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慧萍、謝誠佑
台北慈濟醫院人文室定期舉辦同仁溫馨家聚活動,凝聚員工情感並紓壓。攝影/鄭翔文
台北慈濟醫院每年有兩百多位新進同仁報到,趙有誠院長期待結合慈濟大家庭的力量,陪伴同仁適應慈院的環境,感受慈濟人文的愛與溫暖。因此人文室邀約慈誠懿德師兄師姊陪伴,透過新進同仁的志工體驗、溫馨家聚以及多元的人文與志工活動,讓大家在認識慈濟人文的同時,也能紓解壓力、凝聚情感,更安心、歡喜地在慈院付出。
袋袋相傳 用愛陪伴
針對院內有孩子的同仁,醫院在德悅師父的指導帶動、聚落書坊文教發展協會的護持協助下,從二○二○年開始展開「袋袋相傳」親子共讀活動,透過一袋袋好書,拉近家長與孩子之間的距離。
二○二○年七月十日,台北慈濟醫院舉辦首次「袋袋相傳.用愛陪伴」分享說明會,邀請家中有零到六歲孩子的同仁前來聆聽,至今,袋袋相傳已經營四年多,每位借閱的同仁幾乎是帶著小孩從一歲多持續閱讀到幼兒園至國小階段,希望孩子養成閱讀習慣,成為智慧的終身資糧。
袋袋相傳的志工團隊,每月有兩天到人文室協助借還書事宜。左圖攝影/鄭翔文、右圖攝影/盧義泓
「各位爸爸媽媽下午好,明天是領書日,早上八點到中午十二點,我們會送孩子兒童節禮物,所以也可以帶小孩來領禮物唷。」每個月的其中一天,家長們會在袋袋相傳的群組看到這樣的訊息,領書日當天可領回一個裝有十本書的書袋,讓家中的孩子暢所欲「讀」,一來家長省去買書找書的金錢與時間,二來,也透過共讀,拉近與孩子的距離。
中醫部針傷科徐培珊主任參與袋袋相傳四年多,她分享:「非常感謝人文室同仁和師兄師姊,這麼大量的書籍每月的整理真是一個無法想像的大工程,從哥哥幼兒園到現在快五年了,我們沒拿過重複的書,從需要大人念故事給他聽,到現在可以自己看,每個月收到各種書的驚喜感不變。這種神奇的醫院福利,我想再沒有哪家醫院能擁有了!」新陳代謝科邱詮泰醫師回饋:「小孩每個月都很期待書袋的到來,家中書櫃還特地空出一格專門放置袋袋相傳的書籍,每次還書後,小孩放學回家會一直問格子裡怎麼空空的?什麼時候可以領書呢?而領到書後的甜蜜煩惱,就是爸媽一本接一本地『念』到口乾舌燥,小孩遲遲不去睡覺。」
檢驗科同仁陳逸純亦分享:「現代小孩最常接觸的就是手機或電腦,然而透過共讀活動,可以加強孩子的口語表達、情緒理解能力,而且每月繪本不重複,加深書籍的使用價值。」營養科張瑋琳營養師說:「很感謝袋袋相傳提供小朋友專屬的書包,讓孩子有一種歸屬感,人文室設計的共讀小冊還寫上了小孩的名字,讓小孩慢慢養成閱讀習慣,感受閱讀樂趣,而且團隊們用心在節日給孩子驚喜,真的是非常棒!」
在每個月與同仁的互動中,人文室總會適時給予協助、關懷。當遇到同仁在領書日或歸還日幾天後尚未到來,他們就會主動聯繫。曾經在聯繫過程中,發現同仁因為小孩臨時生病在急診或是自己住院而無法領書、還書,因此人文室帶著書袋與祝福禮前往關懷慰問,送上平安吊飾祝福家人早日康復。也曾發生同仁家人往生,人文室聯繫院長室、單位主管、慈誠懿德會與志工,一同關懷、前往助念的故事。協助袋袋相傳事務的人文室同仁林慧萍提及:「書袋的借還往返看來只是一個簡單的舉動,但能從與同仁的互動中了解對方需求與生活情形,在對方需要時候及時給予幫助,就能成為他人生命中的善知識、正能量。」
「陪伴,是最有力量的愛,也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台北慈濟醫院有許多同仁的孩子是看著袋袋相傳的書長大的,至今更有不少孩子是國小三年級以上,他們會主動到醫院圖書館借閱自己喜愛的書,而這也是袋袋相傳活動經營的價值與成就。此外,志工團隊是由院長夫人、副院長夫人、醫師夫人與志工菩薩共同組成,大家因為對同仁與孩子真誠的關懷而相聚,無形中也寫下許多專屬台北慈濟醫院「愛與感動」的故事。
二○二五年三月八日及九日,台北慈院人文室在關渡人文志業中心舉辦家聚活動,合計超過五十一個同仁家庭參與。攝影/許金福
專屬同仁的溫馨家聚
在院長及主祕的鼓勵與支持下,人文室在二○二三年展開「台北慈院同仁溫馨家聚活動企畫」,這項企畫案源自於二○二三年及二○二四年近兩百四十位新進同仁填寫的問卷調查結果。調查結果顯示,二十至三十多歲年輕同仁在下班後很需要一個紓壓的管道,而且多數喜歡烘焙、料理、花藝、音樂等方面的活動。因此人文室每季都針對這幾個主題舉辦同仁溫馨家聚活動,從當年十二月至二○二五年三月舉辦了五個場次同仁溫馨家聚,共計七百二十五人次的同仁及眷屬參與。
二○二四年二月二十三日的家聚活動,趙有誠院長勉勵同仁:「大家都是有好的因緣,才會一起到這個地方,說是同事也可以,說是朋友也可以,其實我們都是一家人,非常歡喜大家能在這裡像親人一樣,彼此互相照顧、互相關懷。」
每季一次的家聚時間,報名同仁都會帶著眷屬與孩子來到靜思堂,在享用志工辛勤準備的豐盛晚餐後,開始一系列的趣味活動;從各類結合慈濟特色的闖關遊戲到製作水果塔、舒芙蕾鬆餅,大家玩得不亦樂乎,滿載而歸。活動結束後,同仁也不吝惜地在意見回饋單中寫上滿滿的參與心得。在身心科服務的林永淳社工師分享:「平時工作都是自己在付出,但今天被照顧的感覺真的很棒。」九B 病房張蕙鈺護理師說:「我遠從臺東來到臺北工作生活,感恩讓我們在他鄉工作的人也能擁有家的感覺!」門診中心胡一帆護理師提到,這裡就像個溫馨家庭,大家能和善互相對待。外科加護病房葉孋瑨護理師感恩每一場活動背後花費的人力和心力,讓大家在工作之餘有個放鬆的地方。
但就在這些回饋單中,人文室也發現一位需要關懷的同仁。這位新進同仁的至親在兩年間相繼辭世,跟嗜賭的先生離婚後獨自撫養三個孩子,因此除了台北慈院的工作外,假日也會到診所兼職工作。人文室同仁將她的情況通報給慈濟基金會臺北分會社工師,與志工團隊前往關懷,除了給予急難救助金、生活物資祝福包外,也送童裝給孩子們。這名同仁非常感謝慈濟陪她度過這段最艱難的時刻,在持續關懷和協助下,她也申請到其他機構的補助,順利將生活安頓了下來。
從家聚活動開始,當新進同仁逐漸適應醫院工作後,人文室也會邀約並陪伴參與多元志工活動,讓同仁在付出中獲得感動,將無形的慈濟精神內化入心,期待未來職志合一,關懷更多人。
家聚活動邀請志工教同仁料理烘焙,學做水煎包、舒芙蕾等各式手工點心。攝影/謝誠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