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慈濟醫院 SNQ國家品質標章《人醫心傳》254期

二○二五年一月十六日SNQ 國家品質標章(Symbol of National Quality,簡稱SNQ)頒獎典禮,台北慈濟醫院於醫療照護服務類通過四項認證:腎臟透析中心郭克林主任主導的「節能減碳、永續發展的綠能腎臟學」、影像醫學部許元昱主任引領的「萬無一『漏』:對比劑安全施打的革新與領先」、感染管制中心邱勝康主任為首的「應用多模式策略降低全院醫療照護相關感染率」及教學部劉子弘副主任帶領的「引領智慧醫療:全人醫療與虛擬實境的完美融合」,齊心優化醫療照護品質與能力。

環保永續 力行綠能腎臟學

台北慈濟醫院腎臟透析中心平均每日為一百五十位病人進行血液透析治療,每人所產生的醫療廢棄物約零點八一公斤,一年至少產生四萬四千公斤的醫療廢棄物,腎臟透析團隊針對未進入透析腎臟病和已進入透析治療的病人,分別執行「茹素」、「減塑」兩大策略;前者鼓勵病人飲食模式以植物性低蛋白為主,藉此減少腎臟負荷、延緩腎臟病病程;後者則在提升血液透析病人的透析品質前提下,將傳統重量級人工腎臟替換為新型羽量級,並引進創新治療模式延展性血液透析(HDx),大幅節省用水、用電以及耗材需求。

腎臟透析中心自改善後,二○二三年度廢棄物相當於每年減少一千零九十五公斤產量。郭克林主任表示:「感謝SNQ 國家品質標章的認可,這是對台北慈濟醫院腎臟透析中心多年間推動『節能減碳、永續發展的綠能腎臟學』最大肯定。未來我們將持續致力於創新醫療與環保結合,為患者健康與地球永續盡心力。」

萬無一漏 降低對比劑滲漏率

對比劑在影像醫學檢查中的應用廣泛,但若檢查過程發生滲漏,可能對人體的軟組織或神經血管造成損害。台北慈濟醫院每年約四萬多人接受電腦斷層、磁振造影檢查,其中四成四需注射對比劑,自二○二○年執行改善措施後,四年來平均年度滲漏率下降至百分之零點零三八,明顯低於平均值,不僅榮獲二○二四年臺灣健康照護品質管理競賽銅獎,更獲二○二五年芬蘭國際護理師研討會論文發表資格。

多模式策略 遞減全院感染率

為降低醫療照護相關感染(Healthcare-Associated Infections, 簡稱HAIs),台北慈濟醫院感染管制中心二○二一年起全面推動多模式感染管控策略,加入衛福部疾管署主辦的「感染管制與抗生素管理卓越計畫(IPCAS)」,於二○二四年擔任主責輔導醫院,竭力帶領基層醫療院所提升感染管制品質,也致力推廣抗生素管理。感染管制中心邱勝康主任分享:「感謝院長及全院的支持與落實,感染管制的推動不僅漫長,且執行成效不易具象化,需要極高的耐心及使命感,才能成為可靠的無聲後盾,並持續精進前行。」

引領智慧醫療
人文與科技的完美結合

台北慈濟醫院配置三十二套虛擬實境頭戴式裝置,教學部引進VIVEPAPER 及VIRTI 軟體平臺,與西醫、護理、藥學、營養及職能治療等各職類合作,至今開發二十六個沉浸式虛擬實境教案,其中八個是製作難度較高、以全人醫療為主題的教案,體驗人次逾二千四百位。教學部劉子弘副主任說有幸獲得SNQ 標章,「歸功於團隊每位成員的付出與努力,以及各職類夥伴的支持。教學部以開發優質教案為目標,致力回應各單位的訓練需求及提升臨床人員的知能。」(文/張家慈、鄭冉曦)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