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創對治困難脊重症 台中慈濟醫院微創脊椎關節中心《人醫心傳》240期

配備齊全的功能性運動健身房, 為病人提供輔助性治療。攝影/賴廷翰

台中慈濟醫院微創脊椎關節中心團隊,左起專科護理師邱郁喬、專科護理師洪丞敏、專責護理師林宜憬、專科護理師林品嫺、張建鈞主任、謝尚霖醫師、專責護理師林桓如、祕書潘道愔、專科護理師連仕堯。攝影/賴廷翰

文/賴廷翰、謝明錦
審訂/張建鈞 台中慈濟醫院微創脊椎關節中心主任
圖/台中慈濟醫院微創脊椎關節中心提供

沿著台中慈濟醫院感恩樓一樓東北側,一路從骨科門診延續向南,門診區從全院固定式設計的安排,風格有了轉變,順靠窗走道看見新穎的微創脊椎關節中心,迎面的第一個單位是「多功能運動中心」,行過走道,就是微創脊椎關節中心的治療室、門診,然後就是聯合門診的中央廊道,左轉進入神經醫學中心門診與候診區,繼續向前則有疼痛科門診、團體衛教室。

門診區域特別的設計風格明示著醫療服務關注層面的不同,亦即從傳統骨科增加更細分的骨科疾病面向,關鍵就在「困難」兩字。微創脊椎關節中心主任張建鈞指出,在一般骨科疾病之外,中心著重於「困難脊椎手術」。在此所謂困難的定義,是病人年齡為六十五歲以上,同時有三種慢性疾病中的兩者以上,還要具備必須施行大角度脊椎側彎矯正手術、駝背畸形矯正手術、脊椎翻修手術、頸椎畸形後凸與頸椎翻修手術等治療術式。

台中慈濟醫院微創脊椎關節中心,整合跨專科團隊與先進醫療設備,為困難脊椎手術提供解方。攝影/賴廷翰

困難一:
如何降低複雜術式風險?

難記的脊椎手術部位名字,確實已經標誌臨床的難度,更重要的是對醫師能力與技術的挑戰。從臨床面解釋:脊椎手術中,某些病例因病情複雜或病人身體狀況特殊,就會增加手術困難度,例如:Cobb 角(測量脊柱側彎角度的方法)大於四十度的大角度脊椎側彎,這些手術有較高風險,因此須動用各項先進技術與設備,才能確保病人安全並達到預期效果。

以大角度脊椎側彎為例,嚴重彎曲不僅影響身體結構,也會壓迫肺部與心臟,增加呼吸與循環系統負擔。傳統術式上,由於手術的時間較長、開刀部位傷口較大、出血量多,當然風險較高。張建鈞主任說,還好,現在已經有電腦導航系統等新技術,有機會一次完成矯正,降低病人身體負擔。

專科護理師衛教,幫助脊椎病人學習自我照顧的注意事項。

專科護理師換藥,進行妥善的術後照顧。

困難二:
如何提升高齡手術療效?

此外,年紀也是另一個困難點。眾所周知,臺灣老年人口數量逐年攀升,最新一次人口推估報告顯示,大約在兩年後,意即二○二五年,臺灣將進入「超高齡社會」,也就是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例超過百分之二十。然而,人的平均壽命延長,但身體骨骼與器官的使用期限並沒有太大變化,亦即很多長輩必須進入「保養修復」的階段,但「年長」卻也是醫療介入能否有效發揮作用的重要關鍵。

微創脊椎關節中心主任張建鈞認為,必須借重創新技術與設備,再由專業團隊將門診、手術、住院等流程與品質標準化,才能更有效益的服務年長且治療困難的「脊」重症病人。一開始建立中心,他就要求需要有透過詳盡的術前評估、精準的術中導航、細緻的術後追蹤三個重要程序,以有效降低風險,提高手術品質與安全性。

電腦微創導航脊椎矯正手術,治療Cobb 角大於四十度的大角度脊椎側彎。

施以手術治療第四第五腰椎脊椎滑脫。

Rosa Knee 全膝關節置換術。

整合治療
跨科專業團隊共同照護

初期階段,張建鈞主任領導的團隊,已有兩位主治醫師、四位專科護理師、二位專責護理師,加上行政祕書等九人團隊負責從門診端啟動與原骨科、復健科、疼痛科、神經外科、中醫科等不同科別的一站式服務。在手術階段,以最新3D 電腦導航脊椎設備(簡稱O arm 系統)、第四代脊椎內視鏡設備、機器人膝關節置換設備(Rosa Knee)、脊椎專用手術床及4K 影像設備和日本專業脊椎磨鑽等新式設備,用於即時掃描病人脊椎位置,精確呈現三維結構,讓醫師掌握手術過程中準確定位,避免傷及神經或其他肌肉組織。手術前、中、後全程標準化,落實病人安全。因為提供一站式服務,能夠整合並優化團隊,執行完善會診系統,後續並視需求加入心臟科團隊、重症胸腔科等專科團隊啟動共同照護模式。

張建鈞推動的標準化作業流程完整涵蓋手術前中後階段,內容包括:術前評估會進行影像學檢查,訂定手術方案;術中執行嚴格把關,確認各項先進設備操作步驟均須依流程完成;術後則密切追蹤病人復原進度。以脊椎側彎矯正手術為例,團隊在術前會諮詢骨科與復健科,訂定功能復健計畫;術中則有神經外科醫師監測神經反應,確保手術安全;術後持續追蹤病人進度,提供必要的復健治療。

如遇到合併心肺疾病的複雜個案,團隊即會啟動共同照護機制,讓心臟科、胸腔科等相關專科醫師參與討論,為病人制定最適當的治療方案。張主任強調,完善的團隊合作有助降低手術風險,提高治療效果,也使病人獲得全面性的醫療服務。完整執行標準化程序後的病人治療效果,從數字看得到: 統計二○ 二二年九月至二○二三年十月,中心六十例困難手術個案中,並無任何嚴重併發症發生。其背後代表的是病人安全與病人滿意度的提升。

微創脊椎手術廣泛應用於各種脊椎疾病,醫師依疾病的複雜度多方評估,選擇最適合病人的手術治療方式。圖為謝尚霖醫師執行前十字韌帶重建手術。

微創脊椎手術有助於減少脊椎感染或者脊椎神經損傷的風險。圖為張建鈞主任執行脊椎內視鏡手術。

O arm 微創導航手術系統可提供三維影像導航和影像導引,在脊椎手術中有廣泛的應用。

專屬療程與運動處方
以病人為中心

「難道一到微創脊椎關節中心看診,就非開刀不可?」部分病人抱持著這股憂慮因而感到為難。張建鈞主任表示,實非如此,是否手術需要看疾病程度而定。中心除了有整合性醫療服務,並與勤益科大運動休閒系簽訂合作備忘錄,藉多功能運動教室,可提供未達開刀標準的病人,結合醫療資源的完善運動治療方案。多功能運動教室採用預約的一對一個案設計方案,在醫生諮詢評估安排檢查項目後,由兩位醫師與物理治療師會根據病人個別情況,規畫分級的運動處方,可以理解為類似於專屬的運動復健。當然不只服務未達開刀標準的病人,在台中慈院接受手術後的病人,或者外院病人,需要預約諮詢的話,都可以多加運用。

當復健等維持性治療到達一定程度時,考慮執行手術不僅能修正病人脊椎結構,也可大幅改善生活品質。張主任以脊椎側彎矯正手術為例,說明病人的脊椎功能障礙指數(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 由術前平均三十六點七分,明顯下降至術後一個月的十六點三分。他指出,成果顯示中心服務品質獲得高度肯定,病人整體滿意度也達百分之九十七,對醫師專業程度與醫病溝通,都表示高度信賴。進一步來說,由於採取跟健保給付不同的手術服務需要自費,病人在諮詢時可以考慮自己的醫療保險等項目,與醫師確認哪些屬於健保,哪些項目是自費。醫院也會考量病人情況提供脊椎手術補助,可讓更多弱勢病人獲得治療機會。

醫療之外,微創脊椎關節中心也爭取SNQ 認證,提升更高品質。另一方面,微創脊椎關節中心本著「取之社會、用之社會」的精神,不僅為在地鄉親提供優質醫療服務,也著眼培育脊椎手術人才,提升臺灣整體醫療水平。目前,中心設立亞太地區首座「電腦導航示範中心」,開放醫師前來學習脊椎導航手術。同時也成立「微創脊椎內視鏡國際訓練中心」,舉辦課程培訓內視鏡技術。未來將持續開展學術交流,傳遞知識與經驗,促進脊椎領域的專業發展。

展望未來,台中慈院微創脊椎關節中心願秉持「服務、品質、創新、整合」的理念,以提升服務品質、培育醫療人才為使命,讓臺灣民眾享有最優質的脊椎醫療照護。

微創脊椎關節中心除了提供整合性醫療服務,也積極育才培訓。圖為張建鈞主任(左) 帶領團隊同仁進行縫合練習。

個案會議上,醫師、物理治療師及健身房教練共同討論,為病人規畫分級的運動處方與專屬的運動復健療程。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