淬鍊二十 打造愛的職場《人醫心傳》257期

文/趙有誠 台北慈濟醫院院長

二○○五年五月八日,在證嚴上人慈悲宏願及全球慈濟人的護持下,台北慈濟醫院啟業。轉眼二十載,這座守護生命的殿堂不僅成為救拔病苦的所在,更是一個讓同仁安心奉獻,實現自我價值的家。在我心中,一個幸福職場的樣貌,除了提供完善的福利升遷制度,更重要的是能讓每一位在此服務的人有學習成長的機會,且感受到被愛、被需要、被肯定的力量。

幸福職場並非一蹴可幾,而是從點滴中累積。例如院方成立員工關懷小組與急難救助計畫;護理部推動友善職場營造;人文室也透過新人醫院巡禮和定期家聚,讓關懷成為日常。除此之外,台北慈濟醫院更珍貴的還有人文活動帶來的心靈滋養,無論是迎心傳愛新人營、全人醫療分享競賽,或者是每年慈濟重要的朝山、浴佛典禮,它就如涓涓細流,潤澤每個人的心田。

二○二五年四月十二日,台北慈院一百一十八位同仁及員眷一同回到心靈的故鄉,參與朝山經行,伴隨徐風,眾人在師父帶領下步履整齊,經行之間身心攝受。這更像是一趟回家的旅程,眾人自發參與,虔誠地投入,相約回家祝福上人,也在過程中為自己的家人、病人以及天下蒼生祈願。其實眾人當天要成行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醫師們肩負著臨床重任,需要其他醫師支援,才能放心將病人託付;白衣大士之間也需要調整排班、相互成就,才能抽空參與;而有家庭的同仁,更要有家人的支持,才能放下家務於假日參加。這條回家的路,確實需要一些願力才能圓滿,但我相信,這段旅程為大家的心靈悄悄地蓄積了能量,也轉化為幸福感,成為繼續守護病人的動力。

幸福是一種雙向流動的愛,我想,一個充滿幸福感的友善職場,並不會因此就鬆散了對工作的品質,台北慈濟醫院致力讓同仁在被尊重與理解的環境下發揮良能,將所收穫的溫暖反映在照護病人的過程中,醫護病人之間有「愛」連結,落實「以人為本」的全人醫療理念。

前陣子我自己在院內接受注射顯影劑的影像醫學檢查,當日氣溫相當低,護理師特別拿來一個可以單手握著的熱水袋,讓我一手接受靜脈注射時,另一手握著熱水袋不覺得寒冷;後來在核子醫學科檢查結束,當我準備下床,技術師早一步將鞋拔準備好,提醒我慢慢來,避免姿勢變化過快造成頭暈。那一刻我深深感受到,台北慈濟醫院的人文關懷,並不是掛在口頭的理念,而是真正落實到每個細節裡。這分「愛」的實踐,不只存在於特定時刻或特定對象,而是早已融入日常的自然流露。

心中幸福的人才能帶給別人幸福,每天有近萬人進出台北慈濟醫院,許多大德會將就醫過程中溫暖的感受寄來信件回饋,每當收到這些感恩信件總是十分感動,不管花費多少時間,我都一定仔細閱讀後再將電子信件一一轉發給被列名讚美的同仁,讓每一位被提及的同仁都能知道自己的付出有被看見、被記得,這也是最佳的肯定與鼓勵,讓大家的愛與幸福可以延續。

台北慈濟醫院今年邁入二十周年,對於同仁,我有道不盡的感恩。上人在啟業時,給予「感恩、尊重、愛」的叮嚀,這是每個人自我修行的功課。一路以來,我們不只完成無數醫療任務,更重要的是,我們讓人文的種子在醫院裡深深扎根。正是因為這分共同的信念,我們才一起打造著一個充滿溫度的幸福職場。在這裡,無論主管還是同仁,團隊間總是相互陪伴、彼此支持,找到價值與歸屬;也在被愛與被需要的感受中,汲取繼續前行的力量。未來,我們將帶著上人的祝福,繼續在工作中學習成長,攜手共進,棒棒傳承。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