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慈院 斷食往生 無管善終理念分享/心蓮緩和照護 在地安老善終《人醫心傳》238期

九月七日

部立臺中醫院畢柳鶯教授至台中慈院分享「斷食往生與無管善終的實踐」。

台中慈濟醫院七日特邀部立臺中醫院畢柳鶯教授分享「斷食往生與無管善終的實踐」。畢柳鶯紀錄自己陪伴罹患小腦萎縮症母親選擇斷食善終的過程,二○二二年四月出書,引起廣大迴響,許多比她母親狀況更嚴重的插管臥床病人家屬透過各種方式來諮詢,覺得還有許多人正面臨相同問題,因而投入並倡議「斷食善終」,第二本書《有一種愛是放手》也改變許多人的生死觀念。

畢教授指出以前行醫時,看到許多病人插管、臥床,就警覺這現象不對,但她沒方法能解決,直到母親為她做了很好的示範。她認為,《安寧緩和條例》與《病人自主權利法》兩個善終法還有待調整與共識,更重要的是讓大眾瞭解生命的意義,瞭解何時應該放手,不要產生更多插管臥床的病人,也能降低醫界的壓力。簡守信院長也反思:醫療是救命的,醫師也不斷精進能力希望救拔更多生命。然而救命過程中,醫師也必須考量什麼處置對病人最合適,而非以維持一個虛無的心跳作為目標,這是每位醫療從業人員在醫療倫理上非常重要的思量。

安寧緩和專科醫師林佳佳表示,透過預立醫療照護諮商門診發現,愈來愈多人重視生命末期善終議題。期待將來法律界與醫界有進一步調整與共識,帶給病人與家屬更多幫助。(文、攝影/馬順德)


九月十六日

台中慈濟醫院心蓮緩和照護研討會,吸引近三百七十位學員參加。臺上講者為陳秀丹醫師。

台中慈院副院長莊淑婷表示安寧緩和醫療應擴大服務,落實在地安老與善終。

台中慈濟醫院十六日起舉辦為期兩天的「心蓮緩和照護關懷研討會」,特別邀請台中慈濟護理之家與慈濟基金會長照推展中心共同辦理。台中慈院副院長莊淑婷表示,安寧緩和醫療需求擴大,已不再局限於病房,應落實在機構與居家照護,期盼透過研討會,推動長照服務落實在地安老及在地善終。

研討會以「醫護另類治療」、「心理暨社會」、「志工心靈成長」和「宗教靈性」為課程架構,吸引近三百七十位學員參加,首日課程聚焦在病人自主權利法與安寧緩和結合的理念與臨床實踐,學習如何推動緩和照護關懷,並將其擴展至機構與社區,進而實現病人、家屬和醫療人員的共同滿足。

「我是醫師,當我面臨生命末期時,不願被插鼻胃管。」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醫師陳秀丹以個人意願帶出《安寧緩和醫療條例》和《病人自主權利法》的重要性,強調這兩項法規旨在保障民眾在生命末期不受過度痛苦的折磨。她提到許多先進國家都非常重視末期病人的生活品質與尊嚴,不提供無效的醫療處置。陳秀丹呼籲不要害怕談論死亡,應讓病人在臨終時擁有尊嚴選擇,減輕痛苦。

張永婕是花蓮慈濟醫院安寧病房的醫療志工,特地來臺中參加研討會,她說八旬老母親正因為反覆泌尿道感染接受抗生素注射,內心很不捨,聽完分享後,明白善終是減輕家人的痛苦,絕非不孝的行為。台中慈濟護理之家日照中心照服員舒玫玲表示,陳醫師對善終的觀點打破傳統觀念,將來在工作中能更有效地向住民和家屬推廣善終的理念。(文、攝影/卓冠伶)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