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八方 健康慈濟《人醫心傳》247期

文/林欣榮 花蓮慈濟醫院院長

花蓮慈濟醫院將在八月十七日邁入第三十九年,這歲月的滋養與淬鍊足以讓一個孩子成長茁壯,邁向不惑之年;我們從創院院長杜詩綿、榮譽院長「曾爸」曾文賓、醫院啟業時首位報到的醫師、名譽院長陳英和,一路接力,從地區醫院、區域醫院,到二○○二年,我第一次接任院長那年,正式升格為醫學中心,服務三十年以上的同仁,幾乎見證那個年代、醫療資源貧瘠有限的花蓮、臺東,感恩證嚴上人、精舍師父、林碧玉副總執行長及全球慈濟人護持,在全院同仁的努力下,一步一腳印的為東臺灣醫療史寫下新里程。

花蓮慈院承擔東部地區唯一後送醫院的任務已二十二年,每每思及上人時時刻刻提醒我們「為佛教,為眾生」的開示,以及古人常云「不進則退」,再加上醫學科技日新月異的速度,促使我們雖位在偏鄉,仍不敢稍有怠慢,依然加快腳步向前跑。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幫助生病的人找希望,是我們在匯聚眾善眾愛的同時,最堅定的承諾。

回首過去七年歲月的洗禮,我們度過COVID-19 新冠肺炎疫情的威脅,迎接第六度醫學中心評鑑,除了資深主管之外,有許多人是第一次參加評鑑,也使得過去一年多來的準備過程,充滿挑戰,但很感恩同仁的決心與全力以赴,以及醫療志工相伴,我們在六月底平安度過第一階段連續三天的硬戰,七月十七日也趁著證嚴上人出門行腳歸來,各組代表前往靜思精舍向上人分享。

還記得六月底,花蓮慈院接受評鑑時,上人恰巧已出外行腳,出門前便約好回精舍之後,要聽取同仁分享佳音。上人一直對我們團隊很有信心,因為他看到花蓮慈院同仁都是「以真以誠,發心立願,守護志業,守志奉道」。在開示中也提到不管是護理師、醫師,他相信都是用共同愛護眾生的心與願力投入在付出;「評鑑是,只是給予我們一個肯定,就是告訴我們,我們是真誠在付出」,一方面也「來證實我們的實力」。

上人也鼓舞我們「既是被肯定,我們更需要這樣的立志、奉道,『其道甚大』,這條的大路,我們已經共同的志願,用心用力來開。在東部,假如沒有慈濟,今天東部的醫療,不是現在,可能不大會有人願意這樣大力、用心的付出。」

上人叮嚀我們「莫忘那一念,莫忘那一人,莫忘那一年」。從上人發願在花蓮蓋醫院,啟業至今近四十年來,除了感恩醫師、護理師、藥師⋯⋯等各職類的醫療人員駐守在花蓮,追本溯源,更感恩全球的慈濟人,尤其是臺灣慈濟人、花蓮慈濟人。我們除了在醫療發揮良能、膚慰病苦之外,在大愛樓一樓的大愛醫療溯源館,正逐步蒐集補足資料,以向成就慈濟醫療的眾善眾愛眾菩薩致敬。

臺灣將進入超高齡社會,封面故事是去年(二○二三)成立的咀嚼吞嚥中心,我們不只照護因病造成吞嚥障礙的病人,更關注高齡長者的咀嚼吞嚥健康,我們引進螢光透視吞嚥攝影檢查(VFSS)、纖維內視鏡吞嚥檢查(FEES)」⋯⋯等高階精密儀器,也專程送醫師到美、日等先進國家接受專科訓練,就是希望能幫助每個吞嚥有障礙的人「好咀嚼,順吞嚥」。

同仁的健康一直是我們精進的方向,提供四十歲以上同仁每三年一次高階健檢之外,運動醫學中心規畫的「壽喜燒」是一處提供長壽、歡喜、燃燒脂肪的好所在,有體能訓練器材、團練課程,希望號召更多同仁使用,愈來愈健康;相鄰的靜心悅讀空間,師兄姊駐點,每週一至週五免費供應茶、咖啡,是同仁的心靈憩息空間。

去年,我們因為在延攬退休同仁及聘用中高齡同仁的努力,優先延聘身心障礙者,使同仁都能在職場上發光、發熱;重視專業傳承,並善用青銀人力特質做分工,讓世代合作常態化,獲得勞動部頒發「促進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暨世代合作績優獎、績優人員獎」,今年七月更獲邀在全國技能競賽「主題展示區」壯世代菁采館展出。

由神經外科部、中醫部、護理部、AI 中心以及骨髓幹細胞中心、人力資源室及職業安全衛生室合作策展,透過智慧科技及職務再設計輔助中高齡同仁及協助壯世代重返職場,包括「AI 護理助手 – i 菩提 x FedGPT」、「AVATARS 人工智慧虛擬衛教師」輔助護理師作好入院摘要、交班、衛教,「造血幹細胞捐贈元宇宙AR、VR」,可以幫助病人和物理治療師的「外骨骼機器人」,以及中醫科技氣場能量大解密」體驗等,成了展場亮點。所有的努力都是以人為中心,無論是病人還是同仁,我們要一起變好,健康到老。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