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

文、攝影/王健興

這是手術後去加護病房的必經之路,

也是漫長旅程中一個重要的中點。

一位口腔癌病患正經歷完一場重大的戰役。

耳鼻喉科醫師們為他清除了逐漸吞噬他生命及

容顏的惡性腫瘤,

整形外科醫師們則接力,

為他重建了可以面對未來的容貌,

手術室護理師、麻醉科醫師及麻醉技術師全程參與,

協助病患渡過這個難關。

經過了十個小時的手術,當病患被推出開刀房時,

夜已深了,

醫護團隊一起小心護送病患到加護病房,

路上,

疲憊的醫護人員眼神仍不約而同地落在病患的身上,

也許,將來病人仍然要自己面對清醒後的世界,

但希望他知道,其實我們一直與他同行。

望著窗外的萬家燈火,

似乎也將我們的心都照亮了。 


後記

整形外科,這個在目前似乎是個與美容同義的職業,真的是如此嗎?我念了七年的醫學系,站上手術檯才知道何謂拉鉤,當了六年的住院醫師才知道甚麼是整形外科,美容真的只是整形外科的一部份,在醫院中尤其如此。

在臺灣,東部的整形外科醫師所肩負的工作及責任更是以「重建」為主軸,因為東部唯有花蓮慈院是醫學中心,可以提供較完整及全方位的癌症治療,所以我們面對的是許多口腔癌患者的術後重建,我們期望能提供一個不要改變太多的外觀並恢復病患原有口腔的功能,這是一件十分吃重的工作,往往需要八個小時左右的時間才能完成一檯手術。

完成手術後,還需要十分小心自由皮瓣的術後監控,由手術室將病患順利安全地移轉到加護病房是一個重要的關卡,讓病患可以在加護病房中慢慢的復原,可以有體力接受接下來的化學治療及放射線治療。這個過程我們一直與病患站在一起,期待病患的康復。

 

作者介紹

王健興,花蓮慈濟醫院整形外科醫師、創傷小組主任。國小畢業旅行時,父親送給他人生中的第一臺相機。

臺灣大學醫學系畢業後到整形外科接受住院醫師訓練,老師陳明庭教授要求必須時常對病人的患部照相以供日後追蹤比較,王健興醫師常常利用夜深人靜時仔細檢視並反省,並為下次遇到類似情狀時提供更好的處置選擇,因此這些照片對王健興醫師日後醫術的進步上有著相當重要的影響。因為常常拍照,所以對照相也就漸漸有了興趣,長時間累積的經驗更讓他有嘗試不同題材的動機,能照到有意思的照片,為自己及他人留下回憶,成為他行醫之餘的一大滿足樂事。