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芷儀
二○二三國際慈濟人醫會年會的第三日,圓緣時刻,於十月一日星期日上午九點三十分開始,學員分別於花蓮靜思堂講經堂及靜思精舍兩處。
在靜思精舍,敬愛的上人及精舍師父在座,由高雄區志工蘇嫺師姊主持圓緣分享,她首先感恩從各個國家地區遠道而來的人醫菩薩、慈濟四大志業鈞長、臺灣慈濟醫院各院區的主管蒞臨參加。本次共有十一位人醫代表分享,有超過二十多個國家地區、二千多條線同步視訊觀看直播,聆聽圓緣分享與上人開示。
對的事,做就對了
本次人醫年會的學員長鄭順賢醫師,分享自己參與海外義診見苦知福的故事。攝影/鐘耀賢
第一位分享的是本次人醫年會的學員長,花蓮慈院感染科鄭順賢醫師,來自馬來西亞的他,在高雄醫學大學學習,後返回馬來西亞服務,二○一五年來到花蓮慈院感染科工作至今。
「我跟人醫會的因緣,想起來是二○一五年的時候。我上班的第二個月發生了尼泊爾大地震,當時慈濟的賑災隊伍就過去了,第一批先勘查需要什麼,然後就在各院發布邀請醫師過去義診。因為我之前有做過其他國際醫療義診的經驗,就參加,我是第二批到尼泊爾的,為災民看診、給藥,其實心情沒有很多起伏,直到發生一件事情讓我深深的感動。」鄭醫師說,當時團隊晚上住在旅館,白天前往災區義診,有一天突然發生大風雨,第二天到現場看見附近凌亂不堪,但義診的帳篷卻很完整,詢問後得知,原來是民眾很感激慈濟團隊帶來的幫助,所以他們整個晚上都扶著帳篷,不讓帳篷傾倒,這讓鄭醫師非常感動。其後他又參與了許多次的海外義診。
「今天有一位讓我感動的人在現場!」鄭醫師說,二○二二年,他有幸拜訪了馬來西亞人醫會符之良醫師負責的診所,同為馬來西亞人,他知道當地法令對外國人的嚴苛制度,很多緬甸及羅興亞難民被當成人球丟來丟去,而符之良醫師帶領團隊投入義診,為難民拔苦予樂,緩解病苦。鄭醫師表示:「大家想一想,難民受苦受難的時候,最重要的是什麼東西,不就是一隻手?我們就把手伸出去那就對了!就像上人說的那句話:『做就對了。』」
為新移民眼科義診
價值百萬的笑容
來自美國拉斯維加斯的高翠玲護理師,希望能將靜思閱讀書軒引進美國的小學。
高翠玲護理師分享:「我來自美國拉斯維加斯,在二十年前就加入拉斯維加斯的聯絡點,因為我是護士,所以我負責醫療志業,從醫療講座慢慢到現在二十年之後,我們有牙科義診、有眼科義診,今天要向上人報告,我們的牙科義診是一年兩次,從二○一五年到現在。」而眼科義診的因緣,高翠玲護理師說,是二○一八年,拉斯維加斯聯絡處的師兄姊前往佛瑞斯諾(Fresno)參加醫學會,看到當地的眼科大愛車,高翠玲就在義診車前發願,希望拉斯維加斯將來也有一部大愛車。
回到拉斯維加斯後,團隊開始募心募愛募款,終於在二○一九年,買了醫療儀器,並且非常感恩臺灣善心大德的捐贈,讓慈濟拉斯維加斯聯絡處有一部大愛眼科醫療車。第一場眼科義診,服務的是從墨西哥邊境進來的新移民,「他們身上一無所有,那我們提供眼科的服務,第一次義診服務了三十四位新移民,他們戴上眼鏡的時候,笑容真的很燦爛,其中有兩位竟然哭了。義診醫生說他的辛勞都沒有了,因為看到那個million dollar smile,價值百萬的笑容,錢買不到的,非常非常的感動。」
高翠玲護理師說,在年會課程中,參加了蔡青兒師姊的一場分享,「孩子是我們未來的希望,教育是孩子的希望!」她把握機會向青兒師姊請教在學校創設靜思閱讀書軒的問題,希望能把《靜思語》帶進美國的小學,淨化人心祥和社會。
太太來臺造血幹細胞移植
逆境因緣菩薩道
陳佺嶸護理師的同修何抒紋護理師在二○二二年五月罹患急性白血病,疾病治療的過程意外牽起他的慈濟因緣。
接著分享的是馬來西亞陳佺嶸護理師,他目前在慈濟社區醫療服務,過去曾在北海慈濟洗腎中心服務八年。「二○二二年五月,我的同修,檳城的護理同仁何抒紋,不幸患了急性的白血病,其實也引領了我進入了全新的生活階段,感受到自己與無常就在一線之差。」他表示,以前自己專注於職業生涯和學業,希望得到更好的成就、升職,可以掙更多的財富,讓生活變得更好。
當太太罹患白血病,他感到深深的無助和擔憂,因為這個疾病具有極大的挑戰,更何況當時太太還是一個新生兒的媽媽,其實是很重的打擊。就在他們最慌張、不知如何面對的時候,「很感恩陳吉民醫師,彷彿上人安排的貴人,這樣扶持我們。慈濟法親家人一直陪伴著我們,不僅提供了實際的協助,還給了心靈上的支持和關懷,在危機的時刻給予無私的祝福,就好像上人一直在我們身邊一樣。」
在醫療團隊的安排下,他們連接上花蓮慈院幹細胞與精準醫療研發中心李啟誠主任。陳佺嶸護理師感恩李主任對待病人誠懇又貼心,「在李醫師和團隊協助及捐贈者與家人的同意,太太終於可以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因為這個因緣,李醫師邀請我們前往慈濟醫院參觀醫院的設施,也有機會見到上人,還有常住師父們都來送愛,真的很感動。」陳佺嶸護理師說:「慈濟不僅成為我們的家人,也是我們唯一的菩薩之道,自己的轉捩點是『順境有無常觀,逆境用因緣觀。』」
延續人醫使命 種下良善種子
承擔人醫年會司儀的廖官瑄牙醫師說,今後每個中秋節都希望回到花蓮與慈濟家人團聚。攝影/鐘耀賢
廖官瑄醫師是高屏區人醫會的牙醫師,今年是她第二次參加國際慈濟人醫會年會,更承擔了營隊司儀的任務。她分享:「司儀稿的每一個字,我都要很感恩在座的家人以及全球的人醫菩薩,因為在準備的過程中,其實是看到大家的典範身影還有當初的發心立願,真的是讓我深受感動。那也在準備的過程中,借由《心蓮》這本書了解了上人創建慈濟,花蓮慈院的開始,以及各位大醫王菩薩們陸續回來護持上人的這分精神,真的給了我很大的力量。尤其是看到現場的大家以這樣的一分悲心跟無私的精神在付出,我很感恩大家給了我們這麼好的典範,這也是我一直主持下去的動力,非常感恩大家。」
「非常感恩在我二十歲的時候有參加慈青社。那時候其實也不懂,就是心寬念純的跟著做,現在才發現以前的那段經歷有多麼重要,所以我很希望帶給現在在校園的年輕人,讓他們有這樣的一個平臺跟機會可以去做、去付出、去體會、去勤耕自己的福田,為自己撒下一顆好命的種子。」廖醫師感恩學妹李姿瑩牙醫師,在這幾年一起啟動高雄醫學大學慈青社的社務,包含舉辦了健康挑戰二十一天,帶領青年醫療志工跟著高屏區人醫會一起義診,也幫學生舉辦培訓課程,希望接引更多高醫的菩薩,加入人醫會的行列。
她說:「我知道葉醫師等我這句話等很久,我之前拒絕了他很多次,所以也在全球家人面前以及上人面前說,我們回去會努力的投入高雄區人醫會的會務,做好傳承的工作。」
子承父志
見證慈濟醫院在印尼雅加達
蘇瑪爾蘇迪醫師分享父親的慈濟因緣,很感恩自己有機會為苦難人奉獻付出。
接著,由印尼人醫會蘇瑪爾蘇迪進行分享。「我叫蘇瑪爾蘇迪,是一個外科醫生,印尼的人醫會成員。」蘇瑪爾蘇迪說,他的先父也是一個外科醫生,在去年往生,享年九十歲。
他聽父親的朋友說,父親曾在二○○一年來花蓮參加人醫年會,當時印尼還沒有成立人醫會,先父是創立印尼人醫會的第一屆成員,「當時父親來到花蓮,就看到一個很大、很先進、很壯觀的一個醫院,就是花蓮慈院,然後父親有一天晚上做夢,看見上人很神通的,把這裡很壯觀的醫院遷到印尼,我的先父就跟他的朋友說,既然上人那麼神通,我很希望印尼會有這個醫院。」
蘇瑪爾蘇迪醫師表示,今年在雅加達,印尼慈濟醫院終於實現了。由於疫情的關係,在六月十四日補辦啟用典禮,甚至連印尼的總統也出席參加啟用典禮。蘇瑪爾蘇迪醫師很感恩慈濟的慈善志業,菩薩的大道,讓他有很多的機會可以為社區民眾和正在受苦的人民,奉獻付出。「這次來到花蓮,第一次來到慈濟,我就看到了一個價值觀,就是以人為中心,然後為生命,它的價值是超越了種種的分別,就是沒有國界、沒有種族、沒有宗教的分別,就是為人!」
慈善結合醫療 大愛共伴前行
陳美慧護理師透過簡報圖片向全球人醫菩薩分享蘇州慈濟門診部的美麗景致,並發願將持續精進。
蘇州慈濟門診部副院長陳美慧護理師代表分享,「我的名字叫陳美慧,在兩年前從台北慈院前往蘇州來任職,這個部分確實是很大的挑戰,大家都說我勇於承擔,我其實是『憨膽』臺語)」,就是膽子很大。」
陳美慧副院長說,疫情很嚴重,這兩三年要回到花蓮確實難上加難,因此中國大陸的人醫菩薩非常珍惜人醫年會的活動,營隊期間,共有六十位人醫與六十四位功能組的家人,匯聚在上海的長風會所共同連線精進課程。
「兩三天的精進,也讓我來沉澱自己回眸,更莫忘兩年前外派到蘇州的責任跟使命。我很感恩邱玉芬師姊,這個第一顆種子,在中國大陸播種,她掘井人的精神,到現在都還是很護持我們的慈濟。」陳美慧副院長透過簡報讓全球慈濟家人看看蘇州慈濟門診部的美麗景致,希望慈濟家人有機會都能到蘇州的家,互相交流學習。
陳美慧副院長代表發願,期許在中國大陸的慈濟家人,讓慈善醫療共伴大愛行,如同上人在中秋節早上的開示「心寬念純」,她說:「我們真的要維持這個方向,愛與善,然後精進四無量心,在大福田裡廣結善緣,秉持著佛心師志,我們都不能忘記我們的初心,不斷的在這個人間的磨煉裡面,遠離自己的心垢,淨化人心,還是要用真誠的愛來付出!」
堅定心念
難行能行
周來好護理師分享自己回來參與人醫年會的難行能行,發願將要更加精進。
二○二三年國際慈濟人醫會年會是睽違三年的實體營隊,全球人醫菩薩排除萬難,返回心靈故鄉。新加坡人醫會周來好護理師分享自己回來參加的難行能行。周來好護理師是登機前一刻發現自己的護照效期不滿六個月,無法入境臺灣,看著所有的新加坡人醫夥伴都進去登機了,她只能回家。隔天辦了緊急的簽證,並且通知營隊主辦方,她一定要出席年會,「因為心裡很掙扎,我的一個很好的朋友病危,這兩天就要走了,我想如果我不來,可能什麼無常,我也再也沒有機會來了。」因為簽證跟換機票的種種問題,周來好護理師趕不上開幕式和中秋晚會,但她終於搭上飛機,坐上往花蓮的火車,趕過來了。
周來好護理師表示,人生無常,這幾年沒有回來心靈故鄉,覺得自己好像懈怠了,回去以後會更積極的投入人醫活動,把握時間。
又一位小兒麻痺醫師
夫妻默默付出十五年
林惠真醫師患有小兒麻痺,但積極參與人醫會已長達十五年,她感恩先生王玉琦(左)做她的手腳,助她發揮良能。
臺灣北區人醫會林惠真醫師接著分享,「我是眼科醫師林惠真,我從公立醫院退休以後就加入人醫會,加入的因緣是我在退休之前看到《大愛劇場》牙科醫師蔡宗賢(同時也是小兒麻痺患者)的故事,讓我非常的感動。他難行能行,所以我覺得我應該還能發揮我的良能,畢竟我還有一個一直扶持我的師兄,作為我的手腳,我主動上網加入人醫會,至今已經十五年了。」
本身患有小兒麻痺的林醫師,很感恩父母的愛護及栽培,先生王玉琦的扶持,她表示,雖然參與慈濟這麼久了,一直很想回來參與人醫年會,但是沒有勇氣,這次在所有師兄師姊鼓勵下,讓她順利圓滿的參與年會。「很感恩我能夠有這個機會,在慈濟大家庭裡付出良能。」
新竹人醫會范文勝醫師補充,「林惠真師姊十五年前就加入人醫會,常常在北區的義診都看到她,所以我這段時間常鼓勵她回來參加年會,雖然期間碰到很多困難。」范文勝醫師說,自己近期緊急治療髖骨的關節,經花蓮慈院陳英和院長開刀,恢復不滿三個月的他也是「難行能行」,特別陪著林醫師回來,很感恩宗教處和所有志工團隊幫忙克服許多問題。
尼泊爾的慈濟人文
守護更多苦難人
來自尼泊爾的尼爾醫師走過人生低潮,他向上人報告,自己真的回來了。右為美國人醫會廖敬興醫師。
尼泊爾的尼爾醫師是一名家庭科醫師,他分享二○一五年尼泊爾發生大地震,慈濟人紛紛進駐援助,當時尼爾醫師協助簡院長、趙院長跟其他慈濟志工們,深入災區,大家邀請他加入慈濟,他拒絕了,但在與志工相伴的過程中,他開始參加慈濟活動,只是他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參加慈濟。
後來他來到臺灣花蓮,上人說:「你一定要在四大志業,要一起來努力。」尼爾醫師覺得自己是個醫生,不解為什麼除了醫療以外要努力其他的志業。
因為當時慈濟尚未受到尼泊爾法律的承認,當地慈濟志業的推動在各方面受到重重的阻礙,尼爾醫師為了慈濟奔走,將自己的診所關閉,那個時候他的雙親生病了,太太跟剛出生的兒子身體也不好。「那是我生命最低谷的時候,我雙親生病,我失去了工作。我不知道該怎麼辦。我拒絕所有師兄師姊給我的所有的資訊、所有的line,我覺得我不知道何去何從。」
新冠疫情爆發時,慈濟為尼泊爾帶來極大的援助,志工邀請尼爾醫師回來,但他覺得既然都各方面都到位了,他不需要再回來了。尼爾醫師說,「在二○二二年,慈濟來到藍毗尼,並且也正式合法化,我就覺得我應該要回來了。今年七月我回來跟上人發願『我會回來。』上人,現在我回來了!感恩!」
香港慈濟中醫將啟業
嘉惠社區民眾
陳家禎中醫師期許,即將啟業的香港慈濟大愛診所能幫助更多貧病的人,更做到人間菩薩大招生。
香港人醫會幹事陳家禎中醫師分享,自己有幸於二○一五年一個人背著背包來到了花蓮,從火車站走到花蓮慈院和靜思堂,然後再回到精舍,從此踏入了慈濟的家門。回到香港後,他開始參加人醫會義診,擔任人醫會的幹事,參與籌備並見證了香港人醫會的成立。
今年是香港分會成立的三十周年,香港分會將成立慈濟大愛中醫診所,並終於在香港九龍的油麻地,找到適合成立診所的地方,除了發揮助人的良能,更重要的是做到人間菩薩大招生。
陳醫師表示,今年人醫年會的課程,有許多中西醫合療的課程分享,「相信由我們本會這邊的醫療作為我們中醫診所的一個後盾,香港分會一定能夠把慈濟大愛中醫診所做得更加的扎實。」如同菲律賓的柯賢智醫師跟盧尾丁醫師一樣,「他們的血型是慈濟的」,陳醫師說自己的血型也是慈濟的,發願用心把香港慈濟大愛中醫診所永續經營,讓慈濟愛的醫療遍香江。
代代相傳
永續人醫精神
總協調葉添浩醫師(右) 感恩高屏區所有工作人員承擔本次年會的活動事務。
承擔本次人醫年會總協調的葉添浩醫師感恩所有工作人員,「感恩這次讓我們高屏團隊有機會來承擔,這次的特色,就是我們接引了二十幾位的慈青、還有十幾位的慈幼團隊來參加,所以我們這次營隊,年紀平均下來都四五十歲,就是年輕化,我們就是代代相傳,能夠傳承給年輕人來承擔。」葉添浩醫師也回饋鄭順賢醫師的分享,因為他跟鄭醫師是同一梯次去尼泊爾救災,鄭醫師談起災民守護帳篷的場景,勾起了他的回憶。
「另外就是廖官瑄司儀,她這一次表現非常棒,她剛講那一段話就讓我一直掉眼淚。」葉添浩醫師表示,第一次看到廖醫師,是在八八風災之前,當時他就覺得這個年輕人,這麼年輕就懂得要出來付出、義診,學以致用,造福人群,是一個非常善的菩提種子,今天聽到廖醫師的分享非常感動。
中秋團圓拉長情
拔除病苦擴大愛
上下圖攝影/鐘耀賢
圓緣時刻的最後,上人開示,在每一年的八月十五月圓人團圓的時刻,就會想到二十多年前菲律賓的呂秀泉醫師、柯醫師,還有幾位菩薩回來共聚,一直到現在。「今年人醫年會,花蓮的月亮很漂亮,人醫菩薩歡歡喜喜在靜思堂道侶廣場,一片祥和,讓我心存感恩。每一位醫王菩薩與白衣大士以慈濟精神落實在每一個國家地區的每一個地方,持續守護生命、健康與愛。」
佛法,要走入人間,大醫王及白衣大士都是隨機應教而來度化人間,用愛膚慰苦難的眾生。上人提到要「盤點生命的價值」,醫護辛苦的投入在生命中去搶救生命,總是用同理心將心比心來照護病苦的眾生身心。
「我時常說『來不及、來不及』,但總不能來不及就不努力,大家為病人抱著希望翻轉人生,『愛,有法度,就可以度』。每一年中秋,月亮高掛在天空,人醫菩薩回來,把大家的愛的能量帶回去互相分享,拉長情,擴大愛,引導彼此面向這一條真正的康莊大道,菩提大道。」
「人間的自然法則,由不得自己,期待各位菩薩,你我永遠都在彼此心中。」上人慈示人人不管哪一世都要好好的發心立願,並向所有人道感恩與祝福。
花蓮靜思堂連線精舍圓緣上人開示。攝影/趙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