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欣榮 花蓮慈濟醫院院長
七月,對於許多跨年制的國家是新年度的開始;在慈濟醫療體系,主管聘任也是自七月一日開始。即將在八月邁入啟業第四十年的花蓮慈濟醫院,在院長室主管及醫療科主管團隊中也看到嶄新的布局。「人才培育,品質提升」不僅僅落實在臨床、研究與教學上,在醫院治理的傳承上,因有師長的用心引領與培育,三十多年來,在慈濟大學逐年植下的新苗已漸漸成林成蔭。
在創院初期,醫療團隊在搶救生命任務上完成多項首例手術,對於許多資深同仁來說,這些屢為東臺灣醫療寫新史的事蹟,雖已過了三十多年,卻彷彿在眼前。如梭的日月使我們在前進的路上,不敢稍有懈怠。秉持證嚴上人「西部能,花蓮也能」的期許,我們用心守護鄉親健康,持續培育、號召優秀人才的加入,同時引進高科技醫療儀器與設備,向全球典範醫院標竿學習,促進偏鄉醫療品質與世界接軌。
六月二十八日,我應邀在東京大學舉辦的第三屆國際研討會「抗衰再生醫療學術論壇」演講。回想起我自美國完成學業回到臺灣,投入新藥研發及再生醫學領域幹細胞研究,並在一九九六年以人體實驗完成第一例胚胎中腦組織移植手術,轉眼間,也過了二十九年。無論在那裡,我與研究團隊的目標與方向不曾改變,日本、美國、中國、歐洲等地的專家非常積極。
因此,為了廣邀國際間的再生醫學與癌症新藥開發的學者專家交流,我與團隊主辦「泛太平洋幹細胞及癌症研究研討會」已連續第十七屆。今年以植物幹細胞進行再生醫學的前瞻性和領導性開發及研究為重點,包括各種癌症免疫療法與長壽的突破性研究,期盼能為人類長壽及健康老化的終極目標做出貢獻。
為人類健康而努力的念想,也讓我們結交許多相關領域的友人,日本的宗仁會即是。成立於一九七八年的宗仁會有多家診所及生技公司,其中「SENSHIN CLINIC 東京未來醫療中心」以東方的「洗心、淨心」理念推動抗衰老再生醫療。理事長櫻宗佐是臺裔日人,是耳鼻喉、頭頸部外科醫學的專科醫師。六月初,在慈濟師兄師姊引薦下,偕同總院長 Kaszynski、鈴木健及大川佳那等多位醫師,與花蓮慈院簽訂MOU,希望臺日醫療機構於健康、細胞研究及再生醫學能更進一步合作。這緣分也促成三週後,我在東京大學專題演講慈濟團隊研究成果及臨床應用經驗。
這趟東京行,我把握機會與當地慈濟志工分享「中西醫精準醫療的妙用」,提醒師兄師姊,年過四十,想常保健康,就要以健康檢查從預防腦血管症病(CVA)、冠狀心血症病(CAD)、癌症(Cancer)的3C 疾病開始。同時分享中西醫團隊整合精準醫學應用在退化性神經疾病及癌症的治療研究與成果。
我們首創以病人的基因檢測結果分析去找中草藥對治,就是以病人己有的基因分析或用病人的全基因定序及全外顯子定序去找出致病基因,然後再自中草藥資料庫找出可作用在致病基因或相關作用的中草藥,進一步幫助病人,已先後應用在巴金森病等腦神經退化性疾病、癌症的治療,以及TTN 基因突變、肌肉萎縮症、腎上線腦白質失養症、遺傳型普利昂疾病等罕病病人身上。目前花蓮慈院也提供自費基因檢測健檢組套,希望未來有助於為個人化醫療作準備。
醫學的進展是無止盡的,但以人類健康福祉為目標的方向亙古不變,不只是幫病人改善身心靈的苦,更盼能促進健康;同時為緩解臨床照護人才、人力不足的現況,我們也積極在臨床導入資通訊科技與AI 人工智能。日前還在復旦大學海峽兩岸創新醫療高峰論壇分享花蓮慈濟經驗。
中央研究院院士、臺灣人工智慧學校校長孔祥重教授也對我們研發「智慧影像檢查輔助」、「智能輔助護理與糖共舞」等創新服務印象深刻,尤其是對急診部助花蓮縣災難醫療隊全面資訊化升級iDMAT 相當讚賞。
現今,我們正積極爭取政府健康臺灣深耕計畫的支持,將持續結合花東十七家醫院的力量,並與基層診所、衛生所合作,一起促進花東健康平權再提升。賴總統希望臺灣健康保險能在近兩年內轉型,不只是保病也能夠保健康,也就是山地離島IDS 計畫能升級朝全人整合照護執行方案( 論人計酬) 轉型,而花蓮慈院率先在秀林鄉試辦這項計畫已累積三年經驗。期許未來五年在大家共同努力下,不只是為花東醫療培育人才、發展智慧醫療,更能達到落實偏鄉健康促進與照護關懷不落一人的目標,讓世界看見我們為守護每一個人的生命與健康的用心與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