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異鄉人走出逆境《人醫心傳》251期

文/林宜儒 大林慈濟醫院社會服務室社工員

大林慈濟醫院社工林宜儒與阿翔的主治醫師討論,了解如何告知家人病況。

越南青年阿翔來到臺灣打工,希望能夠攢下足夠的錢回越南過上安穩的生活,誰知竟在騎著電動機車回家的路上發生車禍,被送到當地醫院急診,因傷勢過重,被轉院來到大林慈濟醫院急診室,隨後收治於外科加護病房。

醫師檢查後診斷阿翔全身多處骨折及脫位,內臟受損,應盡快接受手術,否則有下半身完全癱瘓的風險。但要取得本人同意才能進行手術,於是外科加護病房護理師打電話到社服室請求社工支援。

我趕到外科加護病房,用英文搭配中文講,發現阿翔聽不懂,只見他焦急地說著自己的母語,好像我們會聽得懂越南語,我聽不懂啊!

阿金(左)協助社工林宜儒(右)傳送越南文訊息聯繫病人的親友。攝影/余靜容

該怎麼辦?我腦中靈光一現,想到院內全家便利超商的老闆娘阿金正是越南人。我很快找到阿金,說明在外科加護病房有一位受傷嚴重的越南年輕人,需要趕緊簽同意書才能動手術,需要她的協助。雖然阿金一開始會不想,她害怕看到滿身是傷的同鄉,但依然勇敢接下翻譯的重責大任,首先協助醫療團隊告知阿翔簽署手術同意書,也說明風險,讓阿翔先接受手術度過生命的第一道危機。

阿金也協助我詢問阿翔在臺灣的親友的連絡方式,臉書的好友等等。在我像個偵探一樣尋找能夠處理或照顧阿翔的親友的過程中,阿金也變成我的小幫手,將我要傳達給阿翔親友的訊息翻譯成越南文。而我在等待阿翔提供的那位親友回覆的同時,也利用臉書逐一聯繫與阿翔平時有互動、標記的帳號,告知他們阿翔目前的情形,從中發現阿翔他們有互動的視訊平臺,也善用影片更新現況;總之,在阿翔住院接受治療的同時,我們一邊與時間賽跑替他尋親,終於成功透過他的朋友聯繫上他遠在越南的太太及家人。術後阿翔的一些朋友自動自發的排班輪流來到醫院照顧他,至少能帶給阿翔安慰和支持。

因為,術後的恢復過程對阿翔來說是非常艱難的。阿翔術後醒來,發現自己下半身喪失知覺,感到無比絕望,一度陷入沮喪,甚至考慮放棄自己。在我的鼓勵和醫療團隊的支持下,阿翔逐漸恢復元氣,開始積極配合治療,努力地進行復健訓練,每一次的進步,都給了阿翔繼續堅持的動力。出院後,阿翔仍持續在醫療團隊的指導下進行復健,親友細心照料加上嚴苛的督促,逐漸地,阿翔的下半身開始恢復知覺,然後進步到用輔具行走,後來更是已經能不依賴輔具,自己能走路了!再次回診,阿翔與友人一起來到醫院向醫療團隊表示衷心的感謝。

身為醫療社工,我很開心,阿翔經過了這次事件,對生命有了更深刻的體會和珍惜,不僅生活上更懂得感恩,也深刻理解到人際關係的寶貴。生命中這段艱辛的經歷,讓阿翔更加珍惜當下的每一天,也更加堅定在面對困難的勇氣和決心。阿翔的故事成為了他周圍人們的榜樣,展示了在困境中如何依靠自己的努力和他人的支持來戰勝難關,迎接生命的新希望。

像阿翔這樣離開熟悉的家鄉,來到異鄉臺灣工作,只為了讓改善家境的外籍人士其實很多,我在大林慈院服務的過程中就接觸過不少,除了越南,還有印尼、菲律賓,以及大陸配偶等等,甚至有些是打黑工、逃跑或失聯的移工。對他們來說,在臺灣受傷或生病,沒有健保的情況下,需負擔龐大的醫療費用,萬一住院就不能工作賺錢,且受傷後雇主還是否願意聘用等等,都是大問題。慶幸的是,來到大林慈濟醫院的異鄉人,都能獲得完善的醫治及照顧,醫療團隊用愛守護生命與健康,我們社工則盡力為他們處理生活及經濟的擔憂。

面對移工或不同語言的病人,社工善用科技工具讓溝通無礙。攝影/余靜容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