建慈院歷盡艱辛,不僅覓地、動土過程遇到種種阻礙,如何募款匯聚愛心更是一大挑戰。當年,上人自喻為工程師,蓋醫院就好比是設計一個蓄水池;慈濟委員就像磚、水泥、鋼筋,往上不斷的疊,愛心大德的捐款就像點滴點滴的水。上人曾開示「未來就如大地需要水,但如果上面沒有滴水下來,這一片土地不就是裂開了嗎?我要把這一群人的力量,這樣的資源,我要往下挖,挖出井、挖出泉,讓它湧出清泉來,蓋醫院就可以永恆的救人」。

「掘井人」的譬喻源於上人決定興建醫院,當時感動許多人發願響應,甚至成為慈濟委員,積極的募心募愛,跟隨上人做一位掘井的人,挖掘出更多人的心靈湧泉。花蓮慈院晉升為東臺灣唯一的醫學中心已二十年,積極培育醫療人才、更新設備、精進醫療技術,不僅讓許多鄉親不用再盤山過嶺到外縣市求醫,就能獲得做好的治療與照護,更有許多西部的病人慕名而來。

證嚴上人經常開示提醒我們,時日過得很快,到底生活是把握時間,還是空過時日?空過多少時日,即是減損多少生命。期許我們分秒不空過,珍惜把握每一個時間、空間,增長慧命。

很感恩常住志工靜曦師姊、高銓德師兄團隊協助溯源館的硬體及空間規畫,新加坡莫濟協師兄、蕭慈力師姊承擔策展,大愛醫療溯源館不是單純的展示院史,更多的是感恩曾經為慈院付出的所有人,期待未來號召更多的朋友加入掘井人的行列,持續為東部醫療增磚添瓦,將這分承載眾人愛心與力量的歷史繼續書寫下去。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