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慈院 動出新生活 健康運動逆轉「腎」《人醫心傳》249期

八月十五日

花蓮慈院舉辦「健康運動『腎』利作伙來」病友聯誼會,邀請腎友一起做運動。

「彈力帶穿過腋下,繞過背部,雙手向前拉二十次。」八月十五日上午,在花蓮慈濟醫院二期講堂,三十多位慢性腎臟病病友跟著物理治療師黃意雯做彈力帶運動,內科部副主任暨腎臟科醫師王智賢指出,這次活動就是邀腎友一起做運動,並由物理治療師傳授正確的彈力帶使用技巧,包括抓握彈力帶的方式、保持中軸穩定及呼吸協調等,從上肢到下肢的一套完整肌力訓練運動。

花蓮慈院在十五日舉辦「健康運動『腎』利作伙來」病友聯誼會,首先由王智賢醫師分享運動的好處,接著由物理治療師黃意雯,使用彈力帶一起帶著病友與家屬動起來,透過復健運動逆轉「腎」。

王智賢副主任表示, 每日步數超過七千五百步的人,屬於有適當活動量、高活動量, 不僅可減少心血管疾病、體脂肪堆積、失智風險,也能降低身體衰退風險;但每日步數若是低於七千五百步,屬於久坐不動、低活動量型人,不僅增加慢性病發生的機率、認知功能容易衰退,也會增加失智風險。

臺灣慢性腎臟病的發生率與盛行率為世界第一,不僅號稱洗腎王國,洗腎人口已超過九萬人。腎臟保健除了飲食與治療之外,國際醫學證實藉由有效的規律運動能夠逆轉病況,以及提升透析期間身體的健康指數,不僅能促進血糖控制、改善血管彈性、調節血壓、間接促進鈣磷平衡等,也能增加肌肉量與體能,進而延緩慢性腎臟病病程,完成自我照護。

運動好處多多,但得評估自身現階段的身體健康狀況,適合那一種活動階段,再循序漸進。王智賢醫師提醒,可從肌力、心肺耐力、動作神經控制能力、柔軟度等身體四大能力指標進行自我評估。此外,疾病控制不良的風險以及有心肺相關危險症狀者,也要一併評估是否適合進行運動。尤其運動新手、久未運動想重拾運動者,請務必跟醫師討論評估後,從低強度開始採漸進式進展運動。而規律運動者,若是想進一步挑戰高強度的新運動,也是建議與醫師討論後再進行。

容易取得、好攜帶又不受空間限制的彈力帶,是適合作為上下肢肌力訓練的好工具,物理治療師黃意雯傳授正確的彈力帶使用技巧,包含抓握彈力帶的方式、保持中軸穩定及呼吸協調等,現場也帶領病友一起動起來,從上肢到下肢的一整套肌力訓練運動,讓在座不少病友直呼「手好痠、腿好痠!」黃意雯說,這套彈力帶訓練,可增強上臂的肌耐力,穩定手臂與軀幹的連結,以及訓練腿部肌力等,能增加軀幹動作的穩定度。她特別提醒,使用彈力帶訓練時,需注意出力的部位,以驅動大肌群為主,避免擠壓關節造成傷害。

「第一次來參加病友聯誼會,覺得很棒!」帶著罹患腎臟病三年的父母一起來參加病友會的黃小姐說,平常父母在家中做的運動並不完整,這次病友會不只學習到一整套的運動方法,讓他們回家後能夠以正確的姿勢做運動保護腎臟之外,花蓮慈院團隊所贈送的《慢性腎臟病科學實證最強復健運動全書》,其中完整的護腎與運動觀念很實用,讓他們在家也能安心顧
腎。(文、攝影/江家瑜)

內科部副主任暨腎臟科醫師王智賢提醒病友先評估身體健康狀況,適度活動再循序漸進。

物理治療師黃意雯傳授彈力帶使用技巧,帶領病友與家屬動起來。

台中慈院 醫行沙鹿 往診久病受苦家《人醫心傳》249期

八月二日

簡守信院長(左二)指導夫婦倆如何為兒子更換褥瘡傷口敷料。

八月盛夏的午後,台中慈濟醫院院長簡守信依循往例走入社區往診,送愛不息,為苦難中的家庭解病、解憂愁。八月二日行程來到沙鹿區,關懷三戶由社區師兄姊提報的慈善個案。

年邁的雙親頭髮斑白,日夜輪流照顧臥床的兒子已長達四年之久,作息紊亂嚴重影響睡眠,夫妻倆經常起爭執,家庭經濟更陷入困境。謝先生的兒子原本在臺北任職工程師,四年前確診罹患主動脈瘤,為了不讓家人擔憂,他自行前往醫院手術治療,不料手術過程中心臟停止,腦部缺氧損傷。二○二○年九月十九日,是謝先生夫妻無法忘懷的心碎日子,見到兒子時,他已陷入昏迷,從此無法言語。

透天厝客廳裡的病床上,他們每天為兒子換藥、按摩、餵食,期盼奇蹟的出現。臺北和臺中慈濟志工接力陪伴,只見夫妻倆對兒子的陪病照護已逐漸超出身體與經濟負荷,遂提報盼簡院長能前來關懷。

「請問院長,針灸或喝中藥會有效嗎?」謝先生對兒子仍抱有一絲希望。簡院長明白為人父母的不捨,更明白過多的醫療介入對兒子的幫助很有限。院長心疼表示:「此時,最重要的是希望夫婦倆能照顧好自己的身體。」簡院長為兒子更換褥瘡傷口敷料,一邊耐心指導他們如何正確照護傷口。隨後,他轉向關懷謝太太的身體狀況。

謝太太因積勞成疾,雙腿不明原因紅腫不願就醫,簡院長查看狀況後遞上藥膏,殷殷叮囑要按時擦藥並多休息。離去前,謝先生不斷表達感謝,身心俱疲的兩位老人家彷彿看到了希望的曙光。院長允諾會再安排時間來探望,讓謝家在困境中感受到久違的溫暖與安心。

慈濟志工引領簡院長走過長街陋巷,來到第二戶關懷。走進客廳,映入眼簾的是一位母親正在照顧臥床的女兒。張小姐離婚已有三十年,早年獨自扶養三個女兒。次女在十年前因感情因素燒炭輕生未遂,造成腦傷而臥床不起。看到簡院長的到來,次女興奮地發出微弱的聲音,簡院長細心查看她蜷縮的腳掌與雙手,稱讚張小姐無微不至的照顧,讓女兒的身體乾淨整潔,沒有褥瘡傷口。簡院長送上營養品,關懷並叮囑張小姐若有任何需要協助的地方,一定要向慈濟志工反映。慈濟人的關懷,讓張小姐明白她並非一人獨自面對,慈濟是她堅強的後盾。

許小姐的家中同樣充滿艱辛和困苦。她的女兒在四個月大時,因不明原因成為重度肢障,身體癱軟無力、無法言語,僅能仰賴管灌餵食。除了照顧女兒,她還必須協助朋友托育來賺取微薄的收入,維持家計。照顧臥床的女兒走過二十年,許小姐對人生有許多體會,迫不及待與簡院長分享。簡院長靜靜傾聽她的敘述,也感受到她內心的煎熬與堅強。許小姐知道女兒愛漂亮,每天為她編髮、換上美麗的衣裳。二十年來得到許多人的幫助,許小姐發願為女兒捐出頭髮,讓她有機會做個手心向下的人,回饋社會。

人生無常,慈濟大愛如常付出。簡守信院長每次的往診,不僅提供醫療服務,更體現醫者父母心,用心守護每一位病人,照亮每一個需要幫助的家庭,讓他們在困境中感受到希望與力量。(文、攝影/卓冠伶)

謝太太因積勞成疾,雙腿不明原因紅腫,簡守信院長(左)蹲下為她細心檢查。

張小姐與女兒非常感激簡守信院長(右)和志工的到來。

大林慈院 中西醫聯手護肺 肺癌病友舒養生《人醫心傳》249期

八月十五日

胸腔內科方科智醫師為病友分享「肺癌新知」。

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腫瘤中心日前舉辦肺癌病友會,邀請胸腔內科醫師方科智及中醫師鍾郁蓉分享中西醫的癌症治療及保養方式,同時安排手作課程,帶領病友們手作擴香石,讓與會病友收穫滿滿。

大林慈院胸腔內科方科智醫師分享「肺癌新知」,他表示,第一期肺癌五年內存活率高達百分之九十,第四期則降至百分之十,但肺癌早期症狀不明顯,因此多半發現時都是晚期,晚期症狀包括咳嗽、胸痛、呼吸困難、咳血等。目前政府針對肺癌高危險群,包括五十至七十四歲重度吸菸者,以及有肺癌家族史的五十至七十四歲男性及四十五至七十四歲女性,提供每二年一次的低劑量斷層掃描補助,有助於早期發現,及早治療,若符合公費篩檢資格,建議要把握機會做檢查。

方科智醫師指出,肺癌可分為小細胞肺癌及肺腺癌、鱗狀上皮細胞癌、大細胞癌等非小細胞肺癌,其中小細胞肺癌約占百分之十,鱗狀上皮細胞癌約百分之十至十五,肺腺癌則超過百分之七十。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選擇包括標靶治療、化學治療、免疫治療及放射治療。方醫師也提醒,在非小細胞癌中,骨頭是最常見的轉移器官,因此癌友若是有骨折、骨痛、頭痛、背痛、胸痛及手腳麻木、走路不穩等症狀,要小心可能是癌症骨轉移。

方醫師表示,肺癌治療技術持續進步,包括標靶藥物使用率高,有效控制疾病;免疫治療、細胞治療的持續研究;以及政府擴大補助篩檢對象,有助家人及吸菸者偵測肺癌,為肺癌治療帶來新希望。

中醫部鍾郁蓉醫師則分享「中醫教你如何日常保養」,鍾醫師指出,中醫在肺癌治療中,能與西醫互相搭配,「西醫為主、中醫為輔」,彼此相輔相成,針對治療副作用的調理,改善病人的生活品質。

鍾郁蓉醫師指出,手術後疲倦無力、胃口不佳,可以使用白朮、黨參、黃耆、紅棗等中藥來健脾補氣。化療後會有嘔吐、腹瀉、皮疹、口腔潰瘍、疲倦等副作用,除了以中藥保養外,也能藉由穴位按摩及艾灸等方法緩解身體不適。其中常見的口腔潰瘍,也可使用由玄參、生地、麥門冬所組成的增液湯漱口水作口腔含潄。

針對放射治療的副作用,鍾郁蓉醫師表示,放療治療的局部火熱毒會造成傷陰,可使用滋陰清熱涼血法來加以改善。體內陽氣與陰液呈現動態平衡狀態,若任何一項過度虛損,會造成陰陽不平衡的狀態。了解自己屬於那類型體質,在生活中選擇適合自己的食物,補對體質,才能更養生。

活動中特別邀請嘉義市文創園區「手癢.就做」文美琳老師帶領病友們一起做擴香石,從數十種精油中,挑選適合自己穩定心情的香味,並帶領病友轉換意念,鼓勵從生活中增加儀式感,改變自己身心狀態。(文/黃小娟 圖/大林慈院腫瘤中心提供)

中醫部鍾郁蓉醫師表示,在肺癌治療裡中西醫能相輔相成,舒緩副作用,改善生活品質。

嘉義市文創園區「手癢.就做」文美琳老師帶領病友一起做擴香石。

斗六慈院 吉祥月啟用新診區 享蔬食非素不可《人醫心傳》249期

八月十二日

斗六慈濟醫院七月吉祥祈福會由靜思精舍師父帶領大眾禮敬諸佛。右一為雲林縣衛生局曾春美局長,右二為簡瑞騰院長。

斗六慈濟醫院八月十二日晚間,在五樓剛完工的新診區舉辦七月吉祥祈福會,除了院內同仁及慈濟社區志工,更邀請在地鄉親及雲林縣衛生局局長曾春美等公部門主管一起來共襄盛舉,社區志工特別準備美味蔬食餐點,讓鄉親實際品嘗,了解蔬食也能吃得美味又健康。

農曆七月是佛教的吉祥月,祈福會開始前,簡瑞騰院長帶領同仁和志工們,先將志工們用心準備的蔬食餐點在佛堂誠心供齋,隨後開始莊嚴的祈福會。在靜思精舍師父帶領下,人人一起誠心祈求人心淨化、社會祥和、天下無災無難。

簡瑞騰院長指出,這次吉祥祈福會場地原本是佛堂,但因為醫院的醫療空間不足,從一年前開始籌備改建為診間,剛剛改建完成,因此這次也是另一種形式的診間落成典禮。新診區預計今年九月啟用,將增加十一個診間及多間衛教室,以前的佛堂,是志工師兄姊共修的地方,以後會變成救苦救難治病的門診空間,也是另一種普度眾生。七月是吉祥月,醫療人員每天在醫院裡面所做的,也是在發揮良能,造福患者,普度眾生。「感謝大家來祝福,斗六慈濟醫院第一次在這裡舉辦七月吉祥祈福會,是殊勝的因緣,活動前的供齋是響應上人茹素、救生、護生的觀念,也是五樓門診區啟用前的好吉兆。」

德耒英師父、德傑師父特地前來帶領大眾祈福,德師父開示,凱米颱風對雲嘉南高屏地區造成嚴重災情,這都是氣候變遷的影響,要防止氣候變遷,要從口開始,除了口說好話,還要多吃素。很多人會擔心吃素營養不夠,或是不好吃,大家可以從多吃蔬菜、水果開始,讓身體愈來愈健康。「上人告訴我們,要時常保有一顆戒慎虔誠的心,縮小自己,知福、惜福、再造福。祈求斗六慈院未來平平安安。」

德傑師父分享,有福的人才能在此承擔救人的使命,誠懇邀請公部門一起來為鄉親服務,透過彼此的合作,帶動社區一起來做好事。

雲林縣衛生局長曾春美受邀前來參加祈福會,和眾人一起虔誠祈禱。她表示,很高興得知斗六慈濟醫院要擴大服務雲林甚至外縣市鄉親,感謝斗六慈濟院一直默默照顧雲林鄉親,救苦救難,除了在醫院以外,更到社區進行社區醫療,不只醫病也醫心,從心靈撫慰鄉親。未來將向師兄師姊學習以人為本的精神,繼續與師兄姊合作,提供鄉親更完整的照顧。

祈福會結束後,斗六慈院醫院邀請與會貴賓、同仁、志工與鄉親們,一起品嘗美味蔬食料理。簡瑞騰院長分享,這次特別請志工師兄姊拿出素食的好手藝,招待社區民眾,還讓他們帶回家與家人分享,讓大家知道素食也能做得這麼健康又好吃,將茹素護生的觀念透過祈福晚會,透過實際的食物,傳遞給大眾,不但是非素不可、非推不可、非說不可,更是非吃不可。(文、攝影/黃小娟)

活動前眾人透過供齋,響應證嚴上人茹素、護生的觀念。

祈福會結束後,斗六慈院邀請與會貴賓及鄉親一起品嘗美味蔬食料理。

關山慈院 祈福推素迎健康《人醫心傳》249期

八月三日

關山慈濟醫院舉辦吉祥月祈福會,由靜思精舍德淵師父、德宿師父帶領眾人虔誠祈願。

農曆七月,在華人社會有種種迷信禁忌,多數人為求平安在中元節準備豐盛供品誠心敬拜所謂的「好兄弟」,在普度祭拜的過程中,居住環境因焚燒大量紙錢遭受空氣汙染,地球與人類的健康在無形中被破壞。佛典中記載七月是吉祥月、歡喜月、感恩月;有感恩孝親的象徵,慈濟亦提倡日日是好日,時時是好時,上人經常叮嚀大家要提升愛心,愛護生命及物命。真正的「普度」是用普遍的愛心廣度眾生,適時給予困苦的人關懷和幫助。

為廣傳以善行取代殺生祭拜,宣導正信、正念與環保,八月三日上午,關山慈濟醫院於一樓大廳舉辦祈福會,以心燈花果虔誠禮敬諸佛。今年由靜思精舍德淵師父、德宿師父帶領,潘永謙院長、中醫科林芳竹主任、管理室黃坤峰主任、護理部張筱蓓主任、醫技組蘇宏典組長、血液透析室吳淑蘋護理長、急診室邱玉涵護理長皆參與祈福,會眾以雙手合十為家人祈願,為天下祈福。

上人曾開示,人人都要戒慎虔誠,時時日日都要有齋戒的心態,表達虔誠的意念,那就是愛的行動。「人」與「物」都叫眾生,「人」物是最重要的,因為有「人」的愛心結合在一起,動物才能夠平安。

祈福會中安排兩場演繹,由臺東、關山地區志工和關山慈院急診室護理師邱玉涵、黃淑樺、王其敏演出,同時播放新冠病毒爆發全球災況影片,藉由回顧讓會眾省思,瘟疫的發生來自一時的口欲,呼籲共同齋戒造福,一起守護生命及健康。

林芳竹醫師分享參與祈福心得,她認為眾人將對「鬼月」恐懼化為愛心,以實體作為幫助有需要的人,是很好的想法也很有意義。以中醫觀點,講求將生活與經驗帶入人體,「吃素」不僅符合順應天時進行養生,且蔬果類含有每日所須的必要營養元素,不管是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和大量的水分,對於腸道的淨化和健康都是非常好的。

在氣候極端異常的當下,要如何落實茹素和環保,減少對動物及地球的傷害,其實人人只要改變思維、改變習慣就能做得到!(文、攝影/陳慧芳)

臺東、關山地區志工和關山慈院同仁透過祈福會演繹,呼籲會眾茹素護生。

祈福會結束,精舍師父前往病房及血液透析室關懷病人,送上院方準備的壽桃。

玉里慈院 吉祥月莊嚴演繹啟善念《人醫心傳》249期

八月十一日

玉里慈院同仁與社區志工以手語演繹天雨天花,莊嚴呈現《無量義經‧ 說法品第二》。

農曆七月是佛陀的歡喜、吉祥、孝親月,期望人人茹素護生,抱持正知、正見、正信、正念,為天下眾生祈福、造福。八月十一日上午,在靜思精舍德旭師父、德仁師父的引領下,圓滿莊嚴的吉祥祈福會。玉里慈濟醫院陳岩碧院長、李晉三醫師、周達利醫師前來參加,中醫科李盈德醫師、張雅筑醫師帶著家人一起參加活動,不僅醫院同仁與社區志工發心與會,更有十七位來自護理、行政的同仁加入手語演繹,以天雨天花莊嚴呈現《無量義經‧ 說法品第二》。更有師姊策畫的「靜思會客室」。小而美的活動,讓與會眾人獲益良多,對慈濟人文也有更多的了解。

五年前畢業於慈濟科技大學,目前擔任門診副護理長的林玫如說,以前在學校的時候,常常有經藏演繹的機會,讓她了解演繹的意義,這次參與活動是畢業之後首次演繹,儘管只有小小的一段,在演繹過程中,仍感受到滿滿的道氣,演繹過程中的手「抖」不是緊張而是法入心,期盼自己未來在工作及生活上能持續努力。

同樣畢業於慈科大的血液透析室黃林靜萱護理師也表示,在倪春玲護理長的鼓勵下參加演繹,同單位的林宛萱、張宛羚護理師也一起參與,讓她們在忙碌工作之餘沉澱自己,培養更多的耐心。練習過程中,與工作有相似之處,在透析時要隨時注意病人的狀況、聽機器運轉的狀況,都一樣需要靜心觀察,如果未來有機會,且時間能配合的話,願意再發心參與經藏演繹。

今年祈福會活動,在組隊師姊策畫下,開設「靜思會客室」,以對談方式邀請當地資深志工上臺分享加入慈濟的因緣,第一位分享者是林李月英師姊與她的「母雞」王雪花師姊,雪花師姊陪伴月英師姊走過年輕時喪夫的低潮,讓月英師姊毅然決然加入慈濟,一做就是二十幾個年頭。即使長期受腰椎及關節退化困擾,也從未起退轉心,持續做慈濟,不論是醫院志工、靜思堂值班、環保香積甚至是助念從不缺席,月英師姊謙虛地說:「是大家不棄嫌啦,我就繼續做!」總是笑口常開的月英師姊,兒女都很有成就且孝順,主持人黃麗雲師姊談起月英師姊與兒子緊密的感情,讓在場不少人動容。月英師姊從玉里慈院啟業就開始護持香積、醫療志工,感恩她付出無所求,祝福月英師姊繼續健健康康的陪伴玉里慈濟醫院!

活動的尾聲,德仁師父讚歎玉里小而美充滿人情味,看見祈福會的手語演繹及靜思會客室令人感動,「感恩大家守護著慈濟志業、守護著我們的家,彼此有難關會互相關懷,這條慈濟的路才能走得長久。」莊嚴的吉祥祈福會,在溫馨感動的氣氛中圓滿落幕。(文、攝影/張汶毓)

靜思精舍德旭師父、德仁師父協助引領眾人虔誠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