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植麻醉的齊心用心盡心《人醫心傳》244期

文/江柏緯、謝明錦、何謂明 審定/台中慈濟醫院麻醉科何謂明醫師 攝影/江柏緯

何謂明醫師強調,移植手術需要靠整個醫療團隊的齊心、用心、盡心,才能順利圓滿。

一場外科手術除了執刀醫師,就是麻醉科醫師最早進開刀房,最後離開手術室,他們默默守候病人生命安全。麻醉藥隨著呼吸或血液進入體內,牆上的麻醉時間開始跳動,生理監視器的波線起伏,輸液、藥品與各項數據都馬虎不得。器官移植中心鄭紹彬主任曾分享手術過程,他表示:「肝臟移植手術,雖然不是困難型的手術,但卻是最複雜的術式。」

一般重症手術而言,醫師面對的病人大多數,處於「部分」或者「暫時性」的器官功能不全、衰竭,但複雜程度都遠不及肝臟移植。因為末期肝功能衰竭(ELSD, end stage liver disease)會導致全身器官功能異常,同時肝臟產生的「促凝血」和「抗凝血」因子不足,在交互作用下,就很容易產生出血或血栓問題,更會出現血栓溶解的共存現象。台中慈濟醫院麻醉科醫師何謂明表示:「當病人需要接受肝臟移植,在麻醉方面就得更加謹慎小心,必須在全面性連續監測下,才能確保病人安全。」因此肝臟移植手術,需仰賴外科、麻醉科醫師、開刀房護理師、檢驗科與血庫等團隊群策群力,團隊齊心的力量,才是肝臟移植手術的成功關鍵。

麻醉科何謂明醫師實戰經驗豐富,更是鄭紹彬主任過去執行手術多年的老戰友,他們曾經一起完成多例器官移植手術,當二○二二年鄭主任來到台中慈濟醫院,好友相逢再度完成兩例肝臟移植手術。雖然何醫師的麻醉專業經驗豐富,但他總是以謹慎小心的態度,用心面對每一檯手術麻醉,尤其是複雜度高的肝臟移植手術。手術前,他必須全面了解、考量病人的身體狀況,再研判並模擬執行麻醉時可能出現的突發狀況,依據可能發生的問題,查閱臺灣及國際論文,以隨時應對可能的意外。

第一例接受肝臟移植手術的病人是酒精性肝硬化合併嚴重腹水,何謂明醫師分享麻醉時的判斷:「顯示病人腹腔內的靜脈血管,會因為擴張而滲漏。」所以腹水會囤積在胃腸靜脈瘤內,這狀況會容易增加手術中出血的風險,所以麻醉過程必須注意血品補充,還要監測血液凝固的變化。何謂明醫師在多方的考量下,採取「加強版心臟手術麻醉模式」,除監測心肺各項脈動,血流動力學與經食道心臟超音波外,他還增加了腦血氧、血液電解質及血液酸鹼度、酸鹼密集、麻醉深度、肌肉鬆弛、凝血功能的連續監測。

縱然,手術中病人出血量約莫一萬兩千毫升,這已經是全身血量的二倍之多,不過在麻醉科盡心縝密的把關,加上外科團隊醫師們細心縫合血管,完成困難的手術,讓病人安全到恢復室,等待麻醉退去甦醒。

無論器官移植還是其他手術,其實何謂明醫師都感恩每位病人,他以病為師,印證所學。因為每位病人的狀況都不相同,平時除研讀臺灣及國際相關文獻累積知識之外,每場手術對他而言都是重要的經驗堆疊,才足以應付每次的臨床變化!與鄭紹彬主任重逢合作,完成台中慈院兩例肝臟移植手術,何謂明醫師感恩鄭主任與整個移植團隊,一起參與台中慈濟醫院大家庭,秉持證嚴上人的理念,繼續服務換肝病人。何醫師說:「面對每次的麻醉執行,都抱著尊重生命、守護生命信念,期許讓每位手術病人安全離開開刀房、恢復室,最後順利回到病房恢復健康,平安回家。」

何謂明醫師非常重視手術的細節,他強調唯有注意每個環節,才能賦予病人生命安全,更需要靠整個醫療團隊的「齊心、用心、盡心」,才能圓滿每一位病人治療疾病、安全康復的心願。

麻醉科醫師總是在手術檯前,時時專注病人的生命徵象,保障病人安全。

麻醉科何謂明醫師專注監測病人的生命指數。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