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癬精準治療國際合作新展望

文、攝影/江家瑜

法國巴黎聖路易斯大學醫院皮膚科教授、國際乾癬醫學會理事長埃爾維‧ 巴卻利(Hervé Bachelez) 教授於花蓮慈院全院學術演講分享乾癬精準治療的最新研究。

花蓮慈濟醫院皮膚部是東部皮膚醫療的重鎮,也是偏鄉皮膚專科人才培育的搖籃。皮膚部主任張中興教授帶領團隊研究,證實ADAR1 單一基因突變在乾癬致病機轉上扮演重要的角色,研究論文發表於二○二一年《歐洲皮膚病和性病科學院雜誌》(Journal of the Europe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and Venereology, JEADV),並受到法國巴黎聖路易斯大學醫院皮膚科教授、國際乾癬醫學會理事長埃爾維‧ 巴卻利(Hervé Bachelez) 的關注,雙方進而開啟國際合作研究。巴卻利教授二○二三年十一月十日首次訪臺並於花蓮慈院分享他對乾癬精準治療的展望與最新研究。

張中興主任在門診發現有位三十四歲乾癬病人的手指、手背上有網狀色素斑沉澱,是典型的「遺傳性對稱性色素異常症(DSH)」,經由問診得知病人的母親也合併有乾癬與DSH;後來又診斷第三位同時患有乾癬及DSH 的病人。張中興主任表示,當下即假設人體內的「ADAR1 基因」參與RNA( 核糖核酸) 的編輯,該基因的突變可能參與了乾癬免疫訊息路徑異常的致病機轉。於是和國家衛生研究院蔡世峰教授合作,針對這三位病人進行ADAR1 基因的檢測及研究,發現了新的基因突變點,首度證實單一ADAR1 基因突變足以導致乾癬的發生。

一篇專業論文發表連結起花蓮慈院皮膚部與國際合作乾癬精準治療的契機。

這篇論文受到國際乾癬領域權威埃爾維‧ 巴卻利(Hervé Bachelez) 教授的重視,隨即來信與張中興主任交流,並表示這篇論文幫助他在基礎研究上釐清未定的ADAR1 與乾癬致病機轉的關聯,提供實際乾癬病人的證據,他更提出與花蓮慈院皮膚部進一步合作的意願。於是雙方在二○二二年經病人同意,將血液與皮膚檢體運送至法國的實驗室進行研究。

張中興主任說,臺灣的花蓮與法國的巴黎在地球上相距甚遠,她和巴卻利教授並不認識,但因為對皮膚研究的熱情,因一篇論文成為知音,是非常奇妙與令人振奮的機遇。花蓮慈院團隊在乾癬臨床與基因的研究,如同搭起一座橋梁,讓遠方法國巴卻利教授的乾癬研究團隊,更精準的鎖定ADAR1 基因新突變點調控乾癬的研究方向,進而加速乾癬治療的新路徑。

巴卻利教授於法國國家健康與醫學研究院擔任院士,現任國際乾癬醫學會(International Psoriasis Council, IPC)理事長,並著有超過兩百九十九篇SCI 論文, 其中包含 NEJM、Lancet 等頂級期刊。

這分好因緣持續延續,巴卻利教授特別在花蓮慈院全院學術演講中以「從稀有到常見:單一基因模式如何開啟乾癬疾病的新觀點」為題,分享他在乾癬精準治療的展望與最新研究,而他目前正領導跨國團隊進行膿皰型乾癬的生物製劑人體試驗。巴卻利教授說,目前仍持續與張中興教授及英美日等多國專家一起合作,期望可以為難治的膿皰型乾癬找到更精準更有效的治療方法。

 

 花蓮慈院皮膚部張中興主任致力於臨床醫學與研究,為皮膚疾病找出致病機轉及治療契機。攝影/陳炳宏

 

 左起:花蓮慈院皮膚部皮膚一般科暨免疫感染科主任林子凱、埃爾維‧ 巴卻利(Hervé Bachelez) 教授、皮膚部主任張中興教授、皮膚部許漢銘教授。攝影/陳品妤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